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组合式吊环,解决了现有减震器中,因为吊环为铝铸单体式结构,而导致制备成本高、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的缺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具有联接部和支撑部,联接部的一端部上具有用于实现减震器联接固定的联接孔,支撑部突出联接部的外周设置,在支撑部的外端面上具有用于和减震器中的弹簧端部相顶触的环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部和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支撑部的强度大于联接部的强度,在联接部的另一端部设有插接头,联接部上于插接头的根部形成有支撑面,支撑部上设有贯透的套接孔,套接孔套接在插接头上,支撑部的内端面贴合抵靠在支撑面上。撑面上。撑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组合式吊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是涉及减震器中一种组合式的吊环。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上的减震器能减少震动,提高骑行时的舒适性。减震器的结构包括位于两端处的吊环,在两吊环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两吊环上。在两吊环之间于弹簧的内部还设置有一油缸式的阻尼器,阻尼器中的活塞杆与一吊环螺纹联接,缸体与另一吊环联接固定。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4878494U)一种大筒双吊环后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减震器本体的两头分别设有一吊环,所述吊环内孔上依次设有弹性衬套和金属管套,弹性衬套的厚度为4
‑
6mm,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座抵触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座抵触连接,弹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弹簧和第二段弹簧,第一段弹簧的螺旋个数为4
‑
6个,第一段弹簧的螺旋直径依次增大,任意两个相邻的螺旋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其余任意两个相邻的螺旋之间的距离,第二段弹簧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螺旋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该距离小于第一段弹簧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螺旋之间的距离。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减震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的大筒双吊环后减震器。
[0004]这种减震器中,吊环为单体式结构,特别是与活塞杆相联接的吊环,整体为塔尖形状,它是由铝合金一体浇铸成型,整体为实心结构。由于铝合金材质本身的局限,一般要求吊环被制得厚重,否则不能满足对弹簧的支承要求。另外,由于在一些车辆上,减震器应用在暴露的环境中,外界脏物非常容易进入到弹簧的内部,带有这种吊环结构的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在下侧吊环处聚积较多的脏物,这会影响到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影响到车辆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器组合式吊环,该吊环的应用使得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长,能够减重。
[0006]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具有联接部和支撑部,联接部的一端部上具有用于实现减震器联接固定的联接孔,支撑部突出联接部的外周设置,在支撑部的外端面上具有用于和减震器中的弹簧端部相顶触的环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部和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支撑部的强度大于联接部的强度,在联接部的另一端部设有插接头,联接部上于插接头的根部形成有支撑面,支撑部上设有贯透的套接孔,套接孔套接在插接头上,支撑部的内端面贴合抵靠在支撑面上。
[0007]所述的环形面为支撑部外端面的一部分,形成在支撑部的外端面上,该环形面是由弹簧的端部与支撑部的外端面相顶触后形成的,与弹簧的端部形状相适应。通常情况下,联接部为铝合金材料一体浇铸成型,而支撑部为不锈钢材质,是通过冲压的方式而成型的。本组合式吊环安装在减震器上后,在弹簧的顶压作用下,支撑部的外端面抵靠在所述的支
撑面上。
[0008]进一步地,支撑部上设有若干透孔,这些透孔在支撑部的轴向上贯透支撑部,透孔位于所述环形面的径向内侧。在应用过程中,这些透孔位于弹簧的内部,通过设置有透孔,进入到弹簧端部内的泥沙等脏物会从透孔内漏出,而不易聚积,也可以自透孔处对弹簧内部进行脏物的清理,能够很好地保证减震器的使用稳定性,以免减震器中弹簧弹力的失效。
[0009]进一步地,透孔为腰形,这些透孔沿支撑部的周向均布。腰形的透孔能够很好地适应泥沙通过,能够有效减少泥沙在弹簧内部的聚积,也方便对弹簧内部进入的脏物进行清理。
[0010]进一步地,透孔所占据的面积介于支撑部外端面面积的1\3—1\2。也正由于支撑部具有较高的强度,使得能够在支撑部上设置所述的透孔,透孔在支撑部上所占的面积,能够在保证支撑部的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泥沙等脏物的穿过能力,有效减少减震器上弹簧内部脏物的聚积量。
[0011]进一步地,在支撑部的外端面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导柱,导柱设置在支撑部的轴向上,这些导柱适应于套接孔的周缘布置。通过导柱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弹簧端部的套接,能够对弹簧提供一定程度的径向限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导柱的内侧面与插接头的外侧面相作用,而使得支撑部在联接部上的位置稳定性好,能够有效提高本吊环整体的使用稳定性。
[0012]进一步地,插接头的外侧面与套接孔的内侧相吻合,导柱的内侧面靠近套接孔的内侧面设置,导柱的内侧面与插接头的外侧面相吻合。导柱的设置不会影响到支撑部与插接头之间的套接,而且,导柱的内侧面与插接头外侧面的要求,也使得便于导柱与插接头之间相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支撑部在联接部上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地,在支撑部的径向上,导柱位于透孔的内侧,一根导柱对应一透孔的位置设置,导柱的外侧面自然延伸到透孔的内侧面位置处。导柱的设置对透孔透沙效果的影响小,能够有效保证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内部的清洁。
[0014]进一步地,套接孔与插接头之间周向固定地套接。它们之间相对周向固定,使得支撑部相对于联接部具有良好的周向稳定性,能够方便实现对弹簧硬度的调节,也能够减少在工作过程中支撑部对联接部所产生的磨损。
[0015]进一步地,插接头的外周面包括两平面,平面沿支撑部的轴向设置,两平面分列在插接头的相对两侧。插接头与插接孔之间也可以是通过棱柱体和棱柱孔之间的配合,通过在插接头上设置有所述的平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0016]进一步地,在支撑部的外缘处设有定位口。通过设置有定位口,可以作为一个参照标志,而方便进行减震器的装配。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把吊环制备成分体式结构,结构包括联接部和支撑部,可以用不锈钢材质进行支撑部的制备,联接部为铝合金材质,利用支撑部高强度的性质,吊环整体不需要被制得厚重,能够有效减轻吊环整体的重量,节约制备成本。支撑部改为不锈钢材质的冲压件后,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表面处理,支撑部表面的颜色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使得减震器外观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由于支撑部整体强度的变高,可以在支撑部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加工多个透孔,而不会影响到支撑部对减震器中弹簧的稳定支撑。而透孔的存在会使进入到弹簧内的泥沙等脏物漏出,能够有效避免脏物在弹
簧内部的大量聚积,也方便通过杆体捅入透孔内而对弹簧内部的积存物进行清理,能够有效保证减震器内部的清洁,提高减震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减震器组合式吊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减震器组合式吊环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20]图3是本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21]图中,1、联接部;11、联接孔;12、插接头;13、平面;2、支撑部;21、定位口;22、透孔;23、导柱;24、套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以本组合式吊环应用在减震器上为例而作进一步说明。
[0023]本组合式吊环应用在减震器的端部上,为分体式结构,具有联接在一起的联接部1和支撑部2,其中,联接部1是由铝合金制成,支撑部2的材质为不锈钢,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具有联接部和支撑部,联接部的一端部上具有用于实现减震器联接固定的联接孔,支撑部突出联接部的外周设置,在支撑部的外端面上具有用于和减震器中的弹簧端部相顶触的环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部和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支撑部的强度大于联接部的强度,在联接部的另一端部设有插接头,联接部上于插接头的根部形成有支撑面,支撑部上设有贯透的套接孔,套接孔套接在插接头上,支撑部的内端面贴合抵靠在支撑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上设有若干透孔,这些透孔在支撑部的轴向上贯透支撑部,透孔位于所述环形面的径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其特征在于,透孔为腰形,这些透孔沿支撑部的周向均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组合式吊环,其特征在于,透孔所占据的面积介于支撑部外端面面积的1\3—1\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富,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绿嘉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