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电机、第一扇叶以及远红外发热管,包括具锅体及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能够盖合到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组件包括盖体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中的反射罩与热风发生装置,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电机、第一扇叶以及远红外发热管,所述第一扇叶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能够带动空气自内向外流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管下方呈环形的透明护板;通过使用所述透明保护板,不但有利于让所述远红外发热管所发出的远红外光辐射能够穿过并射向所述锅体腔内的食物,还能够引导空气流动从而提高热利用率,大大提高食物烹饪效果。大大提高食物烹饪效果。大大提高食物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物烹饪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远红外发热管加热的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炸锅因其使用便利、烹饪健康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空气炸锅常使用的加热装置一般包括不锈钢发热管、扇叶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管与扇叶下方的不锈钢保护板,其中不锈钢发热管结构强度好维护成本较低,配合不锈钢保护板能够很好地实现保护功能。
[0003]但远红外发热管以其加热的热效率高、升温快、寿命长的优点已逐渐有取替不锈钢发热管的趋势,于是人们把空气炸锅中的不锈钢发热管替换成远红外发热管,但由于不锈钢保护板隔挡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管下面,所述远红外发热管除了加热其周边的空气,其所产生的远红外光辐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让使用无红外发热管的空气炸锅发挥更好的烹饪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具锅体及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能够盖合到所述锅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包括盖体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中的反射罩、热风发生装置,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电机、第一扇叶以及远红外发热管,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电机与第一扇叶之间,设置于所述反射罩上方的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反射罩延伸到所述反射罩的下方空间,所述第一扇叶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远红外发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叶的下方或侧边周围,所述远红外发热管既能够通过热传递加热其周边空气,还能够通过远红外光辐射能量加热距离更远的空气或者食物,所述第一扇叶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能够带动空气横向向外流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管下方呈环形的透明护板,从上住下看,所述远红外发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透明护板上,所述透明护板的外围边与所述反射罩之间形成环形过风通道,所述透明护板上设置有中部通孔。其中所述透明护板是由能够让所述远红外发热管所发射的远红外光辐射通过的材质制作,例如耐高温的石英玻璃,这样远红外光辐射就能够穿过所述透明护板向下照射。
[0005]由上可知,所述反射罩与透明护板形成了一个热风形成腔体,所述第一扇叶与远红外发热管均布置在热风形成腔体中,并且所述透明护板上的中部通孔与所述反射罩与透明护板所形成的所述环形过风通道均为连通所述热风形成腔;在所述第一扇叶的转动带动下,气流自所述第一扇叶的中部横向向其四周流动并在所述热风形成腔中形成中部低周边高的压力差,这样使所述热风形成腔中热空气从所述环形过风通道吹出,而所述锅盖组件外部的冷空气则从所述中部通孔进入到所述热风形成腔中,如此不断循环吸入冷空气吹出热空气。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护板的中部通孔直径在30~200mm之间,一般所述中部通孔与所述第一扇叶同轴布置,一般来说所述中部通孔的尺寸根据产品容量的大小、所述远红外
发热管的直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扇叶的外径大小而选用不同的规格,所述中部通孔的孔径常用规格有30mm、40mm、50mm、70mm、100mm、125mm、150mm、180mm以及200mm,但一般地所述中部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远红外发热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扇叶的外径。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护板呈喇叭状,从截面方向看,所述透明护板的内环边高于外环边。这相当于是一个大口朝下的喇叭,这既能够让下方进入的空气顺着所述透面护板的下表面向所述中部通孔集中,还有利于所述热风形成腔中的热风沿着所述透面护板的上表面向四周的环形过风通道吹出。
[0008]进一步的,为了让流经所述中部通孔的空气能够均匀地分散流向所述热风形成腔,所述中部通孔中设置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上布置有若干个分流孔。
[0009]进一步的,为了保护使用都的安全,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护板下方的保护网,所述保护网上设置有保护网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包括用于放置食物的锅体腔,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锅体腔中的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与所述锅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侧边间隙,所述支承架与所述锅体的底部壁体留有底部间隙,所述支承架上还均布设置有架通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感应开关,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远红外发热管相连接,所述感应开关设置于所述锅盖组件或所述锅体上,当所述锅盖组件盖合到所述锅体上时,所述感应开关被触发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连接信号,进而控制所述电机与远红外发热管工作;当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分离时,所述感应开关被触发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断开信号,进而控制所述电机与远红外发热管停止工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设置于所述电机与反射罩之间并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电机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扇叶从而对所述盖体与反射罩之间的腔体进行散热。
[0013]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的优点在于:一、通过使用所述透明保护板,有利于让所述远红外发热管所发出的远红外光辐射穿过并射向所述锅体腔内的食物,通过光辐射能量能够对食物进行加热,配合从所述环形过风通道吹出的热空气,能够让食物受热更均匀。
[0014]二、通过所述透明保护板射到所述锅体腔的光能够照亮所述锅体腔,在所述锅体上设置观察窗或所述锅体本身透明,则有利于人们观察食物的烹饪效果。
[0015]三、所述透明保护板上设置的中部通孔与外围的环形过风通道有利于引导空气以较为固定的路径流动,一方面减少冷空气与热空气之间的窜流;另一方面能够让冷空气进入所述热风形成腔后横向流过所述远红外发热管,大大提高所述空气与所述远红外发热管的热交换效率,热空气配合光辐射一起加热食物,使食物的受热更加均匀,大大提高食物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所述烹饪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所述锅盖组件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所述透明保护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一种透明保护板的结构;
[0019]图4是所述透明保护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第二种透明保护板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所述烹饪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所述烹饪装置包括上下布置锅体1及锅盖组件2,所述锅体1包括侧壁11以及底壁12,所述侧壁11与底壁12共同形成锅体腔10,并且所述锅体1具有开口朝上的上部开口,所述锅盖组件2能够盖合到所述锅体1的上部开口上,当然在为了增加隔热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所述锅体外侧增加隔热外层(或者外锅体)。在所述锅体腔10内还设置有支承架13,所述支承架13与所述锅体1的侧壁11之间设置有侧边间隙,所述支承架13与所述锅体1的底部壁体留有底部间隙,食物放置在所述支承架13上,所述支承架13上还均布设置有架通孔131,热空气能够通过所述架通孔131吹向食物,而食物在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油脂也可以从所述架通孔131向下流到所述锅体1的底部,以便于集中清理。
[0021]为了能够实现热循环烹饪食物,所述锅盖组件2包括盖体3及设置在所述盖体3中的反射罩4与热风发生装置5。其中,所述盖体3与所述反射罩4均呈倒碗状,所述反射罩4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锅体及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能够盖合到所述锅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包括盖体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中的反射罩与热风发生装置,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电机、第一扇叶以及远红外发热管,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电机与第一扇叶之间,设置于所述反射罩上方的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反射罩延伸到所述反射罩的下方空间,所述第一扇叶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远红外发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叶的下方或侧边周围,所述第一扇叶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能够带动空气横向向外流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管下方呈环形的透明护板,从上往下看,所述远红外发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透明护板上,所述透明护板的外围边与所述反射罩之间形成环形过风通道,所述透明护板上设置有中部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扇叶同轴布置的所述透明护板的中部通孔直径在30~200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护板呈喇叭状,从截面方向看,所述透明护板的内环边高于外环边。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通孔中设置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上布置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昭柱,
申请(专利权)人:孟昭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