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挡圈本体为具有弹性的圆柱状,且挡圈本体靠近其一端的外壁上切削有一圈倒角,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配重结构,配重支座为回转体,连接在螺旋桨桨叶的根部,同时配重支座上沿其轴向开设有配重孔,且配重孔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配重块,配重块嵌设在配重孔中,且抵接在配重孔的封闭端和配重挡圈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及其配重结构,防止配重块在桨叶根部窜动以及脱出,从而避免螺旋桨平衡失效,提高桨叶使用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及其配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及其配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螺旋桨由6片复合材料桨叶组成,由于每片桨叶的重心分布不一致,在旋转过程中将会因偏心引起螺旋桨质量力不平衡,造成螺旋桨振动。而要解决此问题,目前一般会在桨叶根部增加配重块的方式,以便通过调整桨叶重心的方法将每片桨叶的力矩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目前的配重块很容易在桨叶根部窜动或脱出。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止配重块在桨叶根部窜动和脱出的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以及配重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及其配重结构,防止配重块在桨叶根部窜动以及脱出,从而避免螺旋桨平衡失效,提高桨叶使用的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包括:挡圈本体,所述挡圈本体为具有弹性的圆柱状,且所述挡圈本体靠近其一端的外壁上切削有一圈倒角。
[0007]优选的,所述挡圈本体上沿其中轴线贯通有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挡圈本体切削有所述倒角的一端开设有球面槽,所述挡圈本体与所述球面槽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球面槽共槽底,同时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凹槽与所述球面槽的槽底。
[0009]优选的,所述挡圈本体远离所述倒角一端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凸出有一圈定位环。
[0010]优选的,所述挡圈本体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一圈应力槽,且所述应力槽靠近所述定位环。
[0011]优选的,所述倒角为15度。
[0012]一种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3]配重支座,所述配重支座为回转体,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桨叶的根部,同时所述配重支座上沿其轴向开设有配重孔,且所述配重孔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0014]配重挡圈,所述配重挡圈嵌设在所述配重孔中,且所述配重挡圈与所述配重孔过盈配合,所述配重挡圈为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
[0015]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嵌设在所述配重孔中,且抵接在所述配重孔的封闭端和所述配重挡圈之间。
[0016]优选的,所述挡圈本体切削有所述倒角的一端抵接所述配重块。
[0017]优选的,所述定位环与所述配重孔过盈配合。
[001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螺旋桨
桨叶配重挡圈及其配重结构,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配重挡圈将配重块封堵在配重支座的配重孔中,避免配重块窜动和脱出;
[0020]本技术的配重挡圈具有弹性,且圈本体靠近其一端的外壁上切削有一圈倒角,因此不仅提高本技术配重挡圈的装配性,而且使本技术挡圈本体切削有倒角的一端抵接螺旋桨桨叶的配重块,则使螺旋桨桨叶的配重块不易窜动和脱出,因此能够避免螺旋桨平衡失效,提高桨叶使用的可靠。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的结构图;
[0023]图2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配重结构的结构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种配重结构中配重支座的结构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种配重结构中配重支座的侧视(显示中心配重孔和边缘配重孔的开口端)图。
[0027]其中,1
‑
挡圈本体;101
‑
倒角;10
‑
通孔;102
‑
球面槽;103
‑
凹槽;104
‑
定位环;105
‑
应力槽;2
‑
配重支座;20
‑
配重孔;3
‑
配重块;201
‑
中心配重孔;202
‑
边缘配重孔;200
‑
透气孔;21
‑
第一轴;22
‑
第二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包括:挡圈本体1,挡圈本体1为具有弹性的圆柱状,且挡圈本体1靠近其一端的外壁上切削有一圈倒角101。
[0030]本技术的配重挡圈具有弹性,且圈本体1靠近其一端的外壁上切削有一圈倒角101,因此不仅提高本技术配重挡圈的装配性,而且使本技术挡圈本体1切削有倒角101的一端抵接螺旋桨桨叶的配重块,则使螺旋桨桨叶的配重块不易窜动和脱出,因此能够避免螺旋桨平衡失效,提高桨叶使用的可靠。
[003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挡圈本体1上沿其中轴线贯通有通孔10。
[0032]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既可以使装配时本技术配重挡圈内部封闭的气体排出,又可作为拆卸时的工具孔。
[003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挡圈本体1切削有倒角101的一端开设有球面槽102,挡圈本体1与球面槽102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3,且凹槽103与球面槽102共槽底,同
时通孔10贯穿凹槽103与球面槽102的槽底。
[0034]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既可减轻重量又可提高本技术的刚性。
[003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挡圈本体1远离倒角101一端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凸出有一圈定位环104。
[0036]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使本技术的配重挡圈可以和配重支座2的配重孔20形成过盈配合,从而提高本技术的配重挡圈与配重支座2连接的稳定性。
[0037]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挡圈本体1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一圈应力槽105,且应力槽105靠近定位环104。
[0038]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避免本技术过盈配合段产生撕裂等损伤。
[003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倒角101为15度。
[004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圈本体(1),所述挡圈本体(1)为具有弹性的圆柱状,且所述挡圈本体(1)靠近其一端的外壁上切削有一圈倒角(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本体(1)上沿其中轴线贯通有通孔(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本体(1)切削有所述倒角(101)的一端开设有球面槽(102),所述挡圈本体(1)与所述球面槽(102)相对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3),且所述凹槽(103)与所述球面槽(102)共槽底,同时所述通孔(10)贯穿所述凹槽(103)与所述球面槽(102)的槽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本体(1)远离所述倒角(101)一端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凸出有一圈定位环(1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旋桨桨叶配重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本体(1)的外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一圈应力槽(105),且所述应力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士平,彭弦,曹德松,谭林月,李云凤,王海燕,王富超,李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