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21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饰装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其包括两非平行连接的分墙体,两分墙体之间形成凸起的第一拐角,或凹陷的第二拐角,分墙体均安装有墙板,包括用于连接两分墙体的墙板、并安装于第一拐角或第二拐角的拐角件,及用于连接同一分墙体上的两墙板的平接件,拐角件和平接件均包括与墙板抵接的墙板连接部、与分墙体抵接的墙体连接部,墙板连接部与墙体连接部通过过渡部连接,以使得墙板连接部、过渡部、墙体连接部形成Z字型的卡缝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拐角件及平接件可实现超薄墙板与墙壁的插接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同时无需在墙板上开设凹槽,减小了加工难度及成本,避免了墙板安装中崩边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装饰装修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
技术背景
[0002]在传统家居装饰中,墙板安装流程繁琐,需要铲墙、刮腻子、底漆、面漆、水泥砂浆等多道工序将墙面清理平整后,再通过在墙板底面及侧面涂抹胶粘剂将墙板胶接于墙壁上,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类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且由于施工过程繁琐,人员熟练程度不同,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922349298.8的专利文件提供了这样一种装配式装修结构组件,涉及装修配件领域,包括用于连接装配式墙板的平板连接件一、阴角连接件、阳角连接件;所述平板连接件一设置在相平布置的两个装配式墙板连接位置处,所述阴角连接件设置在相互垂直布置的两个装配式墙板内凹连接位置处,所述阳角连接件设置在相互垂直布置的两个装配式墙板外凸连接位置处,所述装配式墙板两侧中间位置开设有插装槽;具备装配安装方便,牢固性强的优点。其中,当墙板厚度较小时,墙板开槽加工难度大,安装时易崩边,无法使用上述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超薄墙板安装过程中无法开槽,安装流程繁琐,施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超薄墙板安装组件。
[0005]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墙壁和墙板之间的安装,所述墙壁包括两非平行连接的分墙体,两所述分墙体之间形成凸起的第一拐角,或凹陷的第二拐角,所述分墙体均安装有所述墙板,包括用于连接两所述分墙体的墙板、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拐角或所述第二拐角的拐角件,及用于连接同一分墙体上的两墙板的平接件,所述拐角件和所述平接件均包括与所述墙板抵接的墙板连接部、与所述分墙体抵接的墙体连接部,所述墙板连接部与所述墙体连接部通过过渡部连接,以使得所述墙板连接部、过渡部、墙体连接部形成Z字型的卡缝调节板。
[0006]本技术通过设计拐角件及平接件可实现超薄墙板与墙壁的插接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同时无需在墙板上开设凹槽,减小了加工难度及成本,避免了墙板安装中崩边等问题,提高墙板连接强度。
[0007]为了与墙壁拐角贴合,以连接位于不同分墙体上的墙板,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拐角件至少设有两所述卡缝调节板。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拐角件还至少设有两槽底板,所述槽底板与所述卡缝调节板的墙板连接部非平行连接、以形成可供所述墙板插入的卡槽,使得墙板可直接插入卡槽内,无需从侧边进行开槽卡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槽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卡缝调节板连接,另一端设有挡板,两所述槽底板的挡板通过一圆弧板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圆弧连接板表面设有第一荧光层,可在光线较暗发出亮光,起警示作用。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墙板连接部包括分别与两所述分墙体的所述墙板抵接的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墙板连接部非平行连接的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所述卡板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分别形成可供所述墙板插入的插入槽。
[0012]为了防止两墙板连接处的拼缝外露,积纳污垢,导致长期使用后发霉,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卡板包括与所述墙板连接部连接的支撑端,及悬置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有弧形填充板。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弧形填充板表面设有第二荧光层,可在光线较暗发出亮光,起警示作用。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平接件包括与所述卡缝调节板相对的安装板,及连接所述卡缝调节板和所述安装板、以形成两可供所述墙板插入的插接槽的支板。
[0015]为了提高装饰效果,作为本技术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包括与所述墙板抵接的内表面,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为弧形。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设计拐角件及平接件,使得超薄墙板与墙壁连接时无需开槽,减小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同时可防止墙板连接时崩边及起翘等问题。
[0018]2.通过设计卡缝调节板,使得拐角件及平接件与墙壁连接时角度可进行微调,以保证墙板整体安装的平整度。
[0019]3.通过设计圆弧板及弧形填充板,使墙板间平滑连接过渡,减少尖角,避免磕碰损伤;同时还可避免两墙板间的拼接缝外露,容纳污垢。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安装在第一拐角处的拐角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拐角件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安装在第二拐角处的拐角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拐角件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平接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平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墙板;2、第一拐角;3、第二拐角;4、拐角件;41、槽底板;411、挡板;42、卡槽;43、圆弧板;431、第一荧光层;44、卡板;441、支撑端;442、自由端;443、填充板;4431、第二荧光层;45、插入槽;5、平接件;51、安装板;511、内表面;512、外表面;52、插接槽;53、支板;6、卡缝调节板;61、墙板连接部;611、第一抵接端;612、第二抵接端;62、过渡部;63、墙体连接部;631、打钉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9]实施例1: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如图1所示,用于墙壁和墙板1之间的安装,墙壁包括两非平行连接的分墙体,两分墙体之间形成凸起的第一拐角2,或凹陷的第二拐角3,分墙体均安装有墙板1,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用于连接两分墙体的墙板1、并安装于第一拐角2或第二拐角3的拐角件4,及用于连接同一分墙体上的两墙板的平接件5。其中,如图3和7所示,拐角件4和平接件5均包括与墙板1抵接的墙板连接部61、与分墙体抵接的墙体连接部63,墙板连接部61与墙体连接部63通过过渡部62连接,以使得墙板连接部61、过渡部62、墙体连接部63形成Z字型的卡缝调节板6。
[0030]在本实施例中,拐角件4及平接件5均采用铝合金制成,一体式成型,部件内部无焊接等拼缝,结构强度高,韧性好。其中,卡缝调节板6为Z字型薄板状,墙体连接部63上设有打钉槽631,方便螺钉连接时的定位;过渡部62使得卡缝调节板6受力时可产生轻微形变,以调节墙板1与墙壁件间的间隙,保证各墙板1间安装的平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墙壁和墙板(1)之间的安装,所述墙壁包括两非平行连接的分墙体,两所述分墙体之间形成凸起的第一拐角(2),或凹陷的第二拐角(3),所述分墙体均安装有所述墙板(1),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两所述分墙体的墙板(1)、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拐角(2)或所述第二拐角(3)的拐角件(4),及用于连接同一分墙体上的两墙板的平接件(5),所述拐角件(4)和所述平接件(5)均包括与所述墙板(1)抵接的墙板连接部(61)、与所述分墙体抵接的墙体连接部(63),所述墙板连接部(61)与所述墙体连接部(63)通过过渡部(62)连接,以使得所述墙板连接部(61)、过渡部(62)、墙体连接部(63)形成Z字型的卡缝调节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件(4)至少设有两所述卡缝调节板(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件(4)还至少设有两槽底板(41),所述槽底板(41)与所述卡缝调节板(6)的墙板连接部(61)非平行连接、以形成可供所述墙板(1)插入的卡槽(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板(41)的一端与所述卡缝调节板(6)连接,另一端设有挡板(411),两所述槽底板(41)的挡板(411)通过一圆弧板(4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墙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马蕊蔡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