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野营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40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野营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充气野营帐篷,包括篷布,所述篷布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套,所述第一防护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该充气野营帐篷,通过气囊柱、气囊圈和气垫,打开气嘴,往气囊圈的内部进行充气,气囊圈展开带动篷布和底布展开,继续充气可将气囊柱带动篷布的顶部打开,即完成搭建,在将支撑杆安装至支撑套的内部,使篷布和气囊柱不易发生形变,增强了帐篷的稳定性,再将气垫充气,底布与用户之间通过气垫隔开,篷布内的热量不易流失至地面,同时寒气不易从地面进入帐篷内部,使用户处于舒适的环境中,达到了搭建方便、稳定性好且使用过程的舒适的效果。稳定性好且使用过程的舒适的效果。稳定性好且使用过程的舒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野营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野营用品
,具体为一种充气野营帐篷。

技术介绍

[0002]野营是一种休闲活动,通常露营者携带帐篷,离开城市在野外扎营,度过一个或者多个夜晚,野营通常和其他活动联系,如徒步、钓鱼或者游泳等,原是军事或体育训练的特殊项目,用以锻炼成员的体魄和意志。在国外,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把野营引入到人们日常的教育和休闲运动当中,作为一种前卫的户外旅游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过,其中野营帐篷是野营活动中必备用品。
[0003]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野营帐篷是指可以在户外露营的帐篷,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帐篷组装的零部件多,搭建需耗费较多时间,且帐篷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地面的寒气会透过帐篷布与用户接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野营帐篷,具备搭建方便、稳定性好且使用过程的舒适的优点,解决了帐篷组装的零部件多,搭建需耗费较多时间,且帐篷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地面的寒气会透过帐篷布与用户接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不适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野营帐篷,包括篷布,所述篷布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套,所述第一防护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防护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气囊柱,所述气囊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圈,所述气囊圈的表面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囊柱与气囊圈相连通,所述篷布固定连接在气囊圈的内壁,所述气囊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套,所述篷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底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垫,所述气垫位于篷布的内部,所述底布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配重杆,所述配重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定位杆。
[0006]优选的,所述底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软条,所述密封软条固定连接在第二防护套的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底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磨片,所述防磨片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0008]优选的,所述防磨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磨片均匀分布在底布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篷布的顶部设置有透窗。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充气野营帐篷,通过气囊柱、气囊圈和气垫,打开气嘴,往气囊圈的内部进行充气,气囊圈展开带动篷布和底布展开,继续充气可将气囊柱带动篷布的顶部打开,即完成
搭建,在将支撑杆安装至支撑套的内部,使篷布和气囊柱不易发生形变,增强了帐篷的稳定性,再将气垫充气,底布与用户之间通过气垫隔开,篷布内的热量不易流失至地面,同时寒气不易从地面进入帐篷内部,使用户处于舒适的环境中,达到了搭建方便、稳定性好且使用过程的舒适的效果,解决了帐篷组装的零部件多,搭建需耗费较多时间,且帐篷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地面的寒气会透过帐篷布与用户接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不适的问题。
[0013]2、该充气野营帐篷,通过固定套、配重杆、定位槽和定位杆,帐篷在搭建好后,将配重杆插接在固定套的内壁,再将定位杆的底端穿过定位槽并插入土壤,配重块从帐篷的两侧增加重量,并通过定位杆将配重块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套与底布连接,固定底布的位置,风在刮动帐篷时,底布不易发生移动,增强帐篷的抗风能力,达到了提高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防磨片位置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篷布;2、第一防护套;3、支撑套;4、支撑杆;5、气囊柱;6、气囊圈;7、气嘴;8、第二防护套;9、底布;10、气垫;11、固定套;12、配重杆;13、定位槽;14、定位杆;15、密封软条;16、防磨片;17、透窗;18、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充气野营帐篷,包括篷布1,篷布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套2,第一防护套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套3,支撑套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可为气囊柱5提供辅助支撑,使气囊柱5和篷布1不易发生形变,第一防护套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气囊柱5,第一防护套2可保护气囊柱5不被外部物体划破,气囊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圈6,气囊圈6的表面设置有气嘴7,气囊柱5与气囊圈6相连通,篷布1固定连接在气囊圈6的内壁,气囊圈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套8,第二防护套8可保护气囊圈6不被外部物体划破,篷布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布9,底布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磨片16,防磨片16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防磨片16可增强底布9的耐磨性,使底布9不易被磨破,同时避免的石子刺破底布9与气垫10,防磨片16底部的防滑纹可增大摩擦力,使防磨片16与地面接触使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增强帐篷的稳定性,防磨片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磨片16均匀分布在底布9的底部,防磨片16分成多个,避免底布9不易折叠,底布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垫10,气垫10位于篷布1的内部,底布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1,固定套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配重杆12,同过配重杆12对底布9进行增重,配重杆12压住固定套11,对固定套11进行限位,从而对底布9进行限位,使底布9不易发生移动,增强帐篷底部的位顶性,使在有风的环境下使用
帐篷也有相对稳定的结构,配重杆12的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13,定位槽1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定位杆14,定位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18,拉环18增大手部握持面积,方便手部将定位杆14插入地面或拔出地面,底布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软条15,密封软条15固定连接在第二防护套8的表面,密封软条15可增强篷布1与底布9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风从缝隙进入篷布1的内部,篷布1的顶部设置有透窗17,通过透窗17方便观察帐篷外部的情况,不用打开拉链即可观测外部情况。
[0021]工作原理,打开气嘴7,往气囊圈6的内部进行充气,气囊圈6内随着气体增多开始展开,气囊圈6展开带动篷布1和底布9展开,气囊圈6与气囊柱5相连通,继续充气,气体进入气囊柱5,气囊柱5的内部随着气体增多开始展开,气囊柱5展开带动篷布1的顶部打开,通过气囊圈6和气囊柱5将篷布1和底布9完全撑开,充气完毕后将气嘴7关闭,即完成搭建,使底布9底部的防磨片16与地面接触,在将支撑杆4安装至支撑套3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野营帐篷,包括篷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套(2),所述第一防护套(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套(3),所述支撑套(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第一防护套(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气囊柱(5),所述气囊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圈(6),所述气囊圈(6)的表面设置有气嘴(7),所述气囊柱(5)与气囊圈(6)相连通,所述篷布(1)固定连接在气囊圈(6)的内壁,所述气囊圈(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套(8),所述篷布(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布(9),所述底布(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垫(10),所述气垫(10)位于篷布(1)的内部,所述底布(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1),所述固定套(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配重杆(12),所述配重杆(12)的两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立达野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