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11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机体,其上具有横向延伸的支撑轴;前车轮,其中心相对所述支撑轴偏移一定距离,并能以所述支撑轴为转动中心上下摆动;后车架;后车轮,设于所述后车架上,用于支撑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部以能相对所述插秧机机体上下摆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插秧机机体上,所述后车架相对所述插秧机机体的摆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支撑轴同轴。在插秧机驱动轮行驶在不平整的硬底层上时,尤其是硬底层的前后区域出现高度差时,由于后车架(后车轮)以及前车轮均是以插秧机机体的支撑轴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进行摆动,所以插秧机机体(浮船)不会受到干涉而出现倾斜问题,进而使得插秧的深度能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保证了插秧效果,提高了产量。提高了产量。提高了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手扶插秧机主要由发动机、变速机构及液压机构、机架、行走轮、插植变速机构及供秧机构、插秧机构、手扶操作机构组成。对于手扶插秧机,操作人员行走在泥泞的水田里不能乘坐,劳动强度大。
[0003]为此,申请号为CN201020161484.5(授权公告号CN201629992U)公开了一种《具有独轮乘坐装置的手扶插秧机》,包括挂接组件,所述挂接组件包括水平轴套、水平轴、连接杆、连接框体,在所述连接框体的前端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杆,所述两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水平轴套,所述水平轴的一端布置在所述水平轴套内,另一端固定在手扶插秧机上;所述挂接组件的后端设置独轮乘坐组件,所述独轮乘坐组件包括纵向轴、纵向轴套、乘座支架、坐垫固定杆、乘座轮轴、乘座轮,所述纵向轴布置在所述纵向轴套内,所述纵向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水平布置的乘坐支架的前端,所述乘坐轮轴固定在所述乘坐支架的后端,所述乘坐轮设置在乘坐轮轴上,所述坐垫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乘坐支架的后部并位于所述乘座轮的上部,所述坐垫固定设置在所述坐垫固定杆的上端;所述独轮乘坐组件中的纵向轴套固定在所述挂接组件中的连接框体的后部。作业时,操作人员坐在独轮乘座组件中的坐垫上操作插秧机进行机插秧作业,当手扶插秧机驱动轮行驶在不平整的耕作层下的硬底层时,液压仿形机构转动,带动手扶插秧机中的机体自动上下升降调节,挂接组件中的水平轴在固定现有手扶插秧机上的水平轴套内转动,保障了具有独轮乘坐装置的手扶插秧机的正常作业。当具有独轮乘坐装置的手扶插秧机转向时独轮乘座组件中的纵向轴在挂接组件的纵向轴套内转动,保障具有独轮乘坐装置的手扶插秧机的正常转向运行。
[0004]然而,上述专利中的插秧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在插秧田耕作层之下的硬底层多会出现高低不平整的情况,而用于实现乘坐支架相对机架在上下方向转动连接的水平轴是直接固定在机架上,当插秧机驱动轮行驶在高低不平整的硬底层上时,尤其是硬底层的前后区域出现高度差时,通过液压仿形机构的转动虽然可以实现机体自动上下升降调节,但会导致插秧机机体(浮船)前后方向的倾斜,进而导致插的秧深浅不一致,不符合水稻插秧的农艺要求,不利水稻生长从而导致减产。
[0005]故,现有的插秧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插秧机机体(浮船)出现倾斜的问题,使其不受水田硬底层凹凸不平的干扰能在田面保持水平状态,进而保证插秧深浅一致的插秧机。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秧机,包括:
[0008]插秧机机体,其上具有横向延伸的支撑轴;
[0009]前车轮,其中心相对所述支撑轴向后偏移一定距离,并能以所述支撑轴为转动中心上下摆动;
[0010]后车架;
[0011]后车轮,设于所述后车架上,用于支撑后车架;
[0012]所述后车架的前部以能相对所述插秧机机体上下摆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插秧机机体上,且所述后车架相对所述插秧机机体的摆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支撑轴同轴。
[0013]为了驱动插秧机前行,还包括设于所述插秧机机体上的车轮驱动机构,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动力主体、横向延伸的传动轴以及两个传动箱,所述动力主体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支撑轴内,所述传动箱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前车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支撑轴上下摆动。
[0014]为了使插秧机的行进过程更加平稳,所述前车轮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前车轮分别通过所述的传动箱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连接。
[0015]为了避免左右两侧高低不平时,导致插秧机机体出现倾斜问题,两个所述传动箱的摆动动作相互独立。
[0016]为了实现后车架与支撑轴的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设有能相对支撑轴转动的轴套,对应地,所述后车架具有向前延伸的两个连接臂,各所述连接臂分别通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轴套与所述支撑轴连接。
[0017]为了避免后车架的连接臂与插秧机机体在工作时的其他部件出现干涉问题,两个所述连接臂均位于所述插秧机机体的上方或分别位于所述插秧机机体的左右两侧。
[0018]为了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所述后车架上具有乘座位。
[0019]为了方便放置秧苗,所述插秧机机体上还设有苗箱板以及位于插秧机机体下部的中浮船和左右两侧的侧浮船,所述苗箱板搁置于插秧机机体连接体上,且自后而前向下倾斜。
[0020]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转向,所述插秧机机体上还设有手扶把手。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中的前车轮是以支撑轴为转动中心上下摆动地连接在插秧机机体上,后车架的前部是以能相对插秧机机体上下摆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插秧机机体上,其中,后车架相对插秧机机体的摆动的转动轴线与支撑轴同轴,由此,在插秧机驱动轮行驶在不平整的硬底层上时,尤其是硬底层的前后区域出现高度差时,由于后车架(后车轮)以及前车轮均是以插秧机机体的支撑轴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进行摆动,所以插秧机机体(浮船)不会受到干涉而出现倾斜问题,进而使得插秧的深度能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保证了插秧效果,提高了产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8]参见图1

图4,一种插秧机包括有插秧机机体10、前车轮20、车轮驱动机构、苗箱板14、浮船、乘座33、后车架30以及后车轮40。其中前车轮20连接在插秧机机体10上,用于支撑插秧机机体10。后车轮40连接在后车架30上,用于支撑后车架30。后车架30的前部与插秧机机体10连接,从而形成插秧机的整体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机体(10),其上具有横向延伸的支撑轴(12);前车轮(20),其中心相对所述支撑轴(12)偏移一定距离,并能以所述支撑轴(12)为转动中心上下摆动;后车架(30);后车轮(40),设于所述后车架(30)上,用于支撑后车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30)的前部以能相对所述插秧机机体(10)上下摆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插秧机机体(10)上,且所述后车架(30)相对所述插秧机机体(10)的摆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支撑轴(12)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插秧机机体(10)上的车轮驱动机构,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动力主体(11)、横向延伸的传动轴以及两个传动箱(13),所述动力主体(1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支撑轴(12)内,所述传动箱(1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前车轮(2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13)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支撑轴(12)上下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20)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前车轮(20)分别通过所述的传动箱(13)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波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禾领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