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器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25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器和电子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组件和框架,导光板包括主体、弯折部和连接部,弯折部沿主体的厚度方向弯折,主体和弯折部通过连接部相连;光源组件包括灯源,灯源具有朝向弯折部设置的灯源出光面,灯源出光面平行于厚度方向;框架用于容置光源组件和导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靠近灯源一端设置弯折结构,使得导光板的有效入光面积增大,从而使得较薄的导光板能够搭配较厚的灯源。由于在同种类型灯源中,灯源的厚度与灯源亮度成正比。因而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能够在维持其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自身的厚度。在维持其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自身的厚度。在维持其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自身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液晶显示电子设备的厚度和光学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相关技术中,减小液晶显示电子设备厚度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为了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减小导光板的厚度。然而导光板的厚度的减小会导致灯源的厚度随之减小,而通常情况下,同一类型的灯源的厚度越大,其亮度也越大,因而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小会导致灯源亮度的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在维持灯源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导光板的主体部分的厚度,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薄型化。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
[0007]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弯折部和连接部,所述弯折部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弯折,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相连;
[0008]光源组件,包括灯源,所述灯源具有朝向所述弯折部设置的灯源出光面,所述灯源出光面平行于所述厚度方向;
[0009]框架,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导光板。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靠近灯源一端设置弯折结构,使得导光板的有效入光面积增大,从而使得较薄的导光板能够搭配较厚的灯源。由于在同种类型灯源中,灯源的厚度与灯源亮度成正比。因而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能够在维持其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自身的厚度。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依次设置;
[0013]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灯源和柔性线路板,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弯折部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灯源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对所述灯源进行定位,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对所述弯折部进行定位。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出光口;
[0015]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黑条和扩散膜,所述扩散膜位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黑条位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用于遮挡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
框架之间射出的光线。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扩散膜限定出第一空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还包括第二黑条,所述第二黑条容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与所述导光板抵接,以对所述导光板进行限位。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扩散膜设置在所述第一黑条和所述第二黑条之间,所述第一黑条和所述第二黑条均与所述扩散膜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框架限定出第二空腔,所述反射膜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反射膜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抵接,所述反射膜的另一侧与所述框架连接。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粘接于所述前面板的内侧,且沿所述出光口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黑条位于所述扩散膜和所述遮光胶带之间。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显示器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具有弯折状的导光板,导光板设成弯折状而使得导光板的有效入光面积增大,从而在保持灯源厚度不变时,减小导光板的主体的厚度,进而能够降低背光模组的主体部分的厚度。通常情况下,同一类型的灯源的厚度越大,其亮度也越大。因而显示器能够在维持显示屏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显示器厚度。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器。
[00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的显示器,显示器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具有弯折状的导光板,导光板设成弯折状而使得导光板的有效入光面积增大,从而在保持灯源厚度不变时,减小导光板的主体的厚度。通常情况下,同一类型的灯源的厚度越大,其亮度也越大。因而电子设备能够在维持显示屏亮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002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26]图1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扩散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扩散组件100、扩散膜110、第一黑条120、第二黑条130;
[0031]光源组件200、灯源210、灯源出光面211、柔性线路板220、灯源粘胶221、柔性线路板粘胶222;
[0032]导光板300、导光板粘胶301、主体310、导光板出光面311、连接部320、弯折部330、导光板入光面331;
[0033]反射膜400、反射膜背胶401;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灯源粘胶221和柔性线路板粘胶222均可以采用双面胶等双面具有粘性的材料。柔性线路板220与灯源210电连接,因而柔性线路板220能够给灯源21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灯源210能够将电能转化成光能,从而给显示器供光。
[0045]如图1、图3所示,导光板300具有导光板入光面331和导光板出光面311,导光板入光面331设置在朝向灯源210的导光板300的下端,导光板出光面311位于朝向出光口701方向的导光板300上,且导光板出光面311具有网孔。
[0046]遮光胶带600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灯源210发出的光线从框架700与增光膜500之间的缝隙漏出。具体地,遮光胶带600可以设置成对应框架700形状的环形形状。遮光胶带600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显示器与背光模组固定连接。具体地,遮光胶带600的一面与框架700的前面板粘接,另一面与显示器粘接。遮光胶带600可以选择双面带胶的遮光纸胶带或者遮光膜胶带。
[0047]增光膜500的一侧(例如右侧)与扩散膜110粘接,另一侧(例如左侧)设置有遮光胶带600,并朝向出光口701。增光膜500通过将各散射光线集中于一定的角度向出光口701方向射出,从而提高背光模组出光口701的亮度。
[004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弯折部和连接部,所述弯折部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弯折,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相连;光源组件,包括灯源,所述灯源具有朝向所述弯折部设置的灯源出光面,所述灯源出光面平行于所述厚度方向;框架,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导光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灯源和柔性线路板,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弯折部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灯源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对所述灯源进行定位,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对所述弯折部进行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出光口;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黑条和扩散膜,所述扩散膜位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黑条位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前面板之间,用于遮挡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框架之间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黄清华徐帅刘波杨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中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