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所述制冷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冷媒回路和风道,所述冷媒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再热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分别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位置,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风道靠近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制冷换热装置还包括热管回路,所述热管回路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热管回路包括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所述预冷换热器位于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风道中,所述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之间的风道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能减耗、系统简洁、管路压降小的优点。管路压降小的优点。管路压降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与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除湿功能的制冷换热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子、机床、纺织、医药等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其中,大部分制冷换热装置除湿采用冷凝除湿法,就是将空气温度冷却到露点以下,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出来,降低绝对湿度,此时空气处于饱和状态,需再对空气进行加热,降低相对湿度。
[0003]在此冷凝过程中,一般空气刚进入空气处理系统时,温度比较高,需要先预冷到接近露点温度,再进一步降温,降温后的空气温度比较低,此时空气的绝对含湿量不高,但是相对湿度很高(饱和状态),为了获得合适的温湿度水平,又需要将空气加热,使空气绝对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显著减小,常规制冷换热装置的上述预冷及再热过程,均需要消耗大量的外来能源,经济性较差,也不够环保。
[0004]而对于大部分制冷换热装置,其冷凝器一般直接向环境散热,冷凝热成为废热,为降低能耗,有的制冷换热装置利用这部分冷凝热来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热,如申请号为CN10186549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节能型恒温恒湿空调机,将多个不同换热面积的冷凝器安装在蒸发器后的风道中,利用压缩后的高温气体冷凝释放的热量加热空气,从而节约再热能源,但是,由于压缩机一般位于室外,离设有再热冷凝器的空气处理部分距离较远,压缩机的气体需从压缩机输送到再热冷凝器,导致管路压降大,系统复杂度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可利用制冷剂冷凝后的高温液体对空气进行加热,同时管路压降小,系统简洁。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冷媒回路和风道,其中,所述冷媒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再热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分别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位置,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风道靠近出风口的位置,所述制冷换热装置还包括热管回路,所述热管回路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热管回路包括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所述预冷换热器位于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风道中,所述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之间的风道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热管回路为U型,所述U型热管回路的两个直边由所述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构成,所述预冷换热器和所述再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气管和液管相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热管回路为L型,所述L型热管回路的两个直边由所述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构成,所述预冷换热器和所述再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气管和液管相连通。
[0009]可选地,所述热管回路为I型,所述I型热管回路的上半部为所述再热换热器,下半
部为所述预冷换热器,所述预冷换热器和所述再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气管和液管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多个并联的所述冷凝器(1),至少一所述冷凝器(1)位于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靠近出风口一侧的风道中。
[0011]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所述冷媒回路,多个所述冷媒回路中的过冷再热换热器并联设于所述风道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多个所述冷媒回路中的蒸发器并联设于所述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位置。
[0012]可选地,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设有多对进口管和出口管,通过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及所述蒸发器的多对进口管和出口管形成多条所述冷媒回路。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表冷器,所述表冷器位于所述再热换热器与进风口之间的风道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回路还包括过冷再热流量调节装置,所述过冷再热流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过冷再热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之间,和/或并联于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之间。
[0016]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在风道中设置热管回路,预冷换热器先降温除湿,再热换热器再加热冷却除湿后的空气以达到一定的出风温度,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采用温差驱动,无需消耗额外能源;
[0018]通过在风道中设置过冷再热换热器,经过再热换热器后的空气温度仍达不到出风温度时,过冷再热换热器可将经过再热换热器的空气进一步加热至送风温度,无需增加额外能源,另一方面,制冷剂得以过冷,从而提高了制冷换热装置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0019]通过过冷再热流量调节装置调节过冷再热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实现了准确调节出风口出风温度的功能;
[0020]通过热管回路与过冷再热换热器的配合使用,要达到同样的节能性能,可以选用较小的热管换热器,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
[0021]通过在风道中设置表冷器,并通过表冷器、热管回路、过冷再热换热器和过冷再热流量调节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在较大温度范围调整出风温度;
[0022]通过在过冷再热换热器后增设冷凝器,并通过该增设的冷凝器、表冷器、热管回路、过冷再热换热器和过冷再热流量调节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在更大温度范围内调整出风温度;
[0023]通过设置多对蒸发器和过冷再热换热器,或者在蒸发器和过冷再热换热器上分别设置多对进口管和出口管,可以形成多个制冷系统。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中三通流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中多个调节阀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中调节阀与旁通管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
[0035]1‑
冷凝器
ꢀꢀꢀꢀꢀꢀꢀꢀꢀꢀꢀꢀꢀꢀꢀ2‑
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冷媒回路和风道,所述冷媒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1)、过冷再热换热器、节流装置(5)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分别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位置,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风道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换热装置还包括:热管回路,所述热管回路位于所述风道中,所述热管回路包括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所述预冷换热器位于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风道中,所述再热换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再热换热器之间的风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回路为U型,所述U型热管回路的两个直边由所述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构成,所述预冷换热器和所述再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气管和液管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回路为L型,所述L型热管回路的两个直边由所述预冷换热器和再热换热器构成,所述预冷换热器和所述再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气管和液管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除湿的制冷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回路为I型,所述I型热管回路的上半部为所述再热换热器,下半部为所述预冷换热器,所述预冷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珂,
申请(专利权)人:沈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