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6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1)、固定支架(2)、转动机构(3)以及夹持机构(4);其中,转动机构(3)包括第二转动轴(31)、第一同步轮(32)、第二同步轮(33)以及同步带(34),夹持机构(4)包括由顶盖(411)、侧壁本体(412)以及底盖(413)组成的放置筒(41)及由半环固定件(421)、固定绳(422)以及绳夹(423)组成的固定组件(42)。该夹持装置可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大小的小鼠夹持固定以及小鼠安放与注射过程一体化,能有效实现小鼠的体部静脉注射以及尾部静脉注射,提高实验小鼠的静脉注射效率、保证静脉注射的准确性。保证静脉注射的准确性。保证静脉注射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理实验阶段分为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人体),动物实验时药物开发应用于人体之前的必经阶段,药物进入人体,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消积的影响常常会带给人体痛苦,甚至危害生命,所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动物实验观察。动物药理实验可以有效地评估药品的有效率、安全性等指标;可以帮助确定药物应用的安全剂量范围,避免剂量过大造成损伤,有利于避免或者减少药物在人体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动物实验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老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基因序列相似度最为接近,所以在进行药物的药理实验、临床实验以及生物制品、化妆品、工业产品的安全性、毒性以及有效性的研究时,通常采用实验小鼠参与动物实验阶段,在使用老鼠进行实验研究时,通常将需要研究的产品以液体的方式,通过老鼠的静脉(老鼠的尾静脉或身体部位静脉)给药;然而在药理实验过程中中,由于小鼠属于活体动物,并且小鼠体型较小、行动敏捷、行动不可控,导致进行小白鼠的静脉注射过程非常费时费力,影响静脉注射的准确性,有时还有可能咬伤实验人员,因此,为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实验安全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用固定装置对老鼠进行固定。
[0004]传统的老鼠固定器结构简单、无法根据老鼠的大小进行固定装置容积大小的调节,无法对所有的老鼠进行较好的限位,进而导致无法顺利的对老鼠的静脉进行注射研究;同时,在进行尾部静脉注射时,无法对小鼠的尾部进行限位固定,导致注射针头不能准确地进入小鼠尾静脉血管内,使得尾静脉注射过程费时费力,大大降低尾静脉注射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可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大小的小鼠夹持固定以及小鼠安放与注射过程一体化,能有效实现小鼠的体部静脉注射以及尾部静脉注射,提高实验小鼠的静脉注射效率、保证静脉注射的准确性。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0008]包括工作台、固定支架、转动机构以及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支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靠近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分别设置一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分别与一弧形块的外壁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块的中轴线共线、且两个所述弧形块的内壁均匀开设定位槽;所述
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以及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轮为两个、其分别固定套接在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壁,所述第二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且能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壁、对应所述第一同步轮位置分别固定套接一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放置筒及固定组件,所述放置筒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顶盖、侧壁本体以及底盖,所述顶盖外壁对应所述定位槽设置定位棱、通过定位棱卡入定位槽内实现放置桶与弧形块之间的位置固定,所述侧壁本体一端设置一“T”形槽、且所述“T”形槽靠近所述顶盖的宽度大于靠近底盖的宽度,所述顶盖对应所述“T”形槽设置支撑杆、所述底盖对应所述“T”形槽设置一直槽且所述“T”形槽与所述直槽连通,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侧壁本体中轴线方向均匀设分布在所述侧壁本体的外壁,包括半环固定件、固定绳以及绳夹,所述半环固定件卡接在所述侧壁本体远离所述“T”形槽一端的外壁且半环固定件内壁与所述侧壁本体外壁共面,所述固定绳一端与所述半环固定件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侧壁本体且与所述半环固定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即固定绳贯穿放置筒内部后与半环固定件两端连接),所述固定绳与所述半环固定件滑动连接处设置绳夹,用于对固定绳实现定位。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工作台两端设置轴承座,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上部、所述第二转动轴中间位置设置固定三角板,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所述固定三角板且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固定三角板转动连接。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与步进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第二转动轴转动。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直槽远离所述“T”形槽的一端设置对实验小鼠尾巴进行固定的活页扣。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侧壁本体设置对实验小鼠身体位置进行静脉注射的注射孔。
[0014]优选的,所述定位棱的数量为4~10根,即单一弧形块的内壁定位槽的数量为2~5个。
[0015]优选的,所述“T”形槽大端宽度大于小鼠的体宽、小端宽度小于小鼠的体宽且大于小鼠尾巴的直径。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的夹持装置在药理实验过程中,可实现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大小的小鼠固定以及小鼠安放与注射过程一体化,解决了传统药理实验中,夹持装置对小鼠体积的限定以及小鼠填装时需要“硬塞”的不便,本技术操作简单,实验小鼠放置方便、固定牢靠,同时可以通过旋转改变角度的方式实现多角度的静脉注射、保证静脉注射的稳定性、准确性,有效实现小鼠的体部静脉注射以及尾部静脉注射。
[0018]该装置通过固定绳、绳夹以及侧壁本体的配合,实现根据小鼠的体重不同实现“贴身”捆绑固定,使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适用于多种体型、体重的小鼠的固定,不仅方便了对小鼠的夹持,而且为实验人员提拿小鼠提供了方便,有效防止了小鼠撕咬实验人员手部,为实验人员的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转动机构、第一转动轴以及弧形块的配合,实现了注射过程中对放置桶角度的调节,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静脉注射,避免注射角度不佳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背视图。
[0021]其中,1、工作台;11、轴承座;12、固定三角板;2、固定支架;21、第一转动轴;22、弧形块;221、定位槽;3、转动机构;31、第二转动轴;32、第一同步轮;33、第二同步轮;34、同步带;4、夹持机构;41、放置筒;411、顶盖;4111、支撑杆;4112、定位棱;412、侧壁本体;4121、“T”形槽;4122、注射孔;413、底盖;4131、直槽;4132、活页扣;42、固定组件;421、半环固定件;422、固定绳;423、绳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验鼠静脉注射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固定支架(2)、转动机构(3)以及夹持机构(4),所述固定支架(2)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2)靠近所述工作台(1)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工作台(1)的一端分别设置一第一转动轴(21),所述第一转动轴(21)靠近所述固定支架(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远离所述固定支架(2)的一端分别与一弧形块(22)的外壁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块(22)的中轴线共线、且两个所述弧形块(22)的内壁均匀开设定位槽(221);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第二转动轴(31)、第一同步轮(32)、第二同步轮(33)以及同步带(34),所述第一同步轮(32)为两个、其分别固定套接在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轴(21)的外壁,所述第二转动轴(3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且能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31)外壁、对应所述第一同步轮(32)位置分别固定套接一第二同步轮(33),所述第一同步轮(32)与所述第二同步轮(33)通过同步带(34)连接;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放置筒(41)及固定组件(42),所述放置筒(41)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顶盖(411)、侧壁本体(412)以及底盖(413),所述顶盖(411)外壁对应所述定位槽(221)设置定位棱(4111),所述侧壁本体(412)一端设置一“T”形槽(4121)、且所述“T”形槽(4121)靠近所述顶盖(411)的宽度大于靠近底盖(413)的宽度,所述顶盖(411)对应所述“T”形槽(4121)设置支撑杆(4111)、所述底盖(413)对应所述“T”形槽(4121)设置一直槽(4131)且所述“T”形槽(4121)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