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及其综合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115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包括箱体本体(1),箱体本体(1)的侧壁开有进线口(1a),该进线口(1a)的口壁向外延伸而形成安装部(12),该安装部(12)上设置用于遮盖进线口(1a)的端盖(13),端盖(13)与进线口(1a)相对的侧壁与安装部(12)的底部(12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而形成排水间隙(1b),端盖(13)的内底壁与安装部(12)的底部外表面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端盖(13)的底壁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排水孔(13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综合配电箱,同样具有便于排水的优点。同样具有便于排水的优点。同样具有便于排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及其综合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综合配电箱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及其综合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综合配电箱是一种集电能分配、计量、保护、控制、无功补偿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控制箱,广泛运用在变电站、工厂、工矿企业、大型电厂、石油、化工企业、大型钢厂、高层建筑、动力中心、无功补偿、计量、电能分配等场合。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855841.0(公告为CN20510478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JP柜》,其机箱的上部安装上盖,机箱的内侧上部安装数个固定板,上盖的下部安装数个配合板,配合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配合板为L形板,机箱的前部安装第一前门和第二前门。本技术的上盖与机箱之间通过配合板、固定板和螺栓之间的配合实现连接,可以在方便上盖的安装和拆卸的同时方便新型JP柜的日常维护。该专利在机箱的前部安装第一前门和第二前门,在机箱的后部安装第一后门和第二后门,使机箱的前部和后部均可以打开,当机箱的内部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以打开第一后门和第二后门,从而方便维修人员的维修。
[0004]但是上述专利没有公开接线口的端盖安装结构,一般端盖覆盖接线口,并且端盖的边缘围设在接线口的边缘,但是端盖没有设置排水结构,在防水测试的过程中,外界的水通过端盖和安装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后不便于排出,从而容易流入综合配电箱的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便于排水的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便于排水的综合配电箱。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包括箱体本体,箱体本体的侧壁开有进线口,该进线口的口壁向外延伸而形成安装部,该安装部上设置用于遮盖进线口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进线口相对的侧壁与安装部的底部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而形成排水间隙,所述端盖的内底壁与安装部的底部外表面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端盖的底壁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排水孔。
[0008]为了进一步便于排水,所述安装部的底部自里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安装部的底部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排水孔;
[0009]端盖的底部边沿的里端朝上延伸。
[0010]安装部的底部倾斜设置而便于排水,第二排水孔也便于水排出。端盖底部边沿的里端朝上,而能减少向上喷出的水进入。
[0011]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综合配电箱,采
用如上述的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
[0012]为了提高防护等级,所述综合配电箱还包括接地螺栓,所述箱体本体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安装件,所述接地螺栓设置在金属安装件上。
[0013]金属安装件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金属安装件包括与箱体本体的侧壁外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的中间板、自中间板的前端向靠近箱体本体的方向延伸的前侧壁、自前侧壁向前延伸的前连接板、自中间板的后端向靠近箱体本体的方向延伸的后侧壁、自后侧壁向后延伸的后连接板;
[0014]接地螺栓左右穿过中间板的中部后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均与侧壁外表面相连。
[0015]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与侧壁外表面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均与侧壁外表面焊接。通过焊接,这样侧壁外表面无需开孔而不容易进水,防护性能较好。
[0016]为了支撑箱体本体,同时便于散热、防水,所述综合配电箱还包括设置在箱体本体底部的支撑座,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具有连通箱体本体内外的散热孔,中空的所述支撑座其底壁与散热孔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该底壁用于在高度方向上遮挡散热孔。这样支撑座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用于支撑箱体本体,二是有利于箱体本体在散热的同时防水,具体是底壁防止在防水测试或实际应用时,水从散热孔进入。
[0017]为了便于箱体本体散热,所述散热孔具有多个,其中部分散热孔在箱体本体底部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支撑座也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孔,提高散热效果。
[0018]支撑座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中间横板、自中间横板向上延伸的左侧壁、自左侧壁顶部向左延伸的左横板、自中间横板向上延伸的右侧壁、自右侧壁顶部向右延伸的右横板。
[0019]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孔具有左右两列,每列中散热孔前后间隔分布,对应地,所述支撑座具有左右两个。通过设置两列散热孔,散热效果较好。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端盖与进线口相对的侧壁与安装部的底部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而形成排水间隙,端盖的内底壁与安装部的底部外表面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端盖的底壁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排水孔,这样在进行防水测试时,即使水通过端盖和安装部之间的缝隙进入,也能通过排水间隙、第一排水孔漏出,从而排水效果较好。
[0021]应用有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的综合配电箱,同样具有排水效果较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综合配电箱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如图1~图3所示,为应用有本技术的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的综合配电箱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0027]一种综合配电箱,具有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接地螺栓4、设置在下述箱体本体1底部的支撑座2,箱体本体1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安装件3,接地螺栓4设置在金属安装件3上。
[0028]其中,综合配电箱的接地螺栓安装结构包括箱体本体1,箱体本体1的侧壁开有进线口1a,该进线口1a的口壁向外延伸而形成安装部12,该安装部12上设置用于遮盖进线口1a的端盖13。
[0029]端盖13与进线口1a相对的侧壁与安装部12的底部12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而形成排水间隙1b,端盖13的内底壁与安装部12的底部外表面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端盖13的底壁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排水孔131。端盖13的顶部与安装部12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相连。端盖13的底部边沿132的里端朝上延伸,以减少向上喷出的水进入。
[0030]为了进一步增加排水效果,安装部12的底部121自里向外逐渐向下倾斜,安装部12的底部121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排水孔121a。这样底部121倾斜而便于水流向外排出。
[0031]金属安装件3包括与箱体本体1的侧壁外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的中间板31、自中间板31的前端向靠近箱体本体1的方向延伸的前侧壁32、自前侧壁32向前延伸的前连接板33、自中间板31的后端向靠近箱体本体1的方向延伸的后侧壁34、自后侧壁34向后延伸的后连接板35;接地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包括箱体本体(1),箱体本体(1)的侧壁开有进线口(1a),该进线口(1a)的口壁向外延伸而形成安装部(12),该安装部(12)上设置用于遮盖进线口(1a)的端盖(13),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3)与进线口(1a)相对的侧壁与安装部(12)的底部(12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而形成排水间隙(1b),所述端盖(13)的内底壁与安装部(12)的底部外表面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端盖(13)的底壁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排水孔(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的底部(121)自里向外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安装部(12)的底部(121)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排水孔(121a);端盖(13)的底部边沿(132)的里端朝上延伸。3.一种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综合配电箱的排水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配电箱还包括接地螺栓(4),所述箱体本体(1)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安装件(3),所述接地螺栓(4)设置在金属安装件(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安装件(3)包括与箱体本体(1)的侧壁外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距的中间板(31)、自中间板(31)的前端向靠近箱体本体(1)的方向延伸的前侧壁(32)、自前侧壁(32)向前延伸的前连接板(33)、自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