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座,三个支撑座环形均匀分布于靠近罐体外表面的一侧,罐体的顶端且位于罐体的中心位置竖直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贯穿罐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罐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罐体的内壁底端且位于搅拌机构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气机构,罐体的顶端且位于电机的一侧开设有注料口,罐体的顶端且位于电机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罐体的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气口,罐体的外表面且靠近搅拌机构的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机构与喷气机构,可以提高蒸汽与污泥的混合效率,使得污泥得到充分的热水解。分的热水解。分的热水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污水排放量逐年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现有的污水或废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随意堆放污泥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对污泥进行热水解是对污泥进行处理的常用方式,通常将污泥装入热水解容器中,在高温、高压下保持一定时间,以实现对污泥的热水解,热水解后再将污泥输送至下一个处理环节。
[0003]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未在热水解罐中设置内件,导致蒸汽的流动行程较短,蒸汽与污泥的混合效率较低,不能使污泥得到充分的热水解。
[0004]为此,提出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主要解决了未在热水解罐中设置内件,导致蒸汽的流动行程较短,蒸汽与污泥的混合效率较低,不能使污泥得到充分的热水解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座,三个所述支撑座环形均匀分布于靠近罐体外表面的一侧,所述罐体的顶端且位于罐体的中心位置竖直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贯穿罐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与罐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罐体的内壁底端且位于搅拌机构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气机构,所述罐体的顶端且位于电机的一侧开设有注料口,所述罐体的顶端且位于电机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罐体的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且靠近搅拌机构的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且靠近喷气机构的一侧铰接有开合门;
[0008]所述喷气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块、一级弹簧、滑板、绳索、二级弹簧、导杆和挡块,所述底座的底端与罐体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为中空机构,所述底座的上端环形开设有多组一级凹槽,多组所述一级凹槽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位于一级凹槽的四周环形均匀开设有多组L型槽,多组所述L型槽的另一端与一级凹槽相连通,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多组二级凹槽,多组所述二级凹槽的中心轴线与一级凹槽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二级凹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开设有三级凹槽,所述三级凹槽的内壁与一级凹槽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且位于三级凹槽的内壁上方竖直开设有一级滑槽,所述一级滑槽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一级弹簧,所述一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表面与三级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外表面与一级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
述固定块的外表面环形均匀开设有多个二级滑槽,多个所述二级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端与底座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与L型槽相适配,所述滑板位于二级滑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弹簧,所述二级弹簧的另一端与二级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二级弹簧内套设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贯穿二级滑槽的内壁与导杆的上方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板、螺旋杆、螺旋板、固定环、连接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与罐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竖直安装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的下端贯穿固定板的上端且与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的底端与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与罐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壁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组连接板,多组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螺旋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且位于螺旋板的上方竖直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依次贯穿螺旋板的上端且与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0]当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污泥通过注料口加入到罐体内,然后将蒸汽经过泵加压后从进气口通入到底座内,可以使得蒸汽进入到一级凹槽内,然后蒸汽将挡块沿着一级凹槽的内壁向上推,使得挡块缩回到三级凹槽内,然后挡块带动导杆沿着一级滑槽的内壁向上滑动来挤压一级弹簧,同时,导杆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绳索将滑板拉回到二级滑槽内,滑板在缩回到二级滑槽的过程中开始挤压二级弹簧进行蓄力,便于滑板在失去绳索的拉力后进行复位,从而使得蒸汽依次穿过一级凹槽和L型槽进入到罐体内与污泥进行反应,反应后的蒸汽会通过出气口排出罐体,可以增长蒸汽在罐体内的流动行程;然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旋杆对污泥进行搅拌,同时,螺旋杆通过连接板带动固定环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固定环和固定板带动螺旋板进行转动,进一步对污泥进行搅拌,从而可以提高蒸汽与污泥的混合效率,使得污泥得到充分的热水解。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吹气孔,且所述吹气孔的直径设置为4
‑
8mm;可以使得蒸汽通过吹气孔对污泥进行均匀吹气,从而使得热水解反应均匀;通过设置吹气孔的直径为4
‑
8mm,可以减少污泥通过吹气孔进入到固定板的下方,避免污泥堵塞吹气孔导致蒸汽无法与污泥进行反应。
[0012]优选的,所述导杆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槽环形均匀分布于导杆的外表面;便于导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将绳索嵌入到弧形槽内,并且,可以使得一级滑槽与三级凹槽相连通,防止导杆在移动的过程中,一级滑槽内形成压力差,导致导杆无法进行正常移动。
[0013]优选的,所述L型槽的内壁竖直安装有单向膜,所述单向膜的上端与底座的上端相平齐;能够使得经过L型槽的介质单向流动。
[0014]优选的,所述单向膜的流向设置为从下往上;可以防止污泥进入到底座内难以清理。
[0015]优选的,所述出料口沿水平方向倾斜30
°‑
45
°
向下设置;便于污泥的排出。
[0016]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手动阀;便于控制罐体内污泥的排放。
[0017]优选的,所述螺旋杆与螺旋板的旋向相反;可以使得污泥沿不同的方向进行搅拌,从而可以增强搅拌效果。
[0018]优选的,所述开合门的内部与罐体的外表面相互贴合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可以增强罐体的密封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开合门的外表面且远离铰接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可以防止使用者在打开开合门时,因罐体的温度过高而烫伤使用者,从而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喷气机构,可以增长蒸汽在罐体内的流动行程;通过设置单向膜,能够使得使得经过L型槽的介质单向流动,可以防止污泥进入到底座内难以清理;通过设置滑板,在不吹气的状态下可以将L型槽的上端封闭起来,减少杂质进入到底座内。
[0022]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可以提高蒸汽与污泥的混合效率,使得污泥得到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水污泥热水解干化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座(2),三个所述支撑座(2)环形均匀分布于靠近罐体(1)外表面的一侧,所述罐体(1)的顶端且位于罐体(1)的中心位置竖直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一端贯穿罐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与罐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罐体(1)的内壁底端且位于搅拌机构(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喷气机构(5),所述罐体(1)的顶端且位于电机(3)的一侧开设有注料口(6),所述罐体(1)的顶端且位于电机(3)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8),所述罐体(1)的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气口(7),所述罐体(1)的外表面且靠近搅拌机构(4)的底端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9),所述罐体(1)的外表面且靠近喷气机构(5)的一侧铰接有开合门(10);所述喷气机构(5)包括底座(51)、固定块(52)、一级弹簧(53)、滑板(54)、绳索(55)、二级弹簧(56)、导杆(57)和挡块(58),所述底座(51)的底端与罐体(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51)的内部设置为中空机构,所述底座(51)的上端环形开设有多组一级凹槽(511),多组所述一级凹槽(511)的另一端与底座(5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底座(51)的上端且位于一级凹槽(511)的四周环形均匀开设有多组L型槽(512),多组所述L型槽(512)的另一端与一级凹槽(511)相连通,所述底座(51)的上端开设有多组二级凹槽(513),多组所述二级凹槽(513)的中心轴线与一级凹槽(51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二级凹槽(51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所述固定块(52)的底端开设有三级凹槽(521),所述三级凹槽(521)的内壁与一级凹槽(511)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固定块(52)的底端且位于三级凹槽(521)的内壁上方竖直开设有一级滑槽(522),所述一级滑槽(522)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一级弹簧(53),所述一级弹簧(5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杆(57),所述导杆(57)的外表面与三级凹槽(5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杆(5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58),所述挡块(58)的外表面与一级凹槽(5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52)的外表面环形均匀开设有多个二级滑槽(523),多个所述二级滑槽(52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54),所述滑板(54)的底端与底座(51)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54)与L型槽(512)相适配,所述滑板(54)位于二级滑槽(523)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弹簧(56),所述二级弹簧(56)的另一端与二级滑槽(52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二级弹簧(56)内套设有绳索(55),所述绳索(55)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占平,张雨轩,李靖梅,李娜,许瑞青,杨名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