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58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8
一种吊钩,用以与排气系统相连;所述吊钩呈空心状,所述吊钩包括第一墩节、与所述第一墩节间隔设置的第二墩节、连接所述第一墩节与所述第二墩节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墩节远离所述第二墩节的一侧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墩节包括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弧形面、连接所述第一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弧形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锥面的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其中所述第一锥面的锥角不小于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钩,属于发动机排气系统相关零部件


技术介绍

[0002]用管材(例如四系不锈钢空心钢管材)加工吊钩的墩节时,容易因材料自身的问题导致墩节开裂。为解决此问题,现行的方法往往是升级材料,而这一措施将直接导致此类零件的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化结构的吊钩,以降低墩节的开裂风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钩,用以与排气系统相连;所述吊钩呈空心状,所述吊钩包括第一墩节、与所述第一墩节间隔设置的第二墩节、连接所述第一墩节与所述第二墩节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墩节远离所述第二墩节的一侧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墩节包括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弧形面、连接所述第一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弧形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锥面的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其中所述第一锥面的锥角不小于30
°
,所述第二弧形面的R角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面的R角。
[000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弧形面的R角不小于2.5mm。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面的R角不小于0.5mm。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是凹弧,所述第三弧形面为凸弧,所述第三弧形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锥面。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锥面的一端为小端,所述第一锥面的另一端为大端。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墩节包括第二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相连的第四弧形面、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弧形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五弧形面。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锥面包括大端以及小端,其中所述第四弧形面连接所述第二锥面的大端。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径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径相同。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吊钩是由厚度A的管材加工而成,其中1.0mm≤A≤2.0mm。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第一锥面的锥角不小于30
°
,且所述第三弧形面的R角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面的R角,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墩节受力时的应力水平,这使得吊钩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而不易断裂,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墩节的耐久能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吊钩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技术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技术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0017]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0018]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吊钩100,用以与排气系统相连,且与橡胶吊耳相配合。所述吊钩100呈空心状。所述吊钩100包括第一墩节1、与所述第一墩节1间隔设置的第二墩节2、连接所述第一墩节1与所述第二墩节2的第一连接管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墩节1远离所述第二墩节2的一侧的第二连接管4。
[0019]所述第一墩节1包括第一锥面10、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相连的第一弧形面11、连接所述第一锥面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第二弧形面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11与所述第一锥面10的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13,其中所述第一锥面10的锥角α不小于30
°
,所述第二弧形面12的R角R2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面11的R角R1。具体地,所述第二弧形面12的R角R2不小于2.5mm;所述第一弧形面11的R角R1不小于0.5mm。所述第一弧形面1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12是凹弧,所述第三弧形面13为凸弧,所述第三弧形面13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11与所述第一锥面10。所述第一锥面10的一端为小端(即直径较小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面10的另一端为大端(即直径较大的一端)。
[0020]所述第二墩节2包括第二锥面20、与所述第二锥面20相连的第四弧形面21、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弧形面2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第五弧形面22。所述第二锥面20包括大端以及小端,其中所述第四弧形面21连接所述第二锥面20的大端(即直径较大的一端)。
[0021]所述第一锥面10和所述第二锥面20的倾斜方向相反。
[0022]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管径D1与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管径D2相同。
[0023]所述吊钩100是由厚度A的管材加工而成,其中1.0mm≤A≤2.0mm。
[002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吊钩100的所述第一锥面10的锥角α不小于30
°
,且所述第二弧形面12的R角R2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面11的R角R1,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墩节1受力时的应力水平,这使得吊钩100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而不易断裂,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墩节1的耐久能力。本技术吊钩100新型的墩节设计通过改变传统墩节的外形设计,不仅减小了第一墩节1处的应力分布,实现了材料(例如四系材料)稳定加工墩节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升级材料而带来的成本提升。所述第一墩节1在与橡胶吊耳配合的端面处没有削弱所述第一墩节1对橡胶吊耳的限位作用,充分的保持了所述第一墩节1的限位作用。本技术在充分考虑了第一墩节1的限位作用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了管材在加工墩节时易
发生断裂的问题。采用所述第一锥面10的大角度斜面,并配合打R角过渡的设计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加工中易造成断裂的问题,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抗疲劳断裂能力。另外,此设计还减少了一次退火,从而更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成本。
[0025]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
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
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钩,用以与排气系统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呈空心状,所述吊钩包括第一墩节、与所述第一墩节间隔设置的第二墩节、连接所述第一墩节与所述第二墩节的第一连接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墩节远离所述第二墩节的一侧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墩节包括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的第一弧形面、连接所述第一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弧形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锥面的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其中所述第一锥面的锥角不小于30
°
,所述第二弧形面的R角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面的R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R角不小于2.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的R角不小于0.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宏何海侠党存于淼郭世林武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