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132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和底座,所述混合筒和底座的内侧分别设有搅拌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两个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板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上安装有螺旋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安装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上设有至少两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若干个锯齿和搅拌叶,且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组件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与混合筒底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机构和旋转机构能使药剂的混合更加均匀,解决了手动混合药剂费时费力且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合药剂费时费力且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合药剂费时费力且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治疗肿瘤科患者使用的部分药物需要医护人员现场配置,常需要将多种药物混合,在配药时,医护人员会将不同的药物添加至滴瓶中,然后手动摇晃瓶身对瓶内的药剂进行混合,但这种方法不仅十分消耗医护人员的体力,混合效率低,而且药剂混合的不均匀,混合效果差,影响药效的发挥。
[0003]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使药物的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和底座,所述混合筒和底座的内侧分别设有搅拌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两个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于混合筒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贯穿混合筒延伸至其内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垂直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板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安装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上设有至少两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若干个锯齿和搅拌叶,且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组件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贯穿底座延伸至其外侧与混合筒底部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筒上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固定于混合筒顶部,所述安装筒的内侧设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顶端安装有手柄,所述推拉杆的底端贯穿混合筒延伸至其内侧安装有环形清洁杆,所述环形清洁杆的外壁上设有清洁刷。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杆上下端的外壁上分别套设有弹簧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有螺纹盲孔,且所述弹簧的顶端与安装筒的顶板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筒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限位块,且所述安装筒的外侧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螺纹盲孔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且所述旋转杆的底端贯穿蜗轮通过滚珠轴承与底座的内底板呈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蜗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螺钉与底座的底板相连,且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架的竖板呈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机变频器,所述电机变频器通过导线与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筒出料管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阀。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搅拌轴、螺旋搅拌叶片、搅拌框、锯齿、搅拌杆、搅拌叶和电动伸缩杆,能将混合筒内上部和下部的药剂混合均匀,通过旋转组件和旋转杆能带动混合筒旋转,利用与搅拌轴旋转方向相反的混合筒能使药剂混合更加均匀,解决了手动混合药剂费时费力且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通过推拉杆、限位板、环形清洁杆、弹簧和清洁刷,能对混合筒的内壁进行清洗,使用方便,且清洁效果好,能有效的防止药物残留对下次配药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混合筒和底座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A区放大图;
[0021]图5为图2中的B区放大图。
[0022]图中:1、混合筒;11、控制阀;2、底座;3、搅拌机构;31、电动伸缩杆;32、固定板;33、第一电机;34、搅拌框;341、搅拌杆;342、搅拌叶;343、锯齿;35、螺旋搅拌叶片;36、搅拌轴;4、旋转机构;41、旋转组件;411、第二电机;412、蜗杆;413、蜗轮;414、安装架;42、旋转杆;43、电机变频器;5、清洁机构;51、环形清洁杆;511、清洁刷;52、安装筒;521、限位块;53、推拉杆;531、手柄;54、弹簧;55、限位板;551、螺纹盲孔;56、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2和3所示,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1和底座2,所述混合筒1和底座2的内侧分别设有搅拌机构3和旋转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两
个电动伸缩杆31,所述电动伸缩杆31固定于混合筒1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31的活塞杆贯穿混合筒1延伸至其内侧安装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的顶部垂直安装有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板32安装有搅拌轴36,所述搅拌轴36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搅拌叶片35,所述搅拌轴36的底端安装有搅拌框34,所述搅拌框34上设有至少两个搅拌杆341,所述搅拌杆341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若干个锯齿343和搅拌叶342,搅拌叶342可采用平直状搅拌叶,也可采用弯曲状搅拌叶,且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旋转组件41和旋转杆42,所述旋转杆42的顶端贯穿底座2延伸至其外侧与混合筒1底部相连,所述旋转组件41包括第二电机411,第二电机411的转向始终与第一电机33的转向相反,所述第二电机411的输出轴连接有蜗杆412,所述蜗杆41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413,且所述旋转杆42的底端贯穿蜗轮413通过滚珠轴承与底座2的内底板呈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12远离第二电机411的一端设有安装架414,所述安装架414通过螺钉与底座2的底板相连,且所述蜗杆41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架414的竖板呈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33控制搅拌轴36带动螺旋搅拌叶片35和搅拌框34来搅拌药剂,利用旋转的锯齿343能有效的防止粉状药物结块的情况出现,通过搅拌杆341和搅拌叶342能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和底座(2)的内侧分别设有搅拌机构(3)和旋转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两个电动伸缩杆(31),所述电动伸缩杆(31)固定于混合筒(1)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31)的活塞杆贯穿混合筒(1)延伸至其内侧安装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的顶部垂直安装有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板(32)安装有搅拌轴(36),所述搅拌轴(36)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搅拌叶片(35),所述搅拌轴(36)的底端安装有搅拌框(34),所述搅拌框(34)上设有至少两个搅拌杆(341),所述搅拌杆(341)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若干个锯齿(343)和搅拌叶(342),且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旋转组件(41)和旋转杆(42),所述旋转杆(42)的顶端贯穿底座(2)延伸至其外侧与混合筒(1)底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上设有清洁机构(5),所述清洁机构(5)包括安装筒(52),所述安装筒(52)固定于混合筒(1)顶部,所述安装筒(52)的内侧设有推拉杆(53),所述推拉杆(53)的顶端安装有手柄(531),所述推拉杆(53)的底端贯穿混合筒(1)延伸至其内侧安装有环形清洁杆(51),所述环形清洁杆(51)的外壁上设有清洁刷(5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科用配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一张中乾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