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列清专利>正文

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17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牵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包括对下颌进行支撑固定的下颌支撑固定板与对后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后颈支撑组件,且所述后颈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后侧面,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对前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前颈部支撑件,且所述前颈部支撑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与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连接板,能够对前颈部支撑范围进行灵活调节且提高前颈部支撑性能,满足不同颈部长度的患者的使用需求,同时,能够在患者平躺时,对悬空的后颈部区域进行填充并对后颈部进行支撑,能够有效的缓解后颈部支撑件的压力,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属牵引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而牵引是外科非手术治疗中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颈椎牵引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对前颈进行支撑的结构多为一体不可调的,或通过采用软面弹性材质实现微小范围内的调节,但采用软面弹性材质实现调节的结构一方面其调节范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软面弹性材质相较于硬体材质支撑性较差,使得牵引装置在支撑方面的性能形成了缺陷,另外,当患者在使用过层中需要平躺时,后颈部与平躺面之间形成缝隙,造成后颈部区域的支撑件中部处于悬空状态,且平躺相较于坐立,后颈部的受力增加,在悬空造成患者不适的同时易造成对装置的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具有能够对前颈部支撑范围进行灵活调节且提高前颈部支撑性能,满足不同颈部长度的患者的使用需求,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牵引装置与患者之间的贴合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在患者平躺时,对悬空的后颈部区域进行填充并对后颈部进行支撑,能够有效的缓解后颈部支撑件的压力,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包括对下颌进行支撑固定的下颌支撑固定板与对后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后颈支撑组件,且所述后颈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后侧面,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对前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前颈部支撑件,且所述前颈部支撑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与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后颈支撑组件包括对后颈直接接触并对后颈进行支撑的后颈支撑板与在用户平躺时对后颈支撑组件与平躺面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填充支撑的支撑气囊。
[0005]其中,所述前颈部支撑件的顶部沿长边均匀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与所述前颈部支撑件之间距离的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螺纹活动连接于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底部。
[0006]其中,所述调节杆的内侧面设有起到防护避免用户颈部与所述调节杆直接接触的弹性连接网。
[0007]其中,所述后颈支撑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起到增强支撑力的支撑杆。
[0008]其中,所述后颈支撑板的后侧面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气囊的存放腔,且所述存放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气囊相连通的用于对支撑气囊内部进行气体填充的充气手柄。
[0009]其中,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后侧面开设有用于打开所述存放腔的拉链。
[0010]其中,所述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两端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匹配的用于增加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连接处摩擦力的限位杆。
[0011]其中,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与所述后颈支撑组件进行位置固定的连接固定带,且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用于配合连接固定带完成固定的固定扣。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杆在下颌支撑固定板与前颈部支撑件之间的调节与连接,能够完成下颌支撑固定板与前颈部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从而能够满足不同颈部长度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且相较于传统的通过软体弹性材料进行微调的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的前颈部支撑件与后颈支撑组件均为支撑与固定效果更好的硬体材质,避免了为满足微调而造成的支撑力下降的问题,同时相较于通过软体弹性材质进行微调的方式,该种调节方式增加了可调节的范围,另外在支撑气囊的作用下,能够在患者需要平躺时,对在平躺过程中颈部与平躺面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灵活填充与支撑,避免了后颈支撑组件的中部区域在悬空状态下,顶部压力增加造成的损坏,同时改善了由于后颈支撑组件的中部区域在悬空对患者后颈部造成的不适感,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存放腔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细节放大图。
[0018]图中:1、下颌支撑固定板;2、后颈支撑组件;21、后颈支撑板;211、支撑杆;22、存放腔;221、支撑气囊;222、拉链;3、前颈部支撑件;31、调节杆;32、弹性连接网;4、连接板;41、限位杆;42、连接固定带;421、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包括对下颌进行支撑固定的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对后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后颈支撑组件2,且后颈支撑组件2位于下颌支撑固定板1的后侧面,下颌支撑固定板1的下方设有对前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前颈部支撑件3,且前颈部支撑件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后颈支撑组件2的连接板4,且连接板4靠近后颈支撑组件2的一侧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后颈支撑组件2包括对后颈直接接触并对后颈进行支撑的后颈支撑板21与在用户平躺时对后颈支撑组件2与平躺面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填充支撑的支撑气囊221。
[0020]本实施方案中:在使用过程中,下颌支撑固定板1对患者的下颌部进行支撑与固定,而后颈支撑组件2对患者的后颈部区域进行固定与支撑,由于对前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前
颈部支撑件3与对下颌进行支撑的下颌支撑固定板1为相互分离的结构,此时能够根据患者的颈部长度调整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前颈部支撑件3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个体之间的使用需求,而由于用于对后颈支撑组件2以及下颌支撑固定板1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板4与下颌支撑固定板1的两侧为分离的结构,因此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颈部的围度对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后颈支撑组件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在使用上的灵活性。
[0021]前颈部支撑件3的顶部沿长边均匀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前颈部支撑件3之间距离的调节杆31,且调节杆31的另一端螺纹活动连接于后颈支撑组件2的底部;其中调节杆31起到连接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前颈部支撑件3的作用,同时调节杆31的连接,使得下颌支撑固定板1不是一个脱离结构的隔离,同时能够完成下颌支撑固定板1与前颈部支撑件3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使得前颈部支撑件3对颈部的支撑能够满足不同颈部高度的患者的使用需求。
[0022]调节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下颌进行支撑固定的下颌支撑固定板与对后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后颈支撑组件,且所述后颈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后侧面,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对前颈进行支撑固定的前颈部支撑件,且所述前颈部支撑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与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后颈支撑组件包括对后颈直接接触并对后颈进行支撑的后颈支撑板与在用户平躺时对后颈支撑组件与平躺面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填充支撑的支撑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颈部支撑件的顶部沿长边均匀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连接所述下颌支撑固定板与所述前颈部支撑件之间距离的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螺纹活动连接于所述后颈支撑组件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内侧面设有起到防护避免用户颈部与所述调节杆直接接触的弹性连接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列清
申请(专利权)人:杨列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