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03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霍尔元件、探头组件及柔性探头保护罩;探头组件位于柔性探头保护罩内,探头组件包括弧形构件以及设置于弧形构件上的第一磁极、第二磁极及霍尔元件;所述柔性探头保护罩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锁扣,所述弧形构件的两端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接,该装置能够解决当前使用磁性检测法测量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物堆积情况时,由于管径变化造成的频繁更换探头以及传统探头无法适用于紧密排布的奥氏体不锈钢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氏体不锈钢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氏体不锈钢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无损检测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良好的延展性、焊接性、组织稳定性、抗高温、抗蒸汽腐蚀性和较高的热强性,近些年在国内外(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高温受热面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国内锅炉普遍应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牌号主要有TP304H、TP347H、TP347HFG、SUPER304H、HR3C等。由于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受热面管内壁在长期高温蒸汽作用下,易发生高温氧化,氧化产物含有大量的Fe3O4和少量的Fe2O3。这些氧化产物的膨胀系数和奥氏体基体金属相比差别较大,温度变化时二者的热胀冷缩变形不一致就会在其间产生较大的应力,当应力值超过内壁附着的氧化皮的抗拉/抗压强度及其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时就会引起氧化皮破裂并从金属表面剥落,部分氧化皮在受热面下弯头及下弯头附近沉积下来。运行工况的剧烈突变,氧化物很容易从金属本体剥离。尤其是温度反复或剧烈地变化时,如锅炉启停过程、停炉时强制通风快速冷却,都会加速氧化物的剥落。锅炉正常运行中的蒸汽流通常无法带走尺寸较大的氧化物,导致氧化皮堆积在弯头下方,造成堵塞,甚至超温爆管。
[0003]目前,传统的检测氧化物脱落堆积检测的装置基本采用射线法和磁性检测法。射线方法装置缺点是设备费用昂贵,耗时间、检测灵敏度低,对于数量较少的沉积氧化物难以从图像上辨认确定,且由于射线放射源具有危害性,工作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磁性检测法由于其具有可交叉作业、快速获得检测结果等优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磁性检测法作业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待测钢管管径配备不同尺寸的探头,每台锅炉的奥氏体不锈钢钢管管径从Φ38mm到Φ60mm不等,这就要求检测人员根据不同的管径随时更换探头以匹配管径;另外,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紧密,钢管间的最小间隔不足50mm,相关标准要求,磁性检测探头应轻巧、牢固、便于使用,且探头工作面与钢管外表面接触良好,传统的探头由于具有一定的厚度,无法放置与紧密布置的钢管间完成检测。上述现有设备的不完善之处,使得采用磁性检测法进行奥氏体不锈钢氧化物堆积检测时效率及检测比例低下,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当前使用磁性检测法测量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物堆积情况时,由于管径变化造成的频繁更换探头以及传统探头无法适用于紧密排布的奥氏体不锈钢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物堆积物磁性柔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霍尔元件、探头组件及柔性探头保护罩;
[0006]探头组件位于柔性探头保护罩内,探头组件包括弧形构件以及设置于弧形构件上的第一磁极、第二磁极及霍尔元件。
[0007]所述柔性探头保护罩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锁扣,所述弧形构件的两端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接。
[0008]所述弧形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若干连接链节,其中,相邻连接链节之间通过轴销相连接,第一磁极、第二磁极及霍尔元件均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轴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轴连接,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轴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轴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轴连接,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中部轴连接。
[0009]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均为门形结构。
[0010]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均为永磁体。
[0011]第一磁极的N极朝内,第二磁极的S极朝内。
[0012]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相对分布。
[0013]在检测时,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分别位于待测钢管的正上方及正下方。
[0014]在检测时,霍尔元件位于待测钢管的中性面轴线上。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在具体操作时,探头组件位于柔性探头保护罩内,所述柔性探头保护罩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锁扣,所述弧形构件的两端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接,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解决当前使用磁性检测法测量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物堆积情况时,由于管径变化造成的频繁更换探头以及传统探头无法适用于紧密排布的奥氏体不锈钢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在钢管上实际检测时的示意图。
[0019]其中,1为柔性探头保护罩、2为保护罩锁扣、3为弹性连接件、4为第一磁极、5为轴销、6为连接链节、7为霍尔元件、8为第二磁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
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2]奥氏体不锈钢属于弱磁性材料,氧化皮剥落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其中,四氧化三铁具有铁磁性,采用磁性检测设备可检测出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内壁的氧化皮剥落物,并对其堆积程度进行检测,锅炉管内部铁磁性氧化物堆积量越多,则输出信号越强,通过检测不同部位信号强弱的变化,确定锅炉管内部氧化皮剥落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0023]参考图1,本技术所述的奥氏体不锈钢管内氧化物堆积物磁性柔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磁极4、第二磁极8、霍尔元件7、探头组件及柔性探头保护罩1
[0024]探头组件位于柔性探头保护罩1内,探头组件包括弧形构件以及设置于弧形构件上的第一磁极4、第二磁极8及霍尔元件7,其中,第一磁极4与第二磁极8相对分布。
[0025]所述柔性探头保护罩1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锁扣2,所述弧形构件的两端通过弹性连接件3相连接。
[0026]所述弧形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极(4)、第二磁极(8)、霍尔元件(7)、探头组件及柔性探头保护罩(1);探头组件位于柔性探头保护罩(1)内,探头组件包括弧形构件以及设置于弧形构件上的第一磁极(4)、第二磁极(8)及霍尔元件(7);所述柔性探头保护罩(1)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锁扣(2),所述弧形构件的两端通过弹性连接件(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物堆积物的柔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若干连接链节(6),其中,相邻连接链节(6)之间通过轴销(5)相连接,第一磁极(4)、第二磁极(8)及霍尔元件(7)均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轴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轴连接,弹性连接件(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轴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轴连接,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若飞闫俞廷闫爱军颜刚张志博马翼超范志东乔越刘承鑫张安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