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83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通过底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杆、固定板、第三连接板、凸起、导向板以及实心钢柱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装置具有用于病人护理病床上进行平躺使用的效果,实现了无需下床即可进行腿部锻炼的技术效果,避免了传统腿部锻炼装置不适用于腿部恢复前期的患者进行腿部锻炼使用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由于患者腿部处于恢复前期,而导致下床行走活动不便,且在恢复前期下床活动易出现腿部意外伤害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锻炼装置
,具体涉及了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其中神经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腿部无法进行行走,在经过阶段性治疗后需要加强患者腿部的锻炼,达到促进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环的效果,利于患者腿部的恢复,但是,传统的老年护理腿部锻炼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始终需要病人下床进行腿部锻炼,当患者腿部处于前期恢复时间段时,则始终需要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搀扶来帮助患者下地进行后续的腿部锻炼,且患者下床进行移动,还可能由于患者下床活动而造成腿部受压而出现意外伤害的情况,从而不利于患者腿部前期的恢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可放于护理病床上进行使用的老年护理腿部锻炼装置,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具备患者在护理病床平躺进行腿部锻炼等优点,解决了传统老年内科腿部锻炼装置使用时始终需要患者下床进行腿部锻炼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远离第一连接板一侧的相对面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相对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分别与第三连接板的左右两侧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的正面与背面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向下方倾斜,两个所述导向板的顶部表面且靠近相对面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凹陷槽,两个所述凹陷槽的内部之间活动连接有实心钢柱,所述实心钢柱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外表面之间相接触。
[0005]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凸起的正视形状为半圆形结构设计,所述凸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海绵垫。
[0006]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两个导向板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两个导向板之间的右侧位置处,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所预留空间的直径大小大于第二连接板的纵向直径。
[0007]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且分别靠近所开设放置槽的正面与背面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垫。
[0008]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底板底部的中部贯穿开设有两个开口,两个该开口之间活动连接有抓杆,所述抓杆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一体成型有第二
限位板。
[0009]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第一连接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向下方倾斜,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导向板的上方位置处,所述导向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实心钢柱的直径大小相同。
[0010]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第一连接板的外表面且靠近导向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11]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其中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一侧的中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通口的左侧位置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底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杆、固定板、第三连接板、凸起、导向板以及实心钢柱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装置具有用于病人护理病床上进行平躺使用的效果,实现了无需下床即可进行腿部锻炼的技术效果,避免了传统腿部锻炼装置不适用于腿部恢复前期的患者进行腿部锻炼使用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由于患者腿部处于恢复前期,而导致下床行走活动不便,且在恢复前期下床活动易出现腿部意外伤害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凹陷槽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实心钢柱的限制效果,避免了实心钢柱与凹陷槽之间分离掉落的情况出现。
[0014]2、本技术,通过抓杆和第二限位板的结构设计,可便于医护人员对该锻炼装置进行携带,避免了该装置在需要进行携带时不便进行抓取施压的情况出现,通过第一限位板的结构设计,具有了对实心钢柱进行限制的效果,避免了在携带该装置的过程中实心钢柱与凹陷槽之间分离脱落的情况出现,通过橡胶垫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第一连接板的保护效果,避免了在携带该锻炼装置的过程中实心钢柱出现滚动现象,而导致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出现直接撞击的现象,造成第一连接板受压受损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连接杆;5、固定板;6、第三连接板;7、凸起;8、第一海绵垫;9、导向板;10、凹陷槽;11、实心钢柱;12、第一限位板;13、橡胶垫;14、放置槽;15、第二海绵垫;16、抓杆;17、第二限位板;18、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1]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老年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两个连接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7,两个连接杆4分别远离第一连接板2一侧的相对面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3远离第一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两个所述连接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6),所述第三连接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7),两个所述连接杆(4)分别远离第一连接板(2)一侧的相对面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二连接板(3)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放置槽(14),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相对面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分别与第三连接板(6)的左右两侧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2)靠近第二连接板(3)一侧的正面与背面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9),所述导向板(9)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向下方倾斜,两个所述导向板(9)的顶部表面且靠近相对面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凹陷槽(10),两个所述凹陷槽(10)的内部之间活动连接有实心钢柱(11),所述实心钢柱(11)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3)的外表面之间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的正视形状为半圆形结构设计,所述凸起(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海绵垫(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患者腿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板(9)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板(3)位于两个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