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16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阻尼水箱、联动连接所述阻尼水箱的转轴的回拉器、缠绕在回拉器上的拉绳以及连接拉绳的拉杆;还包括刹车片、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刹车片对应所述回拉器,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通过推杆驱动刹车片抵接至回拉器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需要进行调整阻力时,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进而控制刹车片接触回拉器或脱离回拉器实现阻力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阻力调节操作快速且便捷。阻力调节操作快速且便捷。阻力调节操作快速且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

技术介绍

[0002]划船器又名划船机、划艇机、划艇器、赛艇器、测功仪、陆上划船器、室内划船器。划船器是以训练为目的,用来模拟水上赛艇运动的机器。室内赛艇比赛已经成为一项专业的比赛。室内划船器也通常被称为测功仪(在国外通常俗称尔格或ERGO),测量运动者在运动中消耗的力量。划船器对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强有较好的作用。每划一次,上肢、下肢、腰腹部、背部在过程中都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缩与伸展,可以达到一个全身肌肉有氧练习效果。尤其对腰腹部和上臂部脂肪较多的人群,划船器运动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塑身效果。
[0003]市面上的大部分划船器只能通过调整水箱内的水量以及桨叶的角度来调整阻力的大小,这种调整阻力的方式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采用一种新的阻力调节方式,以实现快速、便捷的调节阻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阻尼水箱、联动连接所述阻尼水箱的转轴的回拉器、缠绕在回拉器上的拉绳以及连接拉绳的拉杆;还包括刹车片、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刹车片对应所述回拉器,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通过推杆驱动刹车片抵接至回拉器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和具有一偏心轴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套接于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上,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另一端连接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悬空设置并连接所述推杆,并通过推杆的带动进行弯曲形变,进而实现抵接至回拉器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回拉器上设置有对应刹车片的摩擦轮,所述刹车片与所述摩擦轮相抵接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底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中间架和上层架,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呈前后间隔固定在底架上,所述中间架和上层架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所述底架和中间架之间构成底层容纳空间,所述阻尼水箱设置于底层容纳空间内,所述中间架和上层架之间构成上层容纳空间,所述回拉器、刹车片、推杆和驱动机构均设置于上层容纳空间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定滑轮,所述拉绳的第一端缠绕于回拉器
上,第二端向前绕过定滑轮并再向后延伸至后支撑架位置,所述拉杆连接所述拉绳的第二端,所述后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拉杆的限位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可滑动装配有滑座,所述后支撑架为倾斜支撑架,并设置有脚踏。
[0013]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增设刹车片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阻力时,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进而控制刹车片接触回拉器或脱离回拉器实现阻力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阻力调节操作快速且便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阻力可调的划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阻力可调的划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所示为图2所示结构中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阻尼水箱20、联动连接所述阻尼水箱20的转轴的回拉器30、缠绕在回拉器30上的拉绳31以及连接拉绳31的拉杆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阻尼水箱20采用现有技术结构,即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桨叶以及连接桨叶的转轴。运动时,手持拉杆32并拉动,回拉器30和阻尼水箱20的转轴转动,进而实现桨叶的划动,实现锻炼;撤去拉力后,回拉器30回拉复位,等待下次拉动。
[0021]还包括刹车片40、推杆50和驱动机构60,所述刹车片40对应所述回拉器30,所述推杆50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40,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0,所述驱动机构60能够通过推杆50驱动刹车片40抵接至回拉器30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30。需要进行调整阻力时,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60进而控制刹车片40接触回拉器30或脱离回拉器30实现阻力调节;具体的,在刹车片40接触回拉器30的阶段,也可以通过控制刹车片40抵接在回拉器30上的力度来改变刹车片40与回拉器3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改变阻尼力的大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调整水箱内的水量以及桨叶的角度来改变阻尼力大小的方式,该方式阻力调节操作快速且便捷。当然,本方案中的划船器,也可以同时具备采用调整水箱内的水量以及桨叶的角度来改变阻尼力大小的方式,以更全面的调整阻尼力。
[0022]所述驱动机构60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驱动机构60包括驱动马达61和具有一偏心轴的偏心轮62,所述偏心轮62套接于驱动马达61的驱动轴上,所述推杆50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40,另一端连接所述偏心轮62的偏心轴。当驱动马达61驱动偏心轮62转动时,偏心轮62的偏心轴绕中心轴转动,实现位移;进而带动推杆50动作。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且容易实现。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0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能够带动推杆50动作的机
构来实现,如气缸或电推杆等。
[0023]所述刹车片4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悬空设置并连接所述推杆50,并通过推杆50的带动进行弯曲形变,进而实现抵接至回拉器30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30;从而实现刹车片40的安装,装配简单。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刹车片40的设置不局限于此。
[0024]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起到阻尼效果和保护回拉器30,所述回拉器30上设置有对应刹车片40的摩擦轮301,可以被认为是在现有的回拉器结构中增设一个摩擦轮301,得到本实施例的回拉器30结构,所述刹车片40与所述摩擦轮301相抵接配合,这样就不会影响回拉器的其它部件,且摩擦效果会更好。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
[0025]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底架11、前支撑架12、后支撑架13、中间架15和上层架14,所述前支撑架12和后支撑架13呈前后间隔固定在底架11上,所述中间架15和上层架14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架12和后支撑架13之间,所述底架11和中间架15之间构成底层容纳空间101,所述阻尼水箱20设置于底层容纳空间101内,所述中间架15和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阻尼水箱、联动连接所述阻尼水箱的转轴的回拉器、缠绕在回拉器上的拉绳以及连接拉绳的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片、推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刹车片对应所述回拉器,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通过推杆驱动刹车片抵接至回拉器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和具有一偏心轴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套接于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上,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片,另一端连接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悬空设置并连接所述推杆,并通过推杆的带动进行弯曲形变,进而实现抵接至回拉器上或脱离所述回拉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可调的划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拉器上设置有对应刹车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少源王必辉周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锦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