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端敞开,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及第四进气管;旋转体,旋转体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旋转体的侧壁与壳体的内壁贴合;L型出气管,L型出气管穿设在旋转体内,L型出气管的水平管段与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及第四进气管处于同一高度,水平管段的末端开口位于旋转体的侧壁上,L型出气管的竖直管段向上延伸出旋转体;旋转体带动L型出气管旋转过程中,L型出气管能够依次与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及第四进气管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提升了测试效率,并降低了采样气体泄露到大气环境中的风险。的风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油耗和降低发动机的原排,EGR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与汽油机开发中,但汽油发动机各缸均匀性分析试验一直是困扰汽油发动机的难题,行业普遍认为可以通过测量进气中的CO2、O2等其他气体成分进行分析。目前发动机的EGR率根据原排和进气的CO2体积分数计算获得,而CO2、O2等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均采用是气体分析仪,该分析仪集成在台架排放测试柜中。
[0003]当前市场上更多采用四缸汽油发动机,出于台架试验室布置空间和成本因素考虑,不会用四台气体分析仪配置同时测量发动机四缸的进气成分。而且对于只配置了单台双路直采排放测试柜的台架试验而言,虽然可以直接测量发动机进、排气的气体成分,但也只能采用逐个测试发动机各缸进气成分的办法,台架上如果采用单缸进、排气测试通道连通、其余通道逐个用堵头封堵的连接方式,效率低下,且操作过程容易出现采样气体泄露到环境中。
[0004]因此,对于普遍只配置了单个双路直采排放测试柜的台架试验室而言,很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用于发动机各缸进气单独采样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上端敞开,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及第四进气管;
[0008]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所述旋转体能够在所述壳体内旋转;
[0009]L型出气管,所述L型出气管穿设在所述旋转体内,所述L型出气管包括水平管段和竖直管段,其中: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三进气管及所述第四进气管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水平管段的末端开口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上,所述竖直管段的末端向上延伸出所述旋转体;
[0010]所述旋转体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L型出气管的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一进气管对接;
[0011]所述旋转体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L型出气管的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二进气管对接;
[0012]所述旋转体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旋转至第三位置时,所述L型出气管的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三进气管对接;
[0013]所述旋转体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旋转至第四位置时,所述L型出气管的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四进气管对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手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周沿上的压环,所述压环按压在所述旋转体的顶部周沿上。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环经螺栓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周沿上。
[0017]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测试过程中,将L型出气管连接至气体分析柜,将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及第四进气管分别连接至发动机的四个缸体。通过将旋转体旋转至不同的位置,即能使得气体分析柜与四个缸体中的一个连通,从而实施对该缸体进气成分的分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升了测试效率,并降低了采样气体泄露到大气环境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和图2包括:
[0023]壳体1;
[0024]旋转体2、手柄21;
[0025]第一进气管3;
[0026]第二进气管4;
[0027]第三进气管5;
[0028]第四进气管6;
[0029]出气管7,竖直管段71、水平管段72;
[0030]压环8;
[0031]连接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包括壳体1、旋转体2及L型出气管7,其中:
[0034]壳体1上端敞开,壳体1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贯穿侧壁的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第三进气管5及第四进气管6。
[0035]旋转体2容纳于壳体1内,旋转体2的侧壁与壳体1的内壁贴合,旋转体2能够在壳体1内旋转。
[0036]L型出气管7,L型出气管7穿设在旋转体2内,L型出气管7包括水平管段72和竖直管段71,其中:水平管段72与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第三进气管5及第四进气管6处于同一高度,水平管段72的末端开口位于旋转体2的侧壁上,竖直管段71的末端向上延伸出旋转体2。
[0037]旋转体2带动L型出气管7旋转至第一位置时,L型出气管7的水平管段72与第一进气管3对接,第二进气管4、第三进气管5及第四进气管6则被旋转体2堵塞。
[0038]旋转体2带动L型出气管7旋转至第二位置时,L型出气管7的水平管段72与第二进气管4对接,第一进气管3、第三进气管5及第四进气管6则被旋转体2堵塞。
[0039]旋转体2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7旋转至第三位置时,L型出气管7的水平管段72与第三进气管5对接,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及第四进气管6则被旋转体2堵塞。
[0040]旋转体2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7旋转至第四位置时,L型出气管7的水平管段72与第四进气管6对接,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及第三进气管5则被旋转体2堵塞。
[0041]本技术的对四缸发动机的进气成分测量过程如下:
[0042]首先,将L型出气管7的竖直管段71连接至气体分析柜,将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4、第三进气管5及第四进气管6分别连接至发动机的四个缸体。
[0043]接着,驱动旋转体2依次旋转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依次完成对发动机的四个缸体的进气成分的采集及分析。
[0044]以第一个缸体为例,驱动旋转体2旋转至第一位置,使得L型出气管7的水平管段72与第一进气管3对接,即,此时L型出气管7与第一个缸体的进气口连通,其余的第二进气管4、第三进气管5及第四进气管6则被旋转体2堵塞。
[0045]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成分采样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敞开,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及第四进气管;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贴合,所述旋转体能够在所述壳体内旋转;L型出气管,所述L型出气管穿设在所述旋转体内,所述L型出气管包括水平管段和竖直管段,其中: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三进气管及所述第四进气管处于同一高度,所述水平管段的末端开口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侧壁上,所述竖直管段的末端向上延伸出所述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带动所述L型出气管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L型出气管的所述水平管段与所述第一进气管对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尤涛,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