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板结构,其要点是:包括型材框架、填充芯、上面板、下底板和安装龙骨。上面板固定设置在型材框架的上侧上,下底板固定设置在型材框架的下侧上,填充芯被封装在型材框架、上面板和下底板中。安装龙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上。型材框架包括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上搭接型材和下支撑型材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型材框架或者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型材框架,所述上搭接型材与相邻的地板的下支撑型材固定连接。相邻的地板的下支撑型材固定连接。相邻的地板的下支撑型材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动车组
,具体是一种用于动车组车厢的地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动车组的开行,有效的缩短了城市间运行时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作为承载旅客的界面,车厢中用的地板结构和材料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课题。现有的地板结构比较零散,地板结构设计多样化,所有的零部件均需在现场进行操作安装,地板安装效率太低,导致车辆的制造周期延长。其次,由于地板使用的频繁,现有的地板结构连接部分容易受到损坏,导致地板不平,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用于动车组车厢中的地板结构。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板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型材框架、填充芯、上面板、下底板和安装龙骨。上面板固定设置在型材框架的上侧上,下底板固定设置在型材框架的下侧上,填充芯被封装在型材框架、上面板和下底板中。安装龙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上。型材框架包括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上搭接型材和下支撑型材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型材框架或者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型材框架,所述上搭接型材与相邻的地板的下支撑型材固定连接。
[0005]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搭接型材包括上搭接部,上搭接型材的上搭接部截面整体呈矩形。下支撑型材包括下支撑部,下支撑型材的下支撑部截面整体呈矩形。相邻两个地板连接时,一个地板的上搭接型材的上搭接部固定连接在相邻的另一个地板的下支撑型材的下支撑部上,通过螺栓组件将上搭接型材的上搭接部的下侧与下支撑型材的下支撑部的上侧夹紧固定连接,该矩形的上搭接部和下支撑部在承载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连接部分不易损坏,连接可靠性大大提升。
[0006]为了提升地板结构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还包括装饰层,装饰层粘结固定设置在上面板和上搭接型材的上侧上。装饰层可采用PVC地板布或地毯等。
[0007]进一步提高舒适性,优选地还包括支撑龙骨,支撑龙骨由硅橡胶材料制成,支撑龙骨固定设置在安装龙骨的下侧上。
[0008]为了节约能源,优选地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由防寒材制成,防寒材粘结固定设置在下底板的下侧上,提高车厢内的保温效果,从而有利于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为了提高装车效率,适应现代高铁动车的大规模生产,本技术的地板结构简单,根据车厢需要设计好型材框架并生产地板,现场直接进行地板之间的连接,可有效减少在车上组装的零部件,使生产环境有序,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并最终缩短车辆的制造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0010](2)本技术的地板结构,使用金属铝合金材质的型材框架,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灵活调整相应的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组成相应的框架结构,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快捷,灵活多样,适应能力强。上搭接型材的上搭接部和下支撑型材的下支撑部采用矩形空腔设计,在承载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连接部分不易损坏,连接可靠性大大提升,而且在保证高连接强度前提下,使连接结构简化并降低重量。
[0011](3)本技术的地板结构铺装时相邻两块地板之间通过型材框架中的上搭接型材与支撑型材固定连接,性能稳定,尺寸一致性好,地板铺装完成后接口处不存在高低差,省去了传统需要对地板拼缝打磨调平的操作。
[0012](4)本技术的地板结构的上面板和上搭接型材的上侧上粘贴好装饰层,装饰层采用PVC、橡胶地板布或地毯等,有利于提升舒适性和美观性。
[0013](5)本技术的地板结构设有安装龙骨,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而且可以根据地板的大小进行数量的选择和结构的调整(如井字形、田字形等),适应性更好。支撑龙骨则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进一步提升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地板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0018]图5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0019]图6为从图1的左前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0020]图7为从图1的左前下方观察时的型材框架的示意图。
[0021]图8为从图1的右后上方观察时的型材框架的示意图。
[0022]图9为两个地板结构连接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0023]图10为从图9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0024]图11为图9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标号为:
[0026]型材框架1,上搭接型材11,上搭接部11
‑
1,下支撑型材12,下支撑部12
‑
1,侧封边型材13,卡接槽14,
[0027]填充芯2,上面板3,下底板4,安装龙骨6,支撑龙骨7,保温层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也即以地板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地板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也即以地板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0029](实施例1 地板结构)
[0030]见图1至图11,本实施例的地板结构包括型材框架1、填充芯2、上面板3、下底板4、
装饰层、安装龙骨6、支撑龙骨7和保温层8。
[0031]本地板结构使用时,当其位于中间时,也即该地板结构的四周均与相应的地板结构连接时,型材框架1包括1个上搭接型材11和3个下支撑型材12或者2个上搭接型材11和2个下支撑型材12或者3个上搭接型材11和1个下支撑型材12,上搭接型材11和下支撑型材12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
[0032]见图1至图11,本地板结构使用时,当地板结构的一侧与车厢的侧壁相邻时,型材框架1包括上搭接型材11、下支撑型材12和侧封边型材13。上搭接型材11、下支撑型材12和侧封边型材13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框架结构。本实施例描述的地板结构为一侧与车厢的侧壁相邻时的地板结构。侧封边型材13截面呈Z字型。
[0033]见图1和图11,上搭接型材11和下支撑型材1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卡接槽14。上搭接型材11的上部设有上搭接部11
‑
1,上搭接部11
‑
1的截面整体呈矩形。下支撑型材12的下部设有下支撑部12
‑
1,下支撑部12
‑
1的截面整体呈矩形;相邻两个地板结构连接时,一个地板结构的上搭接型材11的上搭接部12固定连接在相邻的另一个地板结构的下支撑型材12的下支撑部12
‑
1上,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框架、填充芯、上面板、下底板和安装龙骨;上面板固定设置在型材框架的上侧上,下底板固定设置在型材框架的下侧上,填充芯被封装在型材框架、上面板和下底板中;安装龙骨固定设置在下底板上;型材框架包括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上搭接型材和下支撑型材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型材框架或者上搭接型材、下支撑型材和侧封边型材依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的型材框架,所述上搭接型材与相邻的地板的下支撑型材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搭接型材包括上搭接部,上搭接型材的上搭接部截面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晓勇,周银妹,胡锦骊,李正平,丁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