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包括便携式电源、控制模块及睡袋主体,控制模块上设置有输入电源线,控制模块与便携式电源之间通过输入电源线连接,睡袋主体上设置有热敏电阻信号线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睡袋主体与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睡袋技术领域,通过对发热睡袋进行反射层的增加设计,使热量不易流失,提升了保温效果;通过对发热睡袋分区域模块化控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身体发热需要实现定制化的功能,不需要厂家修改产品,节约电能;发热睡袋可实现变频控制,优化了发热效率,延长有限电量的使用时间;可实现与智能手机的连接控制,使用更加便捷,功能更多样化,增加了用户体验感。增加了用户体验感。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
[0001]本技术属于睡袋
,具体是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睡袋多以传统保温单一功能为主,很少加入发热功能,由于大型室外电源携带不便,或者容量不够,户外运动爱好者只能携带小型便携式电源,所以容量有限,加入发热功能后不能长时间的对发热睡袋供电;即使有部分产品加入了发热功能,也不能实现智能温控,发热睡袋一直在恒定满功率下工作,造成有限能量的浪费,也不能与现有智能手机实现物联控制,不符合人们对功能性睡袋的需求,智能睡袋设计需要软硬件的开发以及发热模块的结合才能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智能效果。
[0003]现有发热睡袋,在设计时没有很好的考虑保温设计,无反射层的设计;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温控,因发热睡袋一直在恒定满功率下工作,一般只有简单温控开关,这样会频繁的开关操作,用户体验感较差,也造成有限能量的浪费。也不能与现有智能手机实现物联控制,不符合人们对功能性睡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包括便携式电源、控制模块及睡袋主体,所述控制模块上设置有输入电源线,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便携式电源之间通过所述输入电源线连接,所述睡袋主体上设置有热敏电阻信号线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所述睡袋主体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连接;
[0007]所述睡袋主体上设置有依次相连的一号发热布、二号发热布及三号发热布,所述一号发热布上设置有一号热敏电阻、所述二号发热布上设置有二号热敏电阻、所述三号发热布上设置有三号热敏电阻。
[0008]优选的,所述睡袋主体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睡袋外层面料、外层反射层、保温层、内层发射层、发热层布料、睡袋内层面料。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端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与一号发热布、二号发热布、三号发热布上的一号热敏电阻、二号热敏电阻三号热敏电阻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端通过发热布电源线与一号发热布、二号发热布、三号发热布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一号发热布、所述二号发热布、所述三号发热布分别设置于所述睡袋主体的头部、腹部、脚部三个位置,可根据剩余电量和发热需求进行任一部位的加热。
[0012]优选的,还设置有智能手机,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模块,以及记录数据,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控制模块以蓝牙通信的方式连接。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中,通过对发热睡袋进行反射层的增加设计,使热量不易流失,提升了保温效果;
[0015]本技术中,通过对发热睡袋分区域模块化控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身体发热需要实现定制化的功能,不需要厂家修改产品,节约电能;
[0016]本技术中,发热睡袋可实现变频控制,大大优化了发热效率,延长有限电量的使用时间;
[0017]本技术中,可实现与智能手机的连接控制,使用更加便捷,功能更多样化,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中睡袋主体发热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中睡袋主体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1、便携式电源;2、输入电源线;3、智能手机;4、控制模块;5、一号发热布;6、二号发热布;7、三号发热布;8、一号热敏电阻;9、二号热敏电阻;10、三号热敏电阻;11、热敏电阻信号线;12、发热布电源线组成;13、睡袋主体;14、睡袋外层面料;15、外层反射层;16、保温层;17、内层发射层;18、发热层布料;19、睡袋内层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1
‑
3,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的具体结构,如图1
‑
3所示,包括便携式电源1、控制模块4及睡袋主体13,控制模块4上设置有输入电源线2,控制模块4与便携式电源1之间通过输入电源线2连接,睡袋主体13上设置有热敏电阻信号线11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12,睡袋主体13与控制模块4之间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11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12连接;
[0025]睡袋主体13上设置有依次相连的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及三号发热布7,一号发热布5上设置有一号热敏电阻8、二号发热布6上设置有二号热敏电阻9、三号发热布7上设置有三号热敏电阻10。
[0026]睡袋主体13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睡袋外层面料14、外层反射层15、保温层16、内层发射层17、发热层布料18、睡袋内层面料19。
[0027]控制模块4输出端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11与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上的一号热敏电阻8、二号热敏电阻9三号热敏电阻10连接。
[0028]控制模块4输出端通过发热布电源线121与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连接。
[0029]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分别设置于睡袋主体13的头部、腹部、脚部三个位置,可根据剩余电量和发热需求进行任一部位的加热。
[0030]还设置有智能手机3,用于控制控制模块4,以及记录数据,智能手机3与控制模块4以蓝牙通信的方式连接。
[0031]工作原理:如图1
‑
3所示,首先,对睡袋主体进行保温设计,睡袋最外层面料14是由外层面料组成,材质是尼龙防泼水面料,睡袋腔体内有两层反射层为外层反射层15,内层发射层17,外层反射层15与睡袋最外层面料14贴合,内层发射层17与发热层布料18贴合,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夹在发热层面料18内,睡袋内层面料19紧贴着最内层发热层面料18,通过这样的双重反射和保温,提高了睡袋的保温性,减少内部热量流失;
[0032]其次,在软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的变频控制技术,当控制模块4通过一号热敏电阻8,二号热敏电阻9,三号热敏电阻10探测到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温度超过温度设定值时,就会控制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在低功率下工作,降低能耗,使温度一直维持在设定的温度内,既实现了功能又达到了优化发热效率的效果。
[0033]然后,在硬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的分路控制技术。控制模块4输出端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11与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三号发热布7上的一号热敏电阻8,二号热敏电阻9,三号热敏电阻10连接,分三路单独控制,控制模块4输出端通过发热布电源线12与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电源(1)、控制模块(4)及睡袋主体(13),所述控制模块(4)上设置有输入电源线(2),所述控制模块(4)与所述便携式电源(1)之间通过所述输入电源线(2)连接,所述睡袋主体(13)上设置有热敏电阻信号线(11)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12),所述睡袋主体(13)与所述控制模块(4)之间通过热敏电阻信号线(11)和发热布电源线组成(12)连接;所述睡袋主体(13)上设置有依次相连的一号发热布(5)、二号发热布(6)及三号发热布(7),所述一号发热布(5)上设置有一号热敏电阻(8)、所述二号发热布(6)上设置有二号热敏电阻(9)、所述三号发热布(7)上设置有三号热敏电阻(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可控的保温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袋主体(13)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睡袋外层面料(14)、外层反射层(15)、保温层(16)、内层发射层(17)、发热层布料(18)、睡袋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玉波,尹观,王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轻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