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灰取样器和烟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42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灰取样器和烟道组件,所述飞灰取样器包括旋风分离器、进烟管和排烟管、取样瓶和差压计。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烟管与第一进口相连,排烟管与第一出口相连,进烟管和排烟管用于与烟道相连,进烟管上设有进烟阀门,排烟管上设有排烟阀门,进烟管和排烟管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进烟管的内径小于排烟管的内径;取样瓶与第二出口相连,取样瓶和旋风分离器之间设有取样阀门;差压计具有第一引压管和第二引压管,第一引压管与进烟管连通,第二引压管用于与烟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具有用方便、取样代表性好和能满足锅炉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等优点。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等优点。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灰取样器和烟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取样器
,具体涉及一种飞灰取样器和烟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煤粉工业锅炉应用广泛,在市政热力、园区厂矿等有广泛的应用。煤粉工业锅炉与电站锅炉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锅炉负荷变动频繁,尤其是给工业园区供蒸汽的工业锅炉。因此,需要及时捕集烟道中具有代表性的飞灰样品并化验飞灰热值来判断锅炉燃烧情况。
[0003]常用的飞灰取样器有撞击式飞灰取样器和旋风分离式飞灰取样器。其中,撞击式飞灰取样器装置简单,但是收取的飞灰粒径较大,代表性不足。旋风分离式飞灰取样器虽然具有良好的取灰效果,但是存在负荷适应性差,不能满足锅炉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飞灰取样器,以满足锅炉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烟道组件,以满足锅炉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包括:
[0008]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0009]进烟管和排烟管,所述进烟管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排烟管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所述进烟管和所述排烟管用于与烟道相连,所述进烟管上设有进烟阀门,所述排烟管上设有排烟阀门,所述进烟管和所述排烟管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所述进烟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排烟管的内径;
[0010]取样瓶,所述取样瓶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所述取样瓶和所述旋风分离器之间设有取样阀门;和
[0011]差压计,所述差压计具有第一引压管和第二引压管,所述第一引压管与所述进烟管连通,所述第二引压管用于与所述烟道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使用方便、取样代表性好和能满足锅炉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等优点。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烟管的内径为D1,所述排烟管的内径为D2,所述D2和所述D1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1.5。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旁侧,所述进烟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呈L形布置,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段用于与烟道相连,所述进烟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二段用于伸入所述烟道的内部,以便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烟道的延伸方向平行。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段。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用于与所述烟道相连,所述第三段的远离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端口为斜切口。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所述排烟管进一步包括第四段,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四段呈L形布置,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之间设有第二弧形过渡段。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器进一步具有第二进口,所述飞灰取样器进一步包括压缩气体管道,所述压缩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所述压缩气体管道用于与压缩气体相连。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烟道组件包括:
[0021]烟道,所述烟道的烟道壁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0022]飞灰取样器,所述飞灰取样器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所述进烟管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所述排烟管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所述第二引压管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00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烟道组件具有取样代表性好和能满足锅炉负荷变动时的取样需求等优点。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包括直管段、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所述直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弯头和所述第二弯头之间,所述第二弯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弯头的下游,所述烟道的内径为D3,所述飞灰取样器在所述烟道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烟道的上游弯头第一弯头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L1与所述D3的比值大于等于5,所述飞灰取样器在所述烟道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烟道的下游弯头第二弯头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L1与所述D3的比值大于等于5,所述L2与所述D3的比值大于等于2。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上设有省煤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省煤器的上游,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省煤器的下游。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的使用状态图,同时也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烟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烟道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的使用状态图,同时也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烟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3中烟道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飞灰取样器100;
[0031]旋风分离器1;第一进口101;第一出口102;第二出口103;第二进口104;压缩气体管道105;
[0032]取样瓶2;连接管201;取样阀门202;
[0033]进烟管3;第一段301;第二段302;第一弧形过渡段303;进烟阀门304;
[0034]排烟管4;第三段401;第四段402;第二弧形过渡段403;手动控制阀404;斜切口405;自动控制阀406;
[0035]差压计5;第一引压管501;第二引压管502;
[0036]烟道组件200;
[0037]烟道6。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烟道组件200包括烟道6和飞灰取样器100。
[0040]烟道6的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烟道6可以是煤粉工业锅炉的烟道。
[0041]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100。
[0042]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飞灰取样器100包括旋风分离器1、进烟管3、排烟管4、取样瓶2和差压计5。
[0043]旋风分离器1具有第一进口101、第一出口102和第二出口103。进烟管3与第一进口101相连,排烟管4与第一出口102相连,进烟管3和排烟管4用于与烟道6相连。进烟管3上设有进烟阀门304,排烟管4上设有排烟阀门。进烟管3和排烟管4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进烟管3的内径小于排烟管4的内径。
[0044]取样瓶2与第二出口103相连,取样瓶2和旋风分离器1之间设有取样阀门202。
[0045]差压计5具有第一引压管51和第二引压管52,第一引压管51与进烟管3连通,第二引压管52用于与烟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灰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烟管和排烟管,所述进烟管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排烟管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所述进烟管和所述排烟管用于与烟道相连,所述进烟管上设有进烟阀门,所述排烟管上设有排烟阀门,所述进烟管和所述排烟管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所述进烟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排烟管的内径;取样瓶,所述取样瓶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所述取样瓶和所述旋风分离器之间设有取样阀门;和差压计,所述差压计具有第一引压管和第二引压管,所述第一引压管与所述进烟管连通,所述第二引压管用于与所述烟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管的内径为D1,所述排烟管的内径为D2,所述D2和所述D1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灰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旁侧,所述进烟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呈L形布置,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段用于与烟道相连,所述进烟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二段用于伸入所述烟道的内部,以便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烟道的延伸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灰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设有第一弧形过渡段。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飞灰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用于与所述烟道相连,所述第三段的远离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端口为斜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隆罗伟潘昊程鹏杜伯犀李美军裘星于海鹏贾东亮刘振宇陈喆杨晋芳王实朴徐大宝李晓娇苗鹏张媛郑祥玉张旭芳蔡鹏
申请(专利权)人: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