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937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6
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包括选择检测电路、多个电阻网络、多个继电器、多个与电阻网络相连的隔离保护网络和多个与隔离保护网络相连的后端处理电路,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待检测继电器包括多个L继电器和一个N线继电器,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对应电阻网络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还通过对应的电阻网络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隔离保护网络输入端与其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三端连接,隔离保护网络输出端与其相对应的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多个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该检测电路对检测继电器粘连速度快、精度高。精度高。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粘连检测,特别涉及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中,充电设备应通过控制主回路继电器的开合来控制主回路的通断,同时充电设备要能检测继电器触点是否发生粘连,防止因为继电器粘连对使用人员造成触电风险。
[0003]目前有继电器厂家通过在继电器内部搭建机械式的触点位置检测方案,来检测继电器粘连。现有的集成机械式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方案如下:体积大,反应慢,实现成本较高。继电器内部强弱电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不满足高海拔或者低气压的使用环境。
[0004][0005]现有的集成机械式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方案体积大,反应慢,实现成本较高。继电器内部强弱电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不满足高海拔或者低气压的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包括:
[0008]多个电阻网络,每个电阻网络对应一个继电器;
[0009]待检测继电器,包括多个L继电器和一个N线继电器,每个L继电器对应一个线路L,N继电器对应线路N,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对应电阻网络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还通过对应的电阻网络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
[0010]多个隔离保护网络,隔离保护网络输入端与其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三端连接,隔离保护网络输出端与其相对应的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多个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
[0011]进一步的,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与对应电阻网络的第一端相连,与L继电器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二端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
[0012]进一步的,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与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一端相连,与N线继电器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二端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保护网络包括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与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的光敏二极管。
[0014]进一步的,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且二极管与电阻网络的输出端相连,光敏二极管与后端处理电路相连。
[0015]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6]1、通过检测电路、电阻网络、隔离保护网络、后端处理电路和MCU实现继电器触点的粘连检测,检测速度快、精度高。
[0017]2、通过光耦隔离保护网络将强电、弱电进行隔离,保护弱电部分,使电路板更加稳定可靠;
[0018]3、继电器检测电路实现成本低、体积小、容易实现。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201

第一电阻网络,202

第二电阻网络,203

第三电阻网络,204

第四电阻网络,301

第一隔离保护网络,302

第二隔离保护网络,303

第三隔离保护网络,304

第四隔离保护网络,401

第一后端处理电路,402

第二后端处理电路,403

第三后端处理电路,404

第四后端处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4]本技术中的“上”、“下”所示方位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
[0025]请参阅图1,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包括多个待检测继电器、选择检测电路、多个电阻网络、多个隔离保护网络、多个后端处理电路和MCU,选择检测电路包括多条线路且每条线路上都设置有控制该条线路开闭状态的开关。每个电阻网络至少由一个电阻组成,电阻网络的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隔离保护网络的输入端相连,隔离保护网络的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多个后端处理电路输出端均连接至MCU。
[0026]本实施例是三相四线制的继电器检测方案,用于对四个待检测继电器进行检测,待检测继电器包括L1继电器、L2继电器、L3继电器和N线继电器,每个待检测继电器都包括触点前端和触点后端。选择检测电路包括线路L1、线路L2、线路L3、线路N,请参阅图1,线路L1一端与L1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另一端与L1继电器触点后端相连,线路L2一端与L2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另端与L2继电器触点后端相连,线路L3一端与L3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另一端与L3继电器触点后端相连,线路N一端与N线继电器触点后端相连、另一端与N线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另外,待检测继电器的触点前端还与电网相连,电网用于为待检测继电器触点前端供电。待检测继电器发生粘连即继电器的触点前端和触点后端粘连,当L1继电器触点发生粘连,线路L1上的开关闭合,当L1继电器触点未发生粘连,线路L1上的开关打开,L2继电器、L3继电器和N线继电器的粘连原理同L1继电器。
[0027]电阻网络包括第一电阻网络201、第二电阻网络202、第三电阻网络203和第四电阻网络204,L1继电器对应第一电阻网络201、L2继电器对应第二电阻网络202、L3继电器对应第三电阻网络203、N线继电器对应第四电阻网络204。L1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线路L1与第一电阻网络20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网络201的第二端通过线路N与N线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当线路L1上的开关闭合时,线路L1、第一电阻网络201、线路N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第一电阻网络201上有电流通过、开始分压。L2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线路L2与第二电阻网络20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电阻网络202的第二端通过线路N与N线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当线路L2上的开关闭合时线路L2、第二电阻网络202、线路N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第二电阻网络202上有电流通过、开始分压。L3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线路L3与第三电阻网络203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电阻网络203的第二端通过线路N与N线继电器触点前端相连,当线路L3上的开关闭合时,线路L3、第三电阻网络203、线路N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第三电阻网络203上有电流通过、开始分压。另外,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线路N与第四隔离保护网络304的第一端相连,第四隔离保护网络304的第二端与L1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当线路N上的开关闭合时,线路N、第四电阻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阻网络,每个电阻网络对应一个继电器;选择检测电路(1),包括多个线路L和一个线路N;待检测继电器,包括多个L继电器和一个N线继电器,每个L继电器对应一个线路L,N继电器对应线路N,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对应电阻网络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还通过对应的电阻网络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多个隔离保护网络,隔离保护网络输入端与其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三端连接,隔离保护网络输出端与其相对应的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多个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刘平文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