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草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草种植装置的运输和间距调整以及种植深度调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的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种植盒和框架本体的分离式设计,使运输时可单独运输水草和种植盒,缩减了运输所需的体积,从而节约成本,通过种植盒和安装槽的配合,可在现场安装时根据景观设计需求,布置不同造型密度的种植盒,使得水草在水中向上浮动,不会出现水草打结的现象。不会出现水草打结的现象。不会出现水草打结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草种植
,具体为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体富营养化是水生生物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增加的响应及其变化过程,其后期通常发生“藻华”和水体缺氧等现象,是当前水环境主要问题之一,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严重消耗而造成水质恶化,从而使水体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损害,给水的利用带来损失,2007年太湖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导致无锡市几百万居民无水可饮,该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成为我国水环境修复的重要契机,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高等植物退去,藻类占据主导地位,这类水体修复的关键是恢复水生高等植物,通过水生高等植物在生存上与藻类的竞争来控制藻类,使水体从藻型向草型转变,因此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0017316U)公开了一种快速种植人工水草的装置,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现有装置将棉花垫、塘泥层和营养层整合为板状结构统一种植水草秧苗,使得运输时需架高层叠的高度,提高了运输成本,棉花垫入水变沉不方便后期维护和移位,且水草的种植间距不能根据现场环境进行调整;2、现有的水草种植装置,不能调节水草的种植深度,当水深超过2米的水体,水草会因为缺乏阳光而不能生长,影响水草苗的成活率,从而影响生态修复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解决了水草种植装置的运输和间距调整以及种植深度调整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的限位孔,四个所述限位孔以两个为一组其内部分别穿插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齿轮,且两个限位齿轮分别与两个限位孔卡接,两个所述转杆上均固定套接有两个线卷轴,且线卷轴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索,四个所述升降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力框,所述框架本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索,所述框架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十九个安装槽,且安装槽的顶端插接有种植盒,所述种植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卡簧,且两个弹力卡簧与安装槽的内壁搭接,所述种植盒的顶端插接有盒盖。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框架本体为经纬交叉的框架结构,四十九个所述安装槽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本体顶部的经纬交叉点处。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且两个转动把手之间平行设置。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由齿轮孔连通圆孔组成,所述限位齿轮与齿轮孔卡接。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种植盒的底部开设有与安装槽内壁的底部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种植盒内填充有陶粒和水草泥。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盒盖由两个矩形盖的边侧活动连接组成,且盒盖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部的圆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种植盒和框架本体的分离式设计,使运输时可单独运输水草和种植盒,缩减了运输所需的体积,从而节约成本,通过种植盒和安装槽的配合,可在现场安装时根据景观设计需求,布置不同造型密度的种植盒,使得水草在水中向上浮动,不会出现水草打结的现象,且框架本体入水后重量变化较小,方便后期的拆装和位置调整。
[0016](2)、通过两个转杆和线卷轴的配合调整升降索的长度,从而调整水草入水的种植深度,便于水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能满足充足的光照条件,并通过定位索与河床的表面进行固定,避免框架本体被流动性水体冲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顶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盒盖的仰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限位孔的侧剖视图。
[0022]图中:1、框架本体;2、活动架;3、限位孔;4、转杆;5、限位齿轮;6、线卷轴;7、升降索;8、浮力框;9、定位索;10、安装槽;11、种植盒;12、弹力卡簧;13、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架2,且活动架2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的限位孔3,限位孔3由齿轮孔连通圆孔组成,限位齿轮5与齿轮孔卡接,四个限位孔3以两个为一组其内部分别穿插有转杆4,转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且两个转动把手之间平行设置,转杆4上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齿轮5,且两个限位齿轮5分别与两个限位孔3卡接,两个转杆4上均固定套接有两个线卷轴6,且线卷轴6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索7,四个升降索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力框8,框架本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
有定位索9,定位索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钩,方便定位索9的水底安装操作,框架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十九个安装槽10,且安装槽10的顶端插接有种植盒11,框架本体1为经纬交叉的框架结构,且四十九个安装槽10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本体1顶部的经纬交叉点处,种植盒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卡簧12,种植盒11的底部开设有与安装槽10内壁的底部相配合的卡槽,种植盒11内填充有陶粒和水草泥,且两个弹力卡簧12与安装槽10的内壁搭接,种植盒11的顶端插接有盒盖13,盒盖13由两个矩形盖的边侧活动连接组成,且盒盖1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部的圆孔,水草的底端夹在圆孔中,可有效的防止水草被水流冲走。
[0025]本技术通过种植盒11和框架本体1的分离式设计,使运输时可单独运输水草和种植盒11,缩减了运输所需的体积,从而节约成本,通过种植盒11和安装槽10的配合,可在现场安装时根据景观设计需求,布置不同造型密度的种植盒11,使得水草在水中向上浮动,不会出现水草打结的现象,且框架本体1入水后重量变化较小,方便后期的拆装和位置调整,通过两个转杆4和线卷轴6的配合调整升降索7的长度,从而调整水草入水的种植深度,便于水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能满足充足的光照条件,并通过定位索9与河床的表面进行固定,避免框架本体1被流动性水体冲走。
[0026]工作原理:将水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用便于固定的水草种植装置,包括框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架(2),且活动架(2)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的限位孔(3),四个所述限位孔(3)以两个为一组其内部分别穿插有转杆(4),所述转杆(4)上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齿轮(5),且两个限位齿轮(5)分别与两个限位孔(3)卡接,两个所述转杆(4)上均固定套接有两个线卷轴(6),且线卷轴(6)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索(7),四个所述升降索(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力框(8),所述框架本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索(9),所述框架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十九个安装槽(10),且安装槽(10)的顶端插接有种植盒(11),所述种植盒(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卡簧(12),且两个弹力卡簧(12)与安装槽(10)的内壁搭接,所述种植盒(11)的顶端插接有盒盖(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亮,孙聪,宋宗员,牛余粮,
申请(专利权)人:张保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