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64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包括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所述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的顶部均与建筑本体连接,用于支撑建筑本体;其中,接地层结构长柱的柱底标高与接地层结构长柱所处设计地坪为同一标高;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低于接地层结构短柱所处设计地坪的标高,且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接地层结构短柱进行加长设计,使其抗侧刚度与其他接地层结构长柱刚度接近,既改善了坡地建筑结构扭转位移比严重超限的问题,又能避免地震剪力集中在接地层结构短柱上,提高坡地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延性。结构整体的抗震延性。结构整体的抗震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地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坡地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地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坡地建筑是在高差较大的地形地貌上修建的建筑物,由于依山布置,其接地层结构柱的柱底标高各不相同,柱长长短不一,使得结构整体刚度不均匀,扭转效应明显,扭转位移比往往严重超出设计规范要求。同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地震剪力易集中在较短的接地层结构柱上,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做法是对于较长的接地层结构柱进行设计,一般会调整其截面使其剪切刚度与较短的接地层结构柱尽量匹配,并采用短柱加密箍筋等措施增加其延性。但在较短的接地层结构柱(简称为接地层结构短柱)与较长的接地层结构柱(简称为接地层结构长柱)长度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此种做法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将接地层结构短柱进行加长设计,其工作效率较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包括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所述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的顶部均与建筑本体连接,用于支撑建筑本体;其中,接地层结构长柱的柱底标高与接地层结构长柱所处设计地坪为同一标高;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低于接地层结构短柱所处设计地坪的标高,且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
[0007]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部分接地层结构短柱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填充有柔性材料。
[0008]所述柔性材料包括塑料泡沫块体、淤泥。柔性材料不限于塑料泡沫块体、淤泥,只要满足需求即可。
[0009]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部分接地层结构短柱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空腔。
[0010]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的底部与基础连接,所述基础的完成面同样低于设计地坪;所述基础为桩基础或者浅基础。
[0011]所述接地层结构长柱的长度为H,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所处设计地坪之上的长度为h1,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所处设计地坪之下的长度为h2,同时满足:H>h1,且H=h1+h2+d;d为设定允许浮动值。
[0012]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将接地层结构短柱进行加长设计,使其抗侧刚度与其他接地层结构长柱刚度接近,既改善了坡地建筑结构扭转位移比严重超限的问题,又能避免地震剪力集中在接地层结构短柱上,提高坡地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延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坡地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一所述坡地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所述实施例二所述坡地建筑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部分为接地层结构短柱这一部分。
[0018]图4为图3的剖面图,以接地层结构短柱在所处设计地坪的水平面为横截面。
[0019]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0]1‑
接地层结构长柱、2

接地层结构长柱所处设计地坪、3

基础、4

接地层结构短柱、5

接地层结构短柱所处设计地坪、6

空腔、7

柔性材料、8

周围土体、9

桩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2,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包括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所述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的顶部均与建筑本体连接,用于支撑建筑本体;其中,接地层结构长柱的柱底标高与接地层结构长柱所处设计地坪为同一标高;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低于接地层结构短柱所处设计地坪的标高,且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
[0024]在设计地坪以下土体范围内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侧无约束,能够保证接地层结构短柱的受力特征。
[0025]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部分接地层结构短柱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空腔。
[0026]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的底部与基础连接,所述基础的完成面同样低于设计地坪;所述基础为桩基础或者浅基础。
[0027]所述接地层结构长柱的长度为H,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所处设计地坪之上的长度为h1,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所处设计地坪之下的长度为h2,同时满足:H>h1,且H=h1+h2+d;d为设定允许浮动值。
[0028]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即接地层结构短柱为圆柱或者方柱。
[0029]在该实施例中,设计时,将坡地建筑结构的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进行降低,加长其柱长,使其与其他接地层结构长柱抗侧刚度接近。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降低至设计地坪以下一定深度,基础的顶标高相应降低。
[0030]实施例二
[0031]除了下方所列内容外,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2]如图3、4,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部分接地层结构短柱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填充有柔性材料。
[0033]所述柔性材料包括塑料泡沫块体、淤泥。
[0034]所述设计地坪以下周围土体与接地层结构短柱之间的填充物除选用塑料泡沫块体外,可选用其他柔性材料代替。
[0035]所述基础为桩基础。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降低至设计地坪以下一定深度,桩基础的顶标高相应降低。
[0036]该坡地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0037]首先,施工桩基础,其顶标高按设计标高和超灌高度控制;
[0038]接着,以承台基础的承台尺寸开挖至桩顶位置,凿除桩头至设计标高;
[0039]接着,施工砖胎膜、绑扎承台钢筋、浇筑混凝土;
[0040]然后,绑扎柱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0041]最后,在周围土体与接地层结构短柱之间填充塑料泡沫块体,保证周围土体不塌孔。
[0042]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所述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的顶部均与建筑本体连接,用于支撑建筑本体;其中,接地层结构长柱的柱底标高与接地层结构长柱所处设计地坪为同一标高;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低于接地层结构短柱所处设计地坪的标高,且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坡地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部分接地层结构短柱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内填充有柔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坡地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毅易伟文薛晓娟刘光爽洪洲李青杨万赵颖林乐斌何啸周俊吴憾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