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998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包括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的两端分别用于滑动连接架桥机的顶推轨道,所述行走轨道横向设置在所述顶推轨道的下方,所述行走轨道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至少一对升降装置,每个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挂设一个张拉千斤顶。其通过顶推轨道、行走轨道和升降装置等结构从拼装梁的纵向、横向和竖向三个方向快速调节所述张拉千斤顶的位置,故不需要像传统支撑架一样不断进行拆卸和安装,其能够减少对拼装梁的损伤、增大拼装梁上的空间,且其稳定性高、更加方便工人的张拉作业、浪费较小、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工期。节约施工工期。节约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节段拼装梁预应力张拉千斤顶的辅助系统,特别是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节段拼装梁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由施工人员在拼装梁上设置张拉千斤顶的位置架设一个简易的支撑架,来支撑张拉千斤顶的重量,使得张拉千斤顶能够正常工作。在整个架桥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架桥线路的节段拼装梁不断架设,张拉千斤顶需要更改其横向、纵向和竖向的位置,使得能够对节段拼装梁不同位置的绞线进行张拉,故需要将上述支撑架通过拆除再安装的方式更换位置,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支撑架的结构稳定性变差,进而使得支撑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且操作起来费时费力,需要不断的拆除、定位再安装,操作十分不便;且因张拉千斤顶的重量和支撑架的自重较大,使得在转移支撑架和张拉千斤顶时,难以通过搬动支撑架的方式来带动张拉千斤顶在各个方向移动,给节段拼装梁的预应力张拉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耽误了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使用支撑架来支撑张拉千斤顶时,存在支撑架难以带动张拉千斤顶在各个方向移动,且支撑架的稳定性随着转移会变差,影响使用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包括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的两端分别用于滑动连接架桥机的顶推轨道,所述行走轨道横向设置在所述顶推轨道的下方,所述行走轨道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至少一对升降装置,每个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挂设一个张拉千斤顶。
[0006]其中,所述行走轨道能够相对于两侧的所述顶推轨道固定,所述升降装置能够相对所述行走轨道固定。
[0007]架桥机的顶推轨道沿架桥机的主梁的纵向设置,连接于架桥机的主梁底部,架桥机的两个主梁的下方各设有一个顶推轨道。行走轨道沿架桥机的横向设置。
[0008]行走轨道的两端分别用于滑动连接架桥机的两个顶推轨道,升降装置滑动连接行走轨道,两个滑动连接的方式均可以为现有的滚轮和滑轨配合的方式、或者套管和滑轨配合的方式等。所述行走轨道能够相对于两侧的顶推轨道固定、所述升降装置能够相对所述行走轨道固定,用于保证张拉千斤顶在张拉时能够固定,使得能够完成张拉作业,两个固定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通过现有的固定装置、固定件,或者因压力作用下,通过摩擦力使得能够相对固定。本方案中,张拉千斤顶挂设在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能够提升或下放张拉千斤顶,改变张拉千斤顶的高度,使得张拉千斤顶能够方便的对拼装梁不同高度的绞线进行张拉;升降装置能够沿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能够改变升降装置的横向位置,进而改变张拉千斤顶的横向位置,使得张拉千斤顶能够方便的对拼装梁横向不同位置
的绞线进行张拉;行走轨道的两端能够分别沿连接架桥机两侧的顶推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即行走轨道能够通过滑动改变其在顶推轨道的纵向位置,进而改变张拉千斤顶的纵向位置,使得张拉千斤顶能够方便的对拼装梁纵向不同位置的绞线进行张拉,且顶推轨道为行走轨道提供了安装位置和支撑条件;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会随着架桥机前进,使得张拉千斤顶无需通过拆卸再安装的方式,也能够对下一节段的拼装梁进行预应力的张拉,其操作更加简单和方便。
[0009]通过上述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张拉千斤顶依次通过升降装置、行走轨道和顶推轨道被稳定支撑于顶推轨道,其不需要单独在拼装梁上架设支撑架,能够避免架设支撑架对拼装梁造成的损伤,且能够增大拼装梁上的空间,便于在拼装梁上进行其它作业。且该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其通过顶推轨道、行走轨道和升降装置等结构从拼装梁的纵向、横向和竖向三个方向快速调节所述张拉千斤顶的位置,故不需要像传统支撑架一样不断在不同拼装梁上或同一拼装梁的不同位置进行拆卸和安装,其稳定性高,且更加方便工人的张拉作业、浪费较小、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工期。
[0010]优选的,所述行走轨道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顶推轨道通过第一滑动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通过第二滑动装置滑动连接所述行走轨道,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行走轨道的下部,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动装置的下部。
[0011]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构。通过上述方式,将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布置为从上向下的顶推轨道、第一滑动装置、行走轨道、第二滑动装置、升降装置,使得第一滑动装置、行走轨道、第二滑动装置、升降装置按上下层次设置,降低张拉千斤顶与升降装置之间的挂设长度,有利于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均为反扣轮;
[0013]所述反扣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两个竖向设置且相对设置的安装板和至少一对滚轮对,
[0014]所述滚轮对的两个滚轮分别设于所述行走轨道的两侧或者所述顶推轨道的两侧,所述滚轮对的两个所述滚轮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的内侧,两个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行走轨道或所述升降装置。
[0015]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均为反扣轮,反扣轮具有两个位于对应轨道两侧的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安装每对滚轮对的两个滚轮,使滚轮能够绕安装板上的转轴转动。两个安装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保持两个安装板的相对间距,使得能够对滚轮对进行限位。两个安装板内部设置至少一对滚轮对,滚轮对的两个滚轮夹持于对应轨道的两侧,在对应轨道两侧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反扣轮沿对应轨道滑动。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通过每对滚轮对的两个滚轮在对应轨道两侧滚动并限位,使得其能够作为受力、导向和滑动结构,保证了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挂接板,所述挂接板竖直设置,所述挂接板上部套设于所述螺栓、下部设有挂接孔;所述行走轨道上设有挂钩,所述挂钩挂设于对应所述反扣轮的所述挂接孔。
[0017]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挂接板,方便加工和组装。且所述挂接板下部设有挂接孔、所述行走轨道上设有挂钩,使得行走轨道能够挂接在反扣轮上,便于安
装和使用。
[0018]优选的,所述挂钩为弓形卸扣,保证挂接稳定。
[0019]优选的,所述反扣轮包含两对所述滚轮对,每对所述滚轮对下方设有一个所述螺栓,所述挂接板套设于两个所述螺栓。
[0020]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降低反扣轮与对应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反扣轮在对应轨道上的滑动更加省力;还能够增大反扣轮的受力能力。
[0021]优选的,所述行走轨道为工字钢构件或H型钢构件,所述工字钢构件和所述H型钢构件的腹板竖向设置,每对所述滚轮对的两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腹板的两侧、且设于所述工字钢构件和所述H型钢构件的底板上。
[0022]H型钢构件和工字钢构件能够作为适配反扣轮的天然轨道,便于加工形成行走轨道,且采用上述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轨道(1),所述行走轨道(1)的两端分别用于滑动连接架桥机的顶推轨道(2),所述行走轨道(1)横向设置在所述顶推轨道(2)的下方,所述行走轨道(1)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至少一对升降装置,每个所述升降装置用于挂设一个张拉千斤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1)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顶推轨道(2)通过第一滑动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通过第二滑动装置滑动连接所述行走轨道(1),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连接于所述行走轨道(1)的下部,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动装置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拉千斤顶的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均为反扣轮(3);所述反扣轮(3)包括第一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32)、两个竖向设置且相对设置的安装板(31)和至少一对滚轮对,所述滚轮对的两个滚轮(33)分别设于所述行走轨道(1)的两侧或者所述顶推轨道(2)的两侧,所述滚轮对的两个所述滚轮(33)分别通过转轴(331)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31)的内侧,两个所述安装板(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4)上设有所述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二连接件(32)用于连接所述行走轨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曾超谭祥国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