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76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货物运输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解决了目前无法根据现有路况进行改变方向进行行驶,且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可能导致小车碰损的问题,其包括电动平车本体,所述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板下方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第一电机之间的配合,当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路况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此时可控制第一电机的工作,并通过第一电机、传动轴、传送带、立柱和滚轮之间的配合,此时使得滚轮可转动,从而可改变该电动平车的行驶方向。从而可改变该电动平车的行驶方向。从而可改变该电动平车的行驶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


[0001]本技术属于货物运输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平板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运输工具;电力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转换率高的重要的能源,以电力为应用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降低交通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应用在城市公交车辆,厂矿电动运输车辆,电动城市环卫清洁车辆,工程,隧道,地铁施工专用车辆等诸多领域。电动平板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录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灵活地穿行于狭小的马路间。电动平板车。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矿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
[0003]现有电动平车在移动过程中,无法根据现有路况进行改变方向进行行驶,且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可能导致小车碰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无法根据现有路况进行改变方向进行行驶,且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可能导致小车碰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包括电动平车本体,所述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板下方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侧螺纹套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顶端与活动板转动连接,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电动平车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立柱,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立柱和传动轴的外侧活动连接有位于电动平车本体下方的传送带,电动平车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电动平车本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电动平车本体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
[0006]优选的,所述电动平车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橡胶垫,红外线传感器的右端位于电动平车本体右端的左侧。
[0007]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万向轮的底端与滚轮的底端位于同一高度。
[0008]优选的,所述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框,活动板位于支撑框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电动平车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板下方的安装块,安装块的一侧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与电动平车本体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第一电机之间的配合,当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路况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此时可控制第一电机的工作,并通过第一电机、传动轴、传送带、立柱和滚轮之间的配合,此时使得滚轮可转动,从而可改变该电动平车的行驶方向;
[0013](2)、该新型通过第二电机和螺纹杆以及螺纹套之间的配合,使得螺纹套能够进行横向移动,并通过螺纹套和转动板以及活动板之间的配合,此时螺纹套的移动可使得活动板绕着转轴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板上的货物由于重力作用下落,从而达到了可自动卸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0]图中:1、电动平车本体;2、控制器;3、橡胶垫; 4、红外线传感器;5、立柱;6、传送带;7、滚轮;8、传动轴;9、万向轮;10、活动板;11、第一电机;12、转轴;13、支撑框;14、安装块;15、第二电机;16、螺纹杆;17、转动板;18、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由图1

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电动平车本体1,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0,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板10下方的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外侧螺纹套接有螺纹套18,螺纹套1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7,转动板17的顶端与活动板10转动连接,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8,电动平车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立柱5,立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7,立柱5和传动轴8的外侧活动连接有位于电动平车本体1下方的传送带6,电动平车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9,电动平车本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电动平车本体1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4。
[00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电动平车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橡胶垫3,红外线传感器4的右端位于电动平车本体1右端的左侧,通过安装橡胶垫3,防止电动平车本体1失控与外界碰撞而导致其损坏。
[00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万向轮9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万向轮9的底端与滚轮7的底端位于同一高度,通过安装万向轮9,不仅对电动平车本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方便电动平车本体1的移动。
[0025]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框13,活动板10位于支撑框13的顶部,通过安装支撑框13,对活动板10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活动板10的货物过重对造成活动板10的破坏。
[0026]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板10下方的安装块14,安装块14的一侧与第二电机15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安装块14,对第二电机15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第二电机15工作时更加稳定。
[0027]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电机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与电动平车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块防止第一电机11悬空工作,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行驶的过程中前方有阻碍物时,此时红外线传感器4检测到路况,然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并控制第一电机11进行工作,然后使得传动轴8转动,同时通过传送带6带动立柱5的转动,然后使得滚轮7转动,最后完成行驶方向的改变,当需要对活动板10上的货物进行卸载时,首先启动第二电机15,带动螺纹杆16的转动,然后使得螺纹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寻迹行驶电动平车,包括电动平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0),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板(10)下方的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外侧螺纹套接有螺纹套(18),螺纹套(1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7),转动板(17)的顶端与活动板(10)转动连接,电动平车本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8),电动平车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立柱(5),立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7),立柱(5)和传动轴(8)的外侧活动连接有位于电动平车本体(1)下方的传送带(6),电动平车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9),电动平车本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电动平车本体(1)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亚州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