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98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该结构由多个模块单元相互拼接组成,每一个模块单元均包括位于下方的托板和装配在托板上方的保温板,托板中部设有用于安装保温板的固定槽,托板四周部位形成围绕固定槽的侧翼板;保温板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下底面中部的固定块,的固定块与固定槽形成配合;侧翼板上表面具有凹陷形成的走线接口,走线接口具有一个面向上方的接口承接面;保温板上设有深度大于主体部厚度的走线槽,走线槽在保温板的侧边上形成端口,所述的端口包含一个设置于主体部下方的接口配合部,所述的接口配合部包括一个面向上方的管道承接面和一个面向下方的接口配合面,所述的接口配合面搭接在所述的接口承接面上。口承接面上。口承接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属于地暖干法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地暖作为一种取暖设备,与空调等设备相比在取暖时成本要更加低廉,在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例如北方地区较为常用。地暖的铺设通常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施工工艺,湿法工艺是首先铺设地暖层,再在地暖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层,最后再进行地板铺设;干法工艺是直接在地面水泥基层上铺设地暖层,再在地暖层上方进行地板或其他地面覆盖物件的铺设。相较于湿法工艺,干法工艺的优点在于地暖组件容易拆装,由于地暖组件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模块单元拼装而成,当地暖系统局部出现故障时可以更容易地对地暖组件进行检修,并进行局部更换或维修处理,同样地,当不需要地暖时,也可以将地暖组件进行拆卸回收并用于别处。
[0003]现有的地暖模块,如申请号为CN202022110290.9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带地暖的装配式地面架空系统,该系统首先设置托板,利用多个托板形成支撑结构,随后再在托板中部的凹槽内安放保温板,并利用保温板上的定位块来对地暖管进行固定安装。在该专利中,相邻两个模块单元之间地暖管是通过设置在侧板上的走线孔来进行连接的,这导致了地暖管在相邻两个模块单元之间的过渡部分会暴露在保温板下方的空间中,从而导致热量部分散失。且该专利采用了传统的蘑菇板结构进行地暖管固定,即在一块板上有多个凸起的块状结构,通过相邻两个块状结构卡主地暖管来完成安装,蘑菇板的结构会导致地暖层内部产生大量空腔,空腔内的空气受热会形成对流,也会降低热量利用率和加热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更高的热量利用率的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该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小了地暖管提供的热量在传递到地面过程中的散失率,使地暖加热效果更好。
[0005]具体地,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由多个模块单元相互拼接组成,每一个模块单元均包括位于下方的托板和装配在托板上方的保温板,所述的托板中部设有用于安装保温板的固定槽,托板四周部位形成围绕所述固定槽的水平的侧翼板;所述的保温板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下底面中部的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槽形成配合;所述的侧翼板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走线接口,所述的走线接口具有一个面向上方的接口承接面;所述的保温板上设有深度大于所述主体部厚度的走线槽,走线槽在保温板的侧边上形成端口,所述的端口包含一个设置于主体部下方的接口配合部,所述的接口配合部包括一个面向上方的管道承接面和一个面向下方的接口配合面;每一个所述的接口配合部均对应有一个走线接口,接口配合部通过接口配合面与接口承接面的配合搭放在走线接口上。
[0007]在传统的地暖管铺设中,一般会将蘑菇板作为保温板使用,蘑菇板即在一块板上
设有规则排布的多个凸起单元,相邻凸起单元之间留有走线通道,当地暖管安装在走线通道中时,走线通道两侧的凸起单元会对地暖管起卡锁作用,从而将地暖管固定。采用这一类铺装方法形成的地暖层中,由于凸起单元之间的走线通道并未被完全利用,因此会形成多个连通的空腔,当地暖管开始加热时,空腔内部的空气会形成对流,从而导致热量的损耗;从另一方面空腔内被加热的空气会直接与托板形成大面积的接触,由于托板通常是导热能力极强的金属材质,因此会迅速地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托板下方的空间中,导致热量散失。本技术中直接采用走线槽来进行地暖管的铺设,走线槽按照铺设所需的线路设计,与地暖管完全对应,使得内部不会形成空腔,从而减少了对流损耗,且地暖管在整个体系中均被包裹在保温板的走线槽之中,基本不会与托板形成接触,从而降低了热量流失。本技术的保温板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包括上方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下表面中部的固定块,同时托板形成与保温板相配合的结构,即托板中部形成下凹的固定槽,通过固定槽与固定块之间的配合使保温板固定安装在托板上,由于固定槽的存在,托板的四周边缘部分必然会形成围绕固定槽的框结构,即侧翼板,侧翼板水平设置且高于固定槽的槽底,在相邻的托板之间进行拼接时通过侧翼板来进行直接的接触。本技术通过固定块和主体部的双层设计,实际上抬高了地暖管相对固定槽槽底的空间位置,使得地暖管与槽底之间的保温板厚度一定程度上增加,降低了地暖管的热量通过保温板传递至下方托板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0008]在上述双层结构中走线槽的开设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仅开设在主体部上,其二是深度大于主体部,使走线槽形成于主体部和定位块上。由于在地暖铺设时,需要考虑到地暖管加热时的伸缩变化率,需要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因此走线槽的深度需要大于地暖管的直径,宽度与地暖管直径相当,使得地暖管铺设后走线槽的侧壁能对地暖管提供一定的压力,使其卡锁在槽内,同时槽的上半部能具有些许空间以适应加热时的形变。对于上述的两种走线槽开设方式,显然前者所需的保温板厚度要更大,假设两种方案的定位块厚度和走线槽的深度相同,则前者的主体部厚度至少要等于走线槽深度,而后者的主体部厚度小于走线槽深度,显然后者的整体结构更薄,生产保温板时所用的材料更少,成本也更低,因此选用第二种方案更具经济性。然而应用第二种方案时会出现另一问题,即地暖管会从定位块的侧边贯通,而定位块配合安装在定位槽中,其侧边与槽壁发生配合接触,无法使地暖管通过,因此本技术在侧翼板上设有若干下凹的走线接口,走线接口使得固定槽的槽壁上形成可供地暖管通过的通道。但是上述方案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地暖管通过走线接口在相邻的模块单元之间穿插时,地暖管会直接搭放在走线接口上,而走线接口为托板的一部分,会快速地吸收地暖管的热量,并将其扩散至整个托板,使热量向托板下方散失,因此本技术在走线槽的端口处设有一个位于主体部下方的接口配合部,接口配合部的包括位于用于安放地暖管的管道承接面和用于与走线接口形成配合的接口配合面,接口配合部的存在使得地暖管与走线接口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层,避免了地暖管与托板形成直接接触,从整体上来看,地暖管在整个铺设线路上均搭接于保温板上,与托板形成完全隔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地暖管的热量向上方传递。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槽包括面向上方的第一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垂直的纵向限位面,所述的固定块包括面向下方的第一搭接面和与所述第一搭接面垂直的限位配合面;所述的第一搭接面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的限位配合面与所述纵向限位面
相互接触。
[0010]固定槽与固定块之间通过第一搭接面和第一支撑面来形成上下配合,使托板对定位块起支撑作用,通过纵向限位面和限位配合面的相互抵触,使固定块的空间位置限定于固定槽内,从而实现保温板与托板的相对固定安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侧翼板的上表面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的主体部下表面具有第二搭接面,所述的第二搭接面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0012]这里的第二搭接面指的是主体部下表面围绕定位块形成的一个环状平面,由于下表面的中部连接有固定块,因此主体部下表面的中部被占据,剩余的部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由多个模块单元相互拼接组成,每一个模块单元均包括位于下方的托板和装配在托板上方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板中部设有用于安装保温板的固定槽,托板四周部位形成围绕所述固定槽的水平的侧翼板;所述的保温板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下底面中部的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槽形成配合;所述的侧翼板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走线接口,所述的走线接口具有一个面向上方的接口承接面;所述的保温板上设有深度大于所述主体部厚度的走线槽,走线槽在保温板的侧边上形成端口,所述的端口包含一个设置于主体部下方的接口配合部,所述的接口配合部包括一个面向上方的管道承接面和一个面向下方的接口配合面;每一个所述的接口配合部均对应有一个走线接口,接口配合部通过接口配合面与接口承接面的配合搭放在走线接口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地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槽包括面向上方的第一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垂直的纵向限位面,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陈前蔡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