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鼻塞防护贴。包括:离型纸,在其上部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的孔径和孔距由左至右逐渐增加;多列鼻贴,其粘结在所述离型纸的中下部,并呈纵列排布在每对鼻孔比对孔的下方,在所述鼻贴上设有一对鼻贴孔,所述鼻贴孔的孔径和孔间距与同列的鼻孔比对孔一致;各列鼻贴的面积由左至右逐渐增加;其中,所述鼻贴由水胶体敷料制成,在所述鼻贴的下端面设有粘结层,所述鼻贴通过所述粘结层粘结在离型纸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和多列鼻贴,可通过鼻孔比对孔与新生儿鼻孔进行比对,选择适合的鼻贴。选择适合的鼻贴。选择适合的鼻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鼻塞防护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鼻塞防护贴。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发育欠成熟,真皮中胶原纤维少,因而缺乏弹性,很容易因摩擦压迫而受到损伤。部分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完善,生后需要给予呼吸支持,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过程中,由于鼻塞要贴合患儿的鼻腔防止漏气,以达到辅助通气的目的,因此往往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压疮及皮肤的损伤,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可影响患儿鼻部功能及外观形象等。在临床中,使用鼻塞防护贴贴合在新生儿鼻部,以缓解压疮及皮肤的损伤,但是,由于新生儿的体重差异较大,同种型号的鼻塞防护贴,很难适应不同体重的新生儿。
[0003]因此,一种能够测量新生儿鼻孔的尺寸并设有不同规格的鼻贴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鼻塞防护贴,其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和多列鼻贴,可通过鼻孔比对孔与新生儿鼻孔进行比对,进而选择适合的鼻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离型纸,在其上部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的孔径和孔距由左至右逐渐增加;
[0007]多列鼻贴,其粘结在所述离型纸的中下部,并呈纵列排布在每对鼻孔比对孔的下方,在所述鼻贴上设有一对鼻贴孔,所述鼻贴孔的孔径和孔间距与同列的鼻孔比对孔一致;各列鼻贴的面积由左至右逐渐增加;
[0008]其中,所述鼻贴由水胶体敷料制成,在所述鼻贴的下端面设有粘结层,所述鼻贴通过所述粘结层粘结在离型纸上。
[0009]优选的是,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为7对,依次为第一鼻孔比对孔、第二鼻孔比对孔、第三鼻孔比对孔、第四鼻孔比对孔、第五鼻孔比对孔、第六鼻孔比对孔和第七鼻孔比对孔;所述第一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2毫米、孔距为2毫米;所述第二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2.5毫米、孔距为2.5毫米;所述第三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3毫米、孔距为3毫米;所述第四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3.5毫米、孔距为3.5毫米;所述第五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4毫米、孔距为4毫米;所述第六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4.5毫米、孔距为4.5毫米;所述第七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5毫米、孔距为5毫米。
[0010]优选的是,所所述多列鼻贴为7列,依次为第一列鼻贴、第二列鼻贴、第三列鼻贴、第四列鼻贴、第五列鼻贴、第六列鼻贴和第七列鼻贴,所述第一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12毫米、短边边长为7毫米;所述第二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14毫米、短边边长为8毫米;所述第三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16毫米、短边边长为10毫米;所述第四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18毫米、短
边边长为11毫米;所述第五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20毫米、短边边长为12毫米;所述第六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22毫米、短边边长为13毫米;所述第七列鼻贴的长边边长为25毫米、短边边长为15毫米。
[0011]优选的是,在所述鼻贴的下边缘连接有用于贴合在上唇的唇贴。
[0012]优选的是,在所述鼻贴与唇贴之间设有便于弯折的压痕。
[0013]优选的是,在所述鼻贴和唇贴边缘薄中间厚。
[0014]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和多列鼻贴,可通过鼻孔比对孔与新生儿鼻孔进行比对,选择适合的鼻贴。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生儿鼻塞防护贴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鼻贴的示意图(弯折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8]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19]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20]离型纸110,在其上部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的孔径和孔距由左至右逐渐增加;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为7对,依次为第一鼻孔比对孔121、第二鼻孔比对孔122、第三鼻孔比对孔123、第四鼻孔比对孔124、第五鼻孔比对孔125、第六鼻孔比对孔126和第七鼻孔比对孔127。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鼻孔比对孔121的直径为2毫米、孔距为2毫米;所述第二鼻孔比对孔122的直径为2.5毫米、孔距为2.5毫米;所述第三鼻孔比对孔123的直径为3毫米、孔距为3毫米;所述第四鼻孔比对孔124的直径为3.5毫米、孔距为3.5毫米;所述第五鼻孔比对孔125的直径为4毫米、孔距为4毫米;所述第六鼻孔比对孔126的直径为4.5毫米、孔距为4.5毫米;所述第七鼻孔比对孔127的直径为5毫米、孔距为5毫米。
[0021]多列鼻贴130,其粘结在所述离型纸110的中下部,并呈纵列排布在每对鼻孔比对孔的下方,在所述鼻贴130上设有一对鼻贴孔140,所述鼻贴孔140的孔径和孔间距与同列的鼻孔比对孔一致;各列鼻贴130的面积由左至右逐渐增加;其中,所述鼻贴130由水胶体敷料制成,在所述鼻贴130的下端面设有粘结层,所述鼻贴130通过所述粘结层粘结在离型纸上110。
[0022]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多对鼻孔比对孔与新生儿的鼻孔进行比对,选择一对适配的鼻孔比对孔120,下撕下同列的鼻贴130,粘贴在鼻孔处即可。
[00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为7对,依次为第一鼻孔比对孔121、第二鼻孔比对孔122、第三鼻孔比对孔123、第四鼻孔比对孔124、第五鼻孔比对孔125、第六鼻孔比对孔126和第七鼻孔比对孔127;所述第一鼻孔比对孔121的直径为2毫米、孔距为2毫米;
所述第二鼻孔比对孔122的直径为2.5毫米、孔距为2.5毫米;所述第三鼻孔比对孔123的直径为3毫米、孔距为3毫米;所述第四鼻孔比对孔124的直径为3.5毫米、孔距为3.5毫米;所述第五鼻孔比对孔125的直径为4毫米、孔距为4毫米;所述第六鼻孔比对孔126的直径为4.5毫米、孔距为4.5毫米;所述第七鼻孔比对孔127的直径为5毫米、孔距为5毫米。
[00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列鼻贴为7列,依次为第一列鼻贴131、第二列鼻贴132、第三列鼻贴133、第四列鼻贴134、第五列鼻贴135、第六列鼻贴136和第七列鼻贴137,所述第一列鼻贴131的长边边长为12毫米、短边边长为7毫米;所述第二列鼻贴132的长边边长为14毫米、短边边长为8毫米;所述第三列鼻贴133的长边边长为16毫米、短边边长为10毫米;所述第四列鼻贴134的长边边长为18毫米、短边边长为11毫米;所述第五列鼻贴135的长边边长为20毫米、短边边长为12毫米;所述第六列鼻贴136的长边边长为22毫米、短边边长为13毫米;所述第七列鼻贴137的长边边长为25毫米、短边边长为15毫米。
[00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鼻贴130的下边缘连接有用于贴合在上唇的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鼻塞防护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纸,在其上部设有多对鼻孔比对孔,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的孔径和孔距由左至右逐渐增加;多列鼻贴,其粘结在所述离型纸的中下部,并呈纵列排布在每对鼻孔比对孔的下方,在所述鼻贴上设有一对鼻贴孔,所述鼻贴孔的孔径和孔间距与同列的鼻孔比对孔一致;各列鼻贴的面积由左至右逐渐增加;其中,所述鼻贴由水胶体敷料制成,在所述鼻贴的下端面设有粘结层,所述鼻贴通过所述粘结层粘结在离型纸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鼻塞防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对鼻孔比对孔为7对,依次为第一鼻孔比对孔、第二鼻孔比对孔、第三鼻孔比对孔、第四鼻孔比对孔、第五鼻孔比对孔、第六鼻孔比对孔和第七鼻孔比对孔;所述第一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2毫米、孔距为2毫米;所述第二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2.5毫米、孔距为2.5毫米;所述第三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3毫米、孔距为3毫米;所述第四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3.5毫米、孔距为3.5毫米;所述第五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4毫米、孔距为4毫米;所述第六鼻孔比对孔的直径为4.5毫米、孔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红娟,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