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21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包括取芯筒钻,取芯筒钻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通过连接件与外筒体连接,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环腔,内筒体的下部与导向圈连接,外筒体的下部设有周向布置的牙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克服了分级成孔施工中成孔难度大的缺点,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了施工效率。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嵌岩桩成孔施工装置,具体为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硬质岩层地质条件大直径嵌岩桩一次性下钻成孔施工难度大,成孔效率低。近两年来,随着旋挖钻成孔大直径嵌岩桩技术的成熟,大直径嵌岩桩多钻头逐级扩孔施工工艺得到普遍应用。
[0003]采用旋挖钻机配备不同型号的钻头对岩质较硬的地层分级扩孔时,易出现不同直径钻头先后下钻引起的孔位不对中、钻头偏位的现象,最终致使钻头着力点受力不均,钻头摆动不定,成孔垂直度不佳,成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解决了分级成孔工艺成孔垂直度控制难度大及成孔效率低下的弊端,在保证成孔质量的同时,提高大直径钻孔桩成孔功效。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包括取芯筒钻,取芯筒钻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通过连接件与外筒体连接,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环腔,内筒体的下部与导向圈连接,外筒体的下部设有周向布置的牙轮。利用导向圈对筒钻进行导向,利用牙轮进行钻进。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圈包括内环圈和外环沿,内环圈与内筒体连接,外环沿与内环圈连接,内环圈相对内筒体、外环沿垂直布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筒体和导向圈的外侧均设有引流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筒体和导向圈的外侧均设有耐磨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筒体和外筒体的上部均与顶板连接,顶板上设有杆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板与杆座之间设有加强筋。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板上设有顶板孔和顶板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连接有作为连接件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牙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筒体上设有内筒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筒体的下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底板孔和底板口。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环圈上设有环圈孔。
[0017]本技术实现的功能:增设带有定位扩孔功能的导向圈装置,通过变径过渡,实现分级扩孔过程中成孔垂直度的控制。此工艺可确保不同直径钻头分次下钻后的定芯定中,在显著提高钻孔桩成孔垂直度的同时,可减少成孔作业周期,进而降低成本。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克服了分级成孔施工中成孔难度大的缺点,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9]前述本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并且本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1

1向视图。
[0022]图3是图1的2

2向视图。
[0023]图4是图1的3

3向视图。
[0024]图中:1

钻杆,2

杆座,3

顶板,4

加强筋,5

顶板孔,6

内筒体,7

外筒体,8

连接杆,9

牙轮,10

引流孔,11

内筒口,12

底板,13

底板孔,14

内环圈,15

外环沿,16

环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参考图1~图4所示,
[0027]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包括取芯筒钻和导向圈。
[0028]取芯筒钻包括内筒体6和外筒体7,内筒体6和外筒体7的上部均与顶板3焊接连接,顶板为长条状,能够实现外筒体上端与外筒体上端之间的连接。顶板3的中部焊接设有杆座2,杆座2上开设有与钻杆1连接的连接孔,连接时,将钻杆插入杆座中,将固定销插入杆座和钻杆,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0029]顶板3上设有顶板孔5和顶板口,顶板孔为周向布置的长圆孔,顶板口为内筒体和外筒体上开口处,未被顶板遮挡覆盖的开口。顶板3与杆座2之间设有加强筋4,加强筋用于加强顶板、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0]内筒体6与外筒体7之间焊接连接有作为连接件的连接杆8,内筒体6与外筒体7之间形成环腔,外筒体7的下部设有周向布置的牙轮9,连接杆8上也设有牙轮9。牙轮直接与地层接触,进行钻进施工。
[0031]内筒体6上设有内筒口11,通过内筒口实现内筒体中的圆柱腔与环腔连通。内筒体6的下部焊接有底板12,底板12上设有底板孔13和底板口,底板口为长条形,底板为去除底板口两侧对称的圆拱形面,底板孔为半圆形开孔。
[0032]导向圈包括内环圈14和外环沿15,内环圈14与内筒体6焊接连接,内环圈与底板为一体连接,外环沿15与内环圈14连接,内环圈14相对内筒体6、外环沿15垂直布置。内环圈14上设有环圈孔16,环圈孔为长圆孔。
[0033]内筒体6和导向圈的外侧均设有引流孔10和耐磨块。
[0034]为保证多级钻头分次钻进不同直径钻头变径转换时垂直度,增设具有导向功能的变径扶正装置,并应用流体力学原理对钻头进行优化改造,在钻头筒体四周及导向圈处增
设圆形引流孔,钻进过程增加钻头面岩层间泥浆流动压力,以减少钻进过程中钻渣对钻齿的粘附。
[0035]前述本技术基本例及其各进一步选择例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实施例。本技术方案中,各选择例,与其他任何基本例和选择例都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包括取芯筒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芯筒钻包括内筒体(6)和外筒体(7),内筒体(6)通过连接件与外筒体(7)连接,内筒体(6)与外筒体(7)之间形成环腔,内筒体(6)的下部与导向圈连接,外筒体(7)的下部设有周向布置的牙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圈包括内环圈(14)和外环沿(15),内环圈(14)与内筒体(6)连接,外环沿(15)与内环圈(14)连接,内环圈(14)相对内筒体(6)、外环沿(15)垂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体(6)和导向圈的外侧均设有引流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逐级扩孔钻进的变径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体(6)和导向圈的外侧均设有耐磨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洪春李冰钟永新朱斌典李维徐敏陈跃云张鹏魏士统叶涛张洋韩乐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