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178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包括反应舱,所述反应舱上设有换热装置、除尘装置和催化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舱、除尘板和除尘舱门,所述除尘舱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底部,且一端贯穿所述底板和所述反应舱连通,所述除尘板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冷气进气管的上方,所述除尘舱门设置在所述除尘舱的一侧,且和所述除尘舱活动连接。所述催化装置包括加热棒和催化板,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内部,且所述加热棒的两端和所述反应舱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催化板和所述加热棒连接,且每根所述加热棒上连接三个所述催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可以将反应后气体的热量吸收到蓄热组件中,节约能源。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催化焚烧炉可以处理工业生产中所排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和臭气等有毒气体。RCO系统利用热能和催化剂氧化的方式将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气,并回收分解时废气所释放出的热量,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双重目的,在现有技术中,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往往掺杂很多大的颗粒物,而颗粒物会吸附到催化剂上,影响催化剂和有毒气体的接触面积,降低催化氧化的效率;另外,目前RCO蓄热式催化焚烧炉分解时废气所释放出的热量回收率较低,热量资源浪费较多,运行成本较高;同时,现有的RCO蓄热式催化焚烧炉中催化剂固定放置,和废气的接触面积小,催化氧化效率低,净化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包括反应舱,所述反应舱上设有换热装置、除尘装置和催化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舱、蓄热组件、顶盖、底板、冷气进气管、冷气出气管、热气进气管和热气出气管,换热舱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外部,并和反应舱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蓄热组件安装在空腔内,反应舱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冷气进气管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换热舱并和所述换热舱连接,冷气出气管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进气孔伸入所述反应舱内部,热气进气管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出气孔伸入所述反应舱内部,热气出气管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换热舱并和换热舱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和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顶部和底部,其分别与换热舱连接。
[0008]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蓄热组件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不互通,所述冷气进气管和所述冷气出气管对称设置在所述蓄热组件的两侧,且均和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热气进气管和所述热气出气管对称设置在所述蓄热组件的两侧,且均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0009]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舱、除尘板和除尘舱门,所述除尘舱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底部,且一端贯穿所述底板和所述反应舱连通,所述除尘板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冷气进气管的上方,所述除尘舱门设置在所述除尘舱的一
侧,且和所述除尘舱活动连接。
[0010]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催化装置包括加热棒和催化板,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反应舱的内部,且所述加热棒的两端和所述反应舱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催化板和所述加热棒连接,且每根所述加热棒上连接三个所述催化板。
[0011]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催化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催化装置平行设置,一组设置在靠近所述反应舱的顶部,一组设置在靠近所述反应舱的底部。
[0012]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除尘舱门上设有把手。
[0013]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呈螺旋状层叠排布。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可以将反应后气体的热量吸收到蓄热组件中,废气进入反应舱之前先通过蓄热组件对其进行预热,节约能源,提高余热回收率;另外,通过设置除尘板,可以在废气进入反应舱之前先对其进行除尘,过滤废气中的大颗粒物,避免其吸附到催化板上影响催化氧化反应;同时,通过设置催化装置,可对气体再次加热,使其到达催化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通过热气向上运动带动催化板转动,增大催化板和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催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反应舱;2、换热舱;3、蓄热组件;4、顶盖;5、底板;6、冷气进气管;7、冷气出气管;8、热气进气管;9、热气出气管;10、进气孔;11、出气孔;12、第一空腔;13、第二空腔;14、除尘舱;15、除尘板;16、除尘舱门;17、加热棒;18、催化板;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4,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包括反应舱1,反应舱1上设有换热装置、除尘装置和催化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舱2、蓄热组件3、顶盖4、底板5、冷气进气管6、冷气出气管7、热气进气管8和热气出气管9,换热舱2设置在反应舱1的外部,并和反应舱1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蓄热组件3安装在空腔内,反应舱1上设有进气孔10和出气孔11,冷气进气管6一端和蓄热组件3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换热舱2并和换热舱2连接,冷气出气管7一端和蓄热组件3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贯穿进气孔10伸入反应舱1内部,热气进气管
8一端和蓄热组件3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贯穿出气孔11伸入反应舱1内部,热气出气管9一端和蓄热组件3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换热舱2并和换热舱2连接。
[0025]在本实施例中,顶盖4和底板5分别设置在反应舱1的顶部和底部,其分别与换热舱2连接,顶盖4和底板5的设计,可以使反应舱1和换热舱2密封。
[0026]在本实施例中,蓄热组件3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且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不互通,冷气进气管6和冷气出气管7对称设置在蓄热组件3的两侧,且均和第一空腔12连通,热气进气管8和热气出气管9对称设置在蓄热组件3的两侧,且均和第二空腔13连通,不互通的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的设计,可以将热气的热量经蓄热组件3传递给冷气,提高余热回收率,节约能源。
[0027]在本实施例中,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舱14、除尘板15和除尘舱门16,除尘舱14设置在反应舱1的底部,且一端贯穿底板5和反应舱1连通,除尘板15设置在反应舱1的内部,且设置在冷气出气管7的上方,除尘舱门16设置在除尘舱14的一侧,且和除尘舱14活动连接,除尘装置的设计,可以在气体进入反应舱1之前先将混在气体中的大颗粒物过滤,避免大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包括反应舱(1),其特征在于:反应舱(1)上设有换热装置、除尘装置和催化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舱(2)、蓄热组件(3)、顶盖(4)、底板(5)、冷气进气管(6)、冷气出气管(7)、热气进气管(8)和热气出气管(9),换热舱(2)设置在所述反应舱(1)的外部,并和反应舱(1)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蓄热组件(3)安装在空腔内,反应舱(1)上设有进气孔(10)和出气孔(11),冷气进气管(6)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3)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换热舱(2)并和所述换热舱(2)连接,冷气出气管(7)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3)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进气孔(10)伸入所述反应舱(1)内部,热气进气管(8)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3)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出气孔(11)伸入所述反应舱(1)内部,热气出气管(9)一端和所述蓄热组件(3)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换热舱(2)并和换热舱(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和底板(5)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舱(1)的顶部和底部,其分别与换热舱(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RCO蓄热式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3)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且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不互通,所述冷气进气管(6)和所述冷气出气管(7)对称设置在所述蓄热组件(3)的两侧,且均和所述第一空腔(12)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澳纳森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