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940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6
本申请提出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一组以上的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冷却水通道,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沿着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一端共同连通于进水管,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另一端共同连通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通过在混凝土内部间隔设置多组冷却水通道,且多组冷却水通道共同连通于同一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进水管可以向多组冷却水通道同时注水,提高效率,且实现了对混凝土内部均匀降温,进水管布置在混凝土中部位置,可以有效对混凝土内部的中心热量进行冷却。可以有效对混凝土内部的中心热量进行冷却。可以有效对混凝土内部的中心热量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最高温度通常可达到60

80℃,有时甚至会超过90℃,混凝土表面散热相对较快,则混凝土内外产生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均很低,故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缝。在养护降温期,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产生收缩变形,但变形受到基础或其他约束的作用而导致内部裂缝的产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或者降低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几率,必须采取既能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水化温度,又能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的控温方法。目前,工程建设中,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技术手段诸多,其中以水冷技术最为有效,传统的水冷技术在混凝土内布置多个循环冷却水管道,分别向各个循环冷却水管道内注入冷却水时,注入效率低,且容易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通过在混凝土内部间隔设置多组冷却水通道,且多组冷却水通道共同连通于同一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进水管可以向多组冷却水通道同时注水,提高效率,且实现了对混凝土内部均匀降温,进水管布置在混凝土中部位置,可以有效对混凝土内部的中心热量进行冷却。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一组以上的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冷却水通道,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沿着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一端共同连通于进水管,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另一端共同连通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通道包括一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水管,多根所述水管沿着所述混凝土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水管间通过弯管依次首尾连接。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骨架,所述冷却水通道铺设于所述支撑骨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竖向支撑管和横向支撑管,所述竖向支撑管在所述混凝土厚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横向支撑管在所述竖向支撑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横向支撑管延伸方向和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水管和所述横向支撑管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之间间距范围为:1

1.2m。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球阀,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管口处分别设置所述球阀。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泵,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水泵。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水泵和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延伸至所述混凝土的外部。
[0014]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进水管和冷却水通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出水管和冷却水通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水管在混凝土内部布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相反,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2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参见图2和图3,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一组以上的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冷却水通道1,当冷却水充满或及时倒入时,利用水的热导率,冷却水吸收流过混凝土的一些热量并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具体地,冷却水通道的数量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尺寸进行设置,在冷凝土的长度方向上实现均匀布置即可,以达到对混凝土的快速有效降温。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沿着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本实施例中,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之间间距范围为:1

1.2m。优选地,多组冷却水通道在混凝土长度方向上等距间隔1m进行布置,在此间隔距离范围内能够实现对混凝土内部热量快速有效冷却,减少冷却水通道的布置数量。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的一端共同连通于进水管2,本实施例中,多组冷却水通道和出水管一体成型进行设置,具有较好的水密性,并且注水时水流流畅,实现对多组冷却水通道同时注水,快速均匀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的另一端共同连通于出水管3,相对于进水管同时连通多组冷却水通道,出水管亦同时连通多组冷却水通道,出水管也和所租冷却水通道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回收循环流水,也能减少抽水设施的数量,降低施工成本。所述进水管2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出水管3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根据混凝土水化热升温的特点,进水管设置在混凝土中部位置,出水管设置在混凝土边缘位置,冷却水从从热量中心流入,从混凝土边缘位置流出,能够快速有效将混凝土中心热量进行冷却,实现对混凝土整体均匀降温。
[0023]参见图1和图4,所述冷却水通道1包括一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水管11,其中,水管是截面呈圆形结构的不锈钢管,多根所述水管11沿着所述混凝土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水管11间通过弯管12依次首尾连接,具体地,水管为内螺纹套管,弯管为外螺纹套管,水管和弯管螺纹连接,安装水管和弯管时,应安装防水胶带,以确保接头处不会泄漏,冷却水通道整体呈S形在混凝土厚度方向上往复延伸,实现冷却水通道在混凝土厚度方向上均匀布置。
[0024]参见图1,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支撑骨架4,所述冷却水通道1铺设于所述支撑骨架4上,由于冷却水通道向上往复弯曲延伸,为减轻冷却水通道自重造成的变形,需要在混凝土内部设置支撑骨架,以对冷却水通道提供更好的支撑,确保冷却水通道稳定固定在混凝土内部。
[0025]参见图1,所述支撑骨架4包括竖向支撑管41和横向支撑管42,所述竖向支撑管41在所述混凝土厚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横向支撑管42在所述竖向支撑管4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横向支撑管和竖向支撑管组焊在一起,且所述横向支撑管42延伸方向和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一致,水管的布置方向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冷却水通道(1),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沿着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的一端共同连通于进水管(2),多组所述冷却水通道(1)的另一端共同连通于出水管(3),所述进水管(2)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出水管(3)位于所述混凝土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通道(1)包括一根以上相互平行设置的水管(11),多根所述水管(11)沿着所述混凝土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水管(11)间通过弯管(12)依次首尾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骨架(4),所述冷却水通道(1)铺设于所述支撑骨架(4)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水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4)包括竖向支撑管(41)和横向支撑管(42),所述竖向支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