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走水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00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卤水给排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走水闸,水箱内设置有配重浮箱,闸板本体置于水箱内,闸板本体下边缘与水箱两个侧板铰接,闸板本体的迎水面沿闸板本体的宽度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置于闸板本体和水箱的底板之间,闸板本体的两侧与水箱的两个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挡水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延时支架,延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配重浮箱靠近延时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丝杠,丝杠与水箱活动连接,调节杆一置于丝杠的下端,调节杆二通过其端头的滚轮与闸板本体的下侧面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下游液位的变化控制闸板本体的升降,实现自动走水的效果,避免跑口工频繁对水闸启闭,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走水闸


[0001]本技术涉及卤水给排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走水闸。

技术介绍

[0002]海水制盐工艺主要是纳潮、逐级蒸发、结晶,在逐级蒸发过程中,盐池与盐池之间需要通过诸多水闸调节不同卤度的卤水,但是由于整个海水制卤过程所占区域大,传统的水闸启闭依靠跑口工频繁观测上游水位和下游水位启闭水闸,会增加大量的劳动成本,而且人工观测对卤水液位控制不准确,效率也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卤水液位的自动走水闸。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走水闸,包括闸板本体,还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有配重浮箱,闸板本体置于水箱内,且闸板本体的下边缘与水箱的底板铰接,闸板本体的迎水面沿闸板本体的宽度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置于闸板本体和水箱的底板之间,闸板本体的两侧与水箱的两个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挡水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延时支架,延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配重浮箱靠近延时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丝杠,丝杠与水箱活动连接,调节杆一置于丝杠的下端,调节杆二通过其端头的滚轮与闸板本体的下侧面滚动连接。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而且能够有效控制上下游卤池的液位,不用人工启闭水闸,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走水效率。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方案是:
[0009]闸板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浮板。
[0010]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呈倒“八”字结构设置。
[0011]延时支架通过固定板与水箱的侧壁连接,延时支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定位孔,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孔,延时支架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置于定位孔和限位孔内的锁紧螺栓连接。
[0012]水箱顶部设置有条形导向板,导向板对应丝杠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丝杠上部由通孔穿出。
[0013]浮箱的上部设置有丝杠支架,丝杠支架通过其上设置的螺纹孔与丝杠螺纹连接,丝杠的顶端设置有摇柄。
[0014]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浮箱仓,浮箱置于浮箱仓内。
[0015]水箱的顶部铰接有闸板勾。
[0016]闸板本体的上部设置有配重杆,配重杆上套装有配重块,配重块通过销轴固定在
配重杆上。
[0017]水箱的底部以及与上游、下游水池连接的位置分别为敞口结构,水箱与上游、下游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块挡水板,每块挡水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过水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21]图中:水箱1;闸板本体2;固定板3;延时支架4;调节杆一5;调节杆二6;转轴7;加筋固定条8;挡水板9;过水口10;底板11;侧板12;挡水条13;夹板14;密封垫15;滑槽16;转轴17;轴套18;限位杆19;导向板20;配重浮箱21;丝杠支架22;摇柄23;闸板勾24;定位孔25;长轴26;配重杆27;配重块28;腹板29;浮箱仓30;丝杠31;滚轮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自动走水闸,主要由闸板本体2和水箱1组成,闸板本体2为矩形板状结构,水箱1由底板11以及与固定安装在底板11前后侧的侧板12组成,闸板本体2倾斜置于水箱1的内部,且闸板本体1的底边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17,水箱1的底板11的两侧分别对应闸板本体2上两根转轴17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轴套18,闸板本体2通过转轴17与轴套18配合与水箱1的底板11密封铰接,闸板本体2的的迎水面,在闸板本体2与水箱1的底板11之间粘贴条形的密封垫15,利用密封垫15将闸板本体的底部密封,防止上游水由闸板本体2的底部转轴渗漏。
[0024]本实施例中,挡水条13和密封垫15全部为橡胶材质。
[0025]为了防止闸板本体2与水箱1的两个侧板12之间漏水,可以在闸板本体1迎水面的前后两边分别设置有夹板14,通过夹板14将挡水条13压紧在闸板本体2的迎水面。闸板本体2以转轴17为中心可以转动,闸板本体2通过转轴17、闸板本体2与底板11之间的密封垫15以及两侧边的挡水条13达到上、下游卤水密封。
[0026]水箱1的后侧侧板12上设置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设置有限位孔,延时支架4为条形板,延时支架4上设置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25,延时支架4和固定板3通过置于定位孔25和限位孔内的锁紧螺栓固定,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定位孔25与限位孔对齐,实现延时支架4高度的调节。
[0027]延时支架4的下部垂直设置有转轴7,转轴7的一端与延时支架4铰接,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杆一5和调节杆二6,调节杆一5和调节杆二6整体呈倒“八”字结构,调节杆二6的端头设置有一个滚轮32,闸板本体2倾斜时,调节杆二6通过滚轮32与闸板本体2的下侧面滚动连接。水箱1的后侧侧板12对应调节杆一5设置有一个限位杆19,使得调节杆一5与限位杆19接触时,调节杆一5达到最高位。
[0028]为了防止滚轮32在滚动过程中与闸板本体2的上端卡住,将闸板本体2的顶部截面设置成弧形面,保证滚轮32运动的流畅性。
[0029]水箱1内部靠近其中心位置通过两块挡板组成浮箱仓30,浮箱仓30的前后两侧分
别与水箱1内部贯通,保证水箱1内的水能够进入浮箱仓30内。配重浮箱21置于浮箱仓30内,配重浮箱21靠近延时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丝杠支架22,丝杠支架22由两片钢板上下间隔设置而成,两片钢板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丝杠31自上向下穿入丝杠支架22内,丝杠3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摇柄23,通过转动摇柄23能够调整丝杠31与丝杠支架22的位置关系。
[0030]水箱1对应丝杠31的位置设置有条形导向板20,导向板20对应丝杠31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通孔的内径略大于丝杠31的直径,使得丝杠31能在通孔内做升降运动,当配重浮箱21随下游水位升降时,丝杠31沿导向板20上的通孔轴向方向上下活动。
[0031]调节杆一5置于丝杠31下端端头的下方,通过配重浮箱21随下游液位的下降,丝杠31的下端端头下压调节杆一5,实现转轴7的转动。
[0032]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闸板本体2的浮力,在闸板本体2的下侧面上增加泡沫材质的浮板29,使闸板本体2能够随水箱1内的水位上升浮起。本实施例中,在闸板本体2上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沿垂直闸板本体2上侧面的方向固定安装有一根配重杆27,配重杆27上间隔设置有销轴孔一,配重杆27上套装配重块28,配重块28上设置有销轴孔二,配重块28和配重杆27之间通过销轴固定,通过增加或减少配重块28的数量,调整闸板本体2的浮力,进而调节上下游的液位差。
[0033]本实施例中,在水箱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加强固定杆8,用于加固水箱1,在其中一根靠近水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走水闸,包括闸板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有配重浮箱,闸板本体置于水箱内,且闸板本体的下边缘与水箱的底板铰接,闸板本体的迎水面沿闸板本体的宽度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置于闸板本体和水箱的底板之间,闸板本体的两侧与水箱的两个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挡水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延时支架,延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配重浮箱靠近延时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丝杠,丝杠与水箱活动连接,调节杆一置于丝杠的下端,调节杆二通过其端头的滚轮与闸板本体的下侧面滚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走水闸,其特征在于:闸板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浮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走水闸,其特征在于:调节杆一和调节杆二呈倒“八”字结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走水闸,其特征在于:延时支架通过固定板与水箱的侧壁连接,延时支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定位孔,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孔,延时支架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张贵强马海永王欣荣何勰琨苏伟鄂建军宫轶平郭競雄高雨韩磊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三友盐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