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55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包括雨水调蓄廊道、合流水调蓄廊道和初期调蓄廊道,合流水调蓄廊道并列设置在雨水调蓄廊道的一侧,雨水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初期调蓄廊道,合流水调蓄廊道靠近初期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合流处理室,初期调蓄廊道远离合流水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雨水处理室,雨水调蓄廊道和合流水调蓄廊道远离初期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处理室。本装置能够对初期雨水造成的径流污染和外溢混合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进行可控制的排放,利于干净雨水的储蓄,同时可利用储蓄雨水的自身势能对每个调蓄池廊道进行节能式的正向冲洗。道进行节能式的正向冲洗。道进行节能式的正向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涉及雨水调蓄池,具体为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

技术介绍

[0002]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池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0003]初期降雨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无论是调蓄后排河或是溢流排河都会对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强降雨时,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道,造成混合污水外溢,形成面源污染。降雨过后,污染物沉积于调蓄池中,需对调蓄池进行冲洗。传统冲洗方式多采用真空冲洗或利用水泵提升反冲洗,均要使用大量的额外能耗,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调蓄池来减少额外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传统冲洗方式需要使用大量额外能耗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包括雨水调蓄廊道、合流水调蓄廊道和初期调蓄廊道,所述合流水调蓄廊道并列设置在雨水调蓄廊道的一侧,雨水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初期调蓄廊道,合流水调蓄廊道靠近初期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合流处理室,合流处理室连通装配有合流水进水管,初期调蓄廊道远离合流水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雨水处理室,雨水处理室连通装配有雨水进水管,雨水调蓄廊道和合流水调蓄廊道远离初期调蓄廊道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处理室,排水处理室连通装配有合流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初期调蓄廊道通过均匀分布地溢流口与雨水调蓄廊道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调蓄廊道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门式冲洗设备,雨水调蓄廊道内部靠近初期调蓄廊道的一侧与第一门式冲洗设备之间形成雨水蓄水槽,雨水蓄水槽之间通过第一调蓄口连通,雨水调蓄廊道之间通过均匀分布地第二调蓄口连通,第二调蓄口均位于第一门式冲洗设备远离初期调蓄廊道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合流水调蓄廊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门式冲洗设备,合流水调蓄廊道内部靠近初期调蓄廊道的一侧与第二门式冲洗设备之间形成合流水蓄水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合流处理室包括初期雨水排水泵和合流水除污室,合流水除污室与合流水进水管、合流水调蓄廊道和初期雨水排水泵的排出端均连通装配,初期雨水排水泵的吸入端位于初期调蓄廊道的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处理室包括合流水排水泵、合流水排放腔、冲洗水排水泵、雨水排放腔和雨水排水泵,合流水排放腔与合流水排水管、合流水排水泵的排出端和冲洗水排水泵的排出端均连通装配,雨水排放腔与雨水排水管和雨水排水泵的排出端均连通装
配,冲洗水排水泵的吸入端和雨水排水泵的吸入端均位于雨水调蓄廊道内部。
[0010]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雨水调蓄廊道和合流水调蓄廊道之间靠近排水处理室的一侧设置有防护闸门。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调蓄廊道和合流水调蓄廊道的底面均设置有第一斜坡结构,第一斜坡结构的倾斜面与底面间的倾斜度为1%至2%。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合流水蓄水槽的底面均设置有第二斜坡结构,第二斜坡结构的倾斜面与底面间的倾斜度为15%至25%,雨水蓄水槽的底面均设置有第三斜坡结构,第三斜坡结构的倾斜面与底面间的倾斜度为10%至20%。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能够对初期雨水造成的径流污染和外溢混合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进行可控制的排放,利于干净雨水的储蓄,同时可利用储蓄雨水的自身势能对每个调蓄池廊道进行节能式的正向冲洗。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向合流水调蓄廊道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C

C向雨水调蓄廊道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2中B

B向初期调蓄廊道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19]图中:1雨水调蓄廊道、2第一门式冲洗设备、3第一调蓄口、4雨水蓄水槽、5雨水进水管、6雨水处理室、7初期调蓄廊道、8合流处理室、81合流水除污室、82初期雨水排水泵、9排水处理室、91合流水排水泵、92合流水排放腔、93冲洗水排水泵、94雨水排放腔、95雨水排水泵、10溢流口、11合流水进水管、12合流水蓄水槽、13第二门式冲洗设备、14合流水调蓄廊道、15合流水排水管、16雨水排水管、17第二调蓄口、18防护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包括雨水调蓄廊道1、合流水调蓄廊道14和初期调蓄廊道7,合流水调蓄廊道14并列设置在雨水调蓄廊道1的一侧,雨水调蓄廊道1的一端设置有初期调蓄廊道7,合流水调蓄廊道14靠近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端设置有合流处理室8,合流处理室8连通装配有合流水进水管11,合流处理室8包括初期雨水排水泵82和合流水除污室81,合流水除污室81与合流水进水管11、合流水调蓄廊道14和初期雨水排水泵82的排出端均连通装配,初期雨水排水泵82的吸入端位于初期调蓄廊道7的内部。
[0022]合流水除污室81是由方闸门及启闭机、回转耙式格栅除污机、DS型带式输送机和运渣车等现有设备组成的合流水除污系统,合流水进水管11能够将混合污水导入合流水除
污室81内,初期雨水排水泵82能够将初期调蓄廊道7内部的雨水导入合流水除污室81内,经合流水除污系统过滤除污后导入合流水调蓄廊道14中。
[0023]初期调蓄廊道7远离合流水调蓄廊道14的一端设置有雨水处理室6,雨水处理室6连通装配有雨水进水管5,雨水处理室6是由方闸门及启闭机、回转耙式格栅除污机、DS型带式输送机和运渣车等现有设备组成的雨水除污系统,雨水进水管5能够将雨水导入雨水处理室6内,经雨水除污系统过滤除污后导入初期调蓄廊道7中。
[0024]雨水调蓄廊道1和合流水调蓄廊道14远离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处理室9,排水处理室9连通装配有合流水排水管15和雨水排水管16,初期调蓄廊道7通过均匀分布地溢流口10与雨水调蓄廊道1连通,排水处理室9包括合流水排水泵91、合流水排放腔92、冲洗水排水泵93、雨水排放腔94和雨水排水泵95,合流水排放腔92与合流水排水管15、合流水排水泵91的排出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调蓄廊道(1)、合流水调蓄廊道(14)和初期调蓄廊道(7),所述合流水调蓄廊道(14)并列设置在雨水调蓄廊道(1)的一侧,雨水调蓄廊道(1)的一端设置有初期调蓄廊道(7),合流水调蓄廊道(14)靠近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端设置有合流处理室(8),合流处理室(8)连通装配有合流水进水管(11),初期调蓄廊道(7)远离合流水调蓄廊道(14)的一端设置有雨水处理室(6),雨水处理室(6)连通装配有雨水进水管(5),雨水调蓄廊道(1)和合流水调蓄廊道(14)远离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处理室(9),排水处理室(9)连通装配有合流水排水管(15)和雨水排水管(16),初期调蓄廊道(7)通过均匀分布地溢流口(10)与雨水调蓄廊道(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调蓄廊道(1)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一门式冲洗设备(2),雨水调蓄廊道(1)内部靠近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侧与第一门式冲洗设备(2)之间形成雨水蓄水槽(4),雨水蓄水槽(4)之间通过第一调蓄口(3)连通,雨水调蓄廊道(1)之间通过均匀分布地第二调蓄口(17)连通,第二调蓄口(17)均位于第一门式冲洗设备(2)远离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能型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水调蓄廊道(14)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门式冲洗设备(13),合流水调蓄廊道(14)内部靠近初期调蓄廊道(7)的一侧与第二门式冲洗设备(13)之间形成合流水蓄水槽(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径流污染和面源污染的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龙郭卉荣堃禹徐延涛陈晓菲赵一聪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