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凝胶板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方便将玻纤基材放入混合釜内,且方便对玻纤基材进行定位,有效解决了气凝胶板在加工成型后存在曲面和褶皱的情况,保证成品的品质,提高实用性,包括釜体、支撑架、两组螺纹管、螺纹杆和驱动机构,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两组螺纹管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底板,两组螺纹杆的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组螺纹杆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螺纹管的底端内部,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框架,放置框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放置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压平机构。放置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压平机构。放置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压平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
[0001]本技术涉及气凝胶板生产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气凝胶板是将气凝胶喷淋在玻纤基材上,然后经过高温高压处理使得气凝胶与玻纤基材充分融合为一体生成的板材,其具有耐高温、防水防潮、材质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外墙保温、室内保温等领域,现有的气凝胶板在生产时,首先将卷状的玻纤基材开卷并进行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往玻纤基材上喷淋气凝胶,均匀喷淋气凝胶后,再次将玻纤基材卷成卷状,然后将成卷的玻纤基材放入混合釜内,经高温高压处理,使得气凝胶与玻纤基材充分融合,但是现有的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在使用中发现,需要吊装将玻纤卷材放入混合釜内,不便于对玻纤卷材进行定位,由于玻纤基材卷成卷状放入混合釜内进行定型,使得加工出来的气凝胶板存在一定的曲面,而且由于曲面会在定型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褶皱,影响成品的品质,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方便将玻纤基材放入混合釜内,且方便对玻纤基材进行定位,有效解决了气凝胶板在加工成型后存在曲面和褶皱的情况,保证成品的品质,提高实用性。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包括釜体,还包括支撑架、两组螺纹管和螺纹杆,所述釜体安装于支撑架的顶端,并在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两组螺纹管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釜体的顶端设置有驱动两组螺纹管转动的驱动机构,釜体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通孔,两组通孔分别位于两组螺纹管的正下方,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底板,所述两组螺纹杆的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组螺纹杆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螺纹管的底端内部,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框架,所述放置框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放置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压平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和压板,所述防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螺装穿过螺纹孔并与压板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釜体的后端,并在驱动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链轮,所述两组螺纹管的顶端均连接有传动轴,并在两组传动轴的顶端均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两组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电加热棒,釜体上设置有加压气管、气压表
和温度表。
[0010]优选的,还包括导向轴,所述釜体的底端后侧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导向轴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导向轴的顶端穿过定位孔伸入至工作腔内。
[0011]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与密封环配合的密封槽,并在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四组对行走轮进行定位的定位槽。
[0013]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回收管,并在回收管处设置有回收阀。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将喷淋气凝胶的玻纤基材裁切成片状,然后将片状的玻纤基材叠放于放置框架上,通过行走轮将放置框架推到底板的顶端并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组螺纹管同步转动,通过螺纹管与螺纹杆的配合带动底板向上移动,底板将放置框架和玻纤片材自取放口送入釜体内,方便将玻纤卷材放入混合釜内,且方便对玻纤卷材进行定位,提高使用可靠性;
[0017]2、该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玻纤基材为片材结构进行高温高压定型,通过顶部的压平机构对玻纤片材进行压平,有效解决了气凝胶板在加工成型后存在曲面和褶皱的情况,保证成品的品质,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釜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底板、螺纹管、螺纹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放置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放置框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标记:1、釜体;2、支撑架;3、螺纹管;4、螺纹杆;5、底板;6、放置框架;7、行走轮;8、调节螺杆;9、压板;10、顶板;11、驱动电机;12、主动链轮;13、传动轴;14、从动链轮;15、电加热棒;16、加压气管;17、气压表;18、温度表;19、导向轴;20、密封环;21、密封圈;22、定位槽;23、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
6,本技术的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包括釜体1,还包括支撑架2、两组螺纹管3和螺纹杆4,所述釜体1安装于支撑架2的顶端,并在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两组螺纹管3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釜体1的顶端设置有驱动
两组螺纹管3转动的驱动机构,釜体1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通孔,两组通孔分别位于两组螺纹管3的正下方,釜体1的底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底板5,所述两组螺纹杆4的底端分别与底板5顶端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组螺纹杆4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螺纹管3的底端内部,底板5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框架6,所述放置框架6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7,所述放置框架6的顶部设置有压平机构;将喷淋气凝胶的玻纤基材裁切成片状,然后将片状的玻纤基材叠放于放置框架6上,通过行走轮7将放置框架6推到底板5的顶端并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组螺纹管3同步转动,通过螺纹管3与螺纹杆4的配合带动底板5向上移动,底板5将放置框架6和玻纤片材自取放口送入釜体1内,方便将玻纤卷材放入混合釜内,且方便对玻纤卷材进行定位,提高使用可靠性;玻纤基材为片材结构进行高温高压定型,通过顶部的压平机构对玻纤片材进行压平,有效解决了气凝胶板在加工成型后存在曲面和褶皱的情况,保证成品的品质,提高实用性。
[0027]所述压平机构包括调节螺杆8和压板9,所述防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8的底端螺装穿过螺纹孔并与压板9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连接;将玻纤片材叠放在放置框架6内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杆8,通过压板9对成摞的玻纤片材进行压平,可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2)、两组螺纹管(3)和螺纹杆(4),所述釜体(1)安装于支撑架(2)的顶端,并在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两组螺纹管(3)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釜体(1)的顶端设置有驱动两组螺纹管(3)转动的驱动机构,釜体(1)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通孔,两组通孔分别位于两组螺纹管(3)的正下方,釜体(1)的底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底板(5),所述两组螺纹杆(4)的底端分别与底板(5)顶端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组螺纹杆(4)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两组螺纹管(3)的底端内部,底板(5)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框架(6),所述放置框架(6)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7),所述放置框架(6)的顶部设置有压平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机构包括调节螺杆(8)和压板(9),所述放置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8)的底端螺装穿过螺纹孔并与压板(9)的顶端中部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凝胶板生产用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安装于釜体(1)的后端,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永,李金红,王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弘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