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866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涉及石油开采机械设备领域,该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包括:除垢外套,由两个半外套体对接而成,两个半外套体围合成上下贯通的安装腔,且两个半外套体能拆卸地连接;除垢内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内套体,两个半内套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半外套体的内侧,各所述半内套体与所述半外套体具有间隙,各半内套体的内壁面分别为半圆弧面且分别设置有除垢结构,两个半内套体围合成上下贯通以供光杆穿设的圆形腔,各半内套体其位于半圆弧左右两端的端面为导流端面,两个半内套体的导流端面对位配合且平行间隔设置,各导流端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能够对光杆实现全圆周刮削除垢。周刮削除垢。周刮削除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蒸汽吞吐措施井一般会在焖井之后进入开采阶段,转为生产井,按照时间划分,转成生产井后其开采周期分为开采前期、中期、后期。在开采前期,由于刚刚焖井结束,井底温度较高,当抽油机光杆离开井内温度开始大幅降低,因温度的差异变化,导致很多杂质析出在光杆表面形成结垢;在开采后期,由于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依然会导致光杆表面大量结垢,影响光杆的寿命,导致光杆的损耗率提高,并且硬质结垢容易损伤盘根,提高了盘根更换频率,增加了现场措施费用。
[0003]针对抽油机光杆容易结垢的问题,目前采用的是利用普通除垢器或用八号线缠绕光杆刮削除垢,上述除垢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除垢性能差:对于蒸汽吞吐井焖井后开采阶段由于温度和含水率变化析出的垢,经检验分析其中硅质含量很高,普通的八号线除垢性能非常差,不能达到全圆周刮削除垢,另外,普通的除垢器一般采用薄薄的除垢片,容易出现偏差导致除垢效果大打折扣。
[0005]2、不具备调节补偿功能:八号线属于一次性刮垢设备,不具备任何补偿功能,普通的刮垢器也属于消耗式刮垢,刮垢片由于除垢磨损会变薄,导致了刮垢内径变大无法紧紧抱住光杆,从而逐渐失去了除垢功能。
[0006]3、不具备添加黄油功能:普通的刮垢器的设计上采用封闭式结构,不具备添加黄油功能。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能够对光杆实现全圆周刮削除垢,提高除垢效果。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包括:
[0010]除垢外套,由两个半外套体对接而成,两个所述半外套体围合成上下贯通的安装腔,且两个所述半外套体能拆卸地连接;
[0011]除垢内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内套体,两个所述半内套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半外套体的内侧,各所述半内套体与所述半外套体具有间隙,各所述半内套体的内壁面分别为半圆弧面且分别设置有除垢结构,两个所述半内套体围合成上下贯通以供光杆穿设的圆形腔,各所述半内套体其位于半圆弧左右两端的端面为导流端面,两个所述半内套体的导流端面对位配合且平行间隔设置,各所述导流端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0012]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导流端面的倾斜角度为θ,所述半内
套体的高度为h,两个所述半内套体的所述导流端面之间的间隔为d,则有d

tanθ≥h。
[0013]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除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顺序间隔设置的三个除垢凸起,所述除垢凸起水平设置,且所述除垢凸起贯穿至所述半内套体的两所述导流端面。
[0014]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各所述半内套体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半外套体能拆卸地连接。
[0015]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芯轴、调节压帽和调节弹簧,所述半外套体上开设有径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半外套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半内套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位配合的定位沉孔,所述连接芯轴、所述调节弹簧和所述调节压帽由内向外依次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芯轴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沉孔中,所述调节压帽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能拆卸地连接。
[0016]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调节压帽内部中空形成调节腔,所述调节腔的一端开放并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调节腔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连接芯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调节腔内,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顶抵在所述连接芯轴上,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顶抵在调节腔的封闭端。
[0017]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调节压帽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螺纹配合。
[0018]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两个所述半外套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组件能拆卸地连接,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块和固定销,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安装块分别固设在两个所述半外套体的外壁上且对位配合,所述固定销贯穿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安装块将两个所述半外套体连接在一起。
[0019]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各所述半外套体的外壁上还设有限位固定组件,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包括横杆、固定连接杆和定位螺母,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半外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槽,所述固定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固定连接杆的顶端贯穿所述限位槽,所述定位螺母套设在所述固定连接杆外并与所述固定连接杆螺纹配合,所述定位螺母的底端顶抵在所述横杆上。
[0020]如上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中,所述半外套体的下部开设有径向贯通的加药口。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利用设置在半内套体内壁面上的除垢结构对光杆进行刮削除垢,由于两个半内套体对位配合的导流端面间隔设置能够围合形成便于垢质流出的开放槽,使得光杆被除垢结构刮削除垢产生的垢质可以通过上述开放槽沉降排除,避免内部垢质堆积堵塞,保证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的除垢效果;同时,虽然两个半内套体的导流端面具有间隔,但由于导流端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设且相互平行,光杆其圆周方向上的各角度均与半内套体的内壁面接触,使得在光杆上下移动时,除垢结构会对光杆进行满圆360度的刮削除垢,避免了在光杆上产生除垢死角,进一步提高了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的除垢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除垢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
ꢀꢀꢀꢀꢀꢀꢀꢀ
10、除垢外套;
[0031]11、半外套体;
ꢀꢀꢀꢀꢀꢀꢀꢀꢀꢀꢀꢀꢀꢀꢀꢀꢀꢀꢀ
13、加药口;
[0032]20、除垢内套;
[0033]21、半内套体;
ꢀꢀꢀꢀꢀꢀꢀꢀꢀꢀꢀꢀꢀꢀꢀꢀꢀꢀꢀ
22、除垢结构;
[0034]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包括:除垢外套,由两个半外套体对接而成,两个所述半外套体围合成上下贯通的安装腔,且两个所述半外套体能拆卸地连接;除垢内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内套体,两个所述半内套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半外套体的内侧,各所述半内套体与所述半外套体具有间隙,各所述半内套体的内壁面分别为半圆弧面且分别设置有除垢结构,两个所述半内套体围合成上下贯通以供光杆穿设的圆形腔,各所述半内套体其位于半圆弧左右两端的端面为导流端面,两个所述半内套体的导流端面对位配合且平行间隔设置,各所述导流端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θ,所述半内套体的高度为h,两个所述半内套体的所述导流端面之间的间隔为d,则有d

tanθ≥h。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顺序间隔设置的三个除垢凸起,所述除垢凸起水平设置,且所述除垢凸起贯穿至所述半内套体的两所述导流端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半内套体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半外套体能拆卸地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油机光杆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芯轴、调节压帽和调节弹簧,所述半外套体上开设有径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半外套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半内套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位配合的定位沉孔,所述连接芯轴、所述调节弹簧和所述调节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洲孟强何传兴马骁魏凯刘祖合任国恒梁耀文刘佩衡孟丹吴笛耿浩男李洋张鹏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