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器及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07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换器及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转换器包括承压钢筒、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和下锚具,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分别设置在承压钢筒两端,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上均设置有供钢绞线穿过的中心孔,环绕中心孔设置有多个供精轧螺纹钢穿过的穿线孔,下锚具设置在下承压板远离承压钢筒一侧,下锚具上设置有多个轴向孔,每个轴向孔均和中心孔连通;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包括转换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转换器使用时,精轧螺纹钢穿设在穿线孔内并锚固,钢绞线穿设在下锚具的轴向孔内,千斤顶顶升时钢绞线,可施加荷载达到对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分级预压的目的,将精轧螺纹钢转接为钢绞线,钢绞线导用方便,仅人工就可安装转换装置。仅人工就可安装转换装置。仅人工就可安装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换器及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支架反拉预压加载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换器及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图1是现有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反拉预压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主要由钢管立柱1、立柱连接系、承重梁2等组成,其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承重支架,在使用前均需对其分级预压,以验证其是否满足施工荷载。用于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预压加载的反拉预压加载装置包括设置在承重梁2上的千斤顶3,上锚固件4设置在千斤顶3,下锚固件预埋在基础混凝土内,精轧螺纹钢5连接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通过千斤顶3顶升张拉精轧螺纹钢5,反向在承重梁2上施加荷载,通过分级施加荷载达到对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分级预压的目的,但精轧螺纹钢5尺寸长、重量大,安装需要借助外部吊机,施工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转换器及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将精轧螺纹钢转接为钢绞线,钢绞线导用方便,仅人工就可安装转换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换器,包括:
[0005]承压钢筒;
[0006]上承压板;
[0007]下承压板,所述上承压板和所述下承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承压钢筒两端,所述上承压板和所述下承压板上均设置有供钢绞线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上承压板和所述下承压板上环绕对应的所述中心孔设置有多个供精轧螺纹钢穿过的穿线孔;及
[0008]下锚具,设置在所述下承压板远离所述承压钢筒一侧,所述下锚具上设置有多个轴向孔,每个所述轴向孔均和所述中心孔连通。
[0009]本技术中转换器使用时,精轧螺纹钢穿设在穿线孔内,精轧螺纹钢两端锚固,钢绞线穿设在下锚具的轴向孔内,钢绞线向上延伸穿过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的中心孔和上锚具连接,钢绞线和下锚具之间相对固定,如可通过钢绞线夹片固定,千斤顶设置在承重梁上,千斤顶通过顶升上锚具张拉钢绞线,可施加荷载达到对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分级预压的目的,将精轧螺纹钢转接为钢绞线,钢绞线导用方便,仅人工就可安装转换装置。
[0010]可选的,所述上承压板和所述下承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钢缀板。
[0011]可选的,所述钢缀板为多个且环绕所述承压钢筒设置。
[0012]可选的,所述钢缀板和所述上承压板、所述下承压板、所述承压钢筒均焊接连接。
[0013]可选的,多个所述钢缀板环绕所述承压钢筒均匀分布。
[0014]可选的,所述穿线孔为四个且环绕所述承压钢筒均匀分布。
[0015]可选的,每个所述穿线孔均位于两个所述钢缀板之间。
[0016]可选的,所述下锚具和所述下承压板焊接连接。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包括:
[0018]精轧螺纹钢,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锚固件和下锚固件,所述下锚固件用于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
[0019]以上所述转换器,所述转换器通过穿线孔穿设在所述精轧螺纹钢上,所述转换器位于所述上锚固件和所述下锚固件之间;
[0020]钢绞线,穿设在所述转换器的下锚具的轴向孔内,所述下锚具和所述钢绞线通过钢绞线夹片锁定;
[0021]千斤顶,用于设置在支架的承重梁上;及
[0022]上锚具,设置在所述千斤顶上,所述钢绞线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上锚具通过钢绞线夹片锁定。
[0023]可选的,所述下锚具远离所述下承压板一端设置有夹片限位板。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技术中转换器使用时,精轧螺纹钢穿设在穿线孔内,精轧螺纹钢两端锚固,钢绞线穿设在下锚具的轴向孔内,钢绞线和下锚具之间相对固定(通过钢绞线夹片),千斤顶设置在承重梁上,千斤顶顶升时钢绞线,可施加荷载达到对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分级预压的目的,将精轧螺纹钢转接为钢绞线,钢绞线导用方便,仅人工就可安装转换装置;
[0026]2.本技术提供的转换器和钢绞线通过钢绞线夹片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转换器使用后可继续用于其他支架的预压施工。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现有钢管柱型钢组合支架反拉预压示意图;
[0028]图2是转换器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转换器仰视图;
[0030]图4是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示意图;
[0031]图5是预压加载示意图;
[0032]图6是钢绞线固定示意图。
[0033]图中标记:1

钢管柱,2

承重梁,3

千斤顶,4

上锚固件,5

精轧螺纹钢,6

钢绞线,7

转换器,71

上承压板,711

中心孔,72

下承压板,721

穿线孔,73

下锚具,731

轴向孔,74

钢缀板,75

承压钢筒,8

下锚固件,9

钢绞线夹片,10

夹片限位板,11

上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6]图2是转换器示意图,图3是图2中转换器仰视图,图4是支架反拉预压加载装置示意图,参见图2

图4所示,所述转换器包括:承压钢筒75、上承压板71、下承压板72和下锚具73。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压钢筒75两端。所述承压钢筒75
为φ150*16mm的中空圆柱筒体,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均为厚度30mm的正方形钢板。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上均设置有供钢绞线6穿过的中心孔711,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上环绕所述中心孔711设置有多个供精轧螺纹钢5穿过的穿线孔721,所述上承压板71上的穿线孔721和所述下承压板72上的对应的穿线孔721同轴。所述下锚具73设置在所述下承压板72远离所述承压钢筒75一侧,所述下锚具73上设置有多个轴向孔731,每个所述轴向孔731均和所述中心孔711连通。所述下锚具73和所述下承压板72焊接连接,或者也可以不连接,但所述下锚具73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711的孔径。
[0037]本技术中转换器使用时,精轧螺纹钢5穿设在穿线孔721内,精轧螺纹钢5两端锚固,钢绞线6穿设在下锚具73的中心孔711内,钢绞线6和下锚具73之间相对固定(通过钢绞线夹片9),千斤顶设置在承重梁上,千斤顶顶升时钢绞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钢筒(75);上承压板(71);下承压板(72),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压钢筒(75)两端,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上均设置有供钢绞线(6)穿过的中心孔(711),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上分别环绕对应的所述中心孔(711)设置有多个供精轧螺纹钢(5)穿过的穿线孔(721);及下锚具(73),设置在所述下承压板(72)远离所述承压钢筒(75)一侧,所述下锚具(73)上设置有多个轴向孔(731),每个所述轴向孔(731)均和所述中心孔(7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71)和所述下承压板(7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钢缀板(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缀板(74)为多个且环绕所述承压钢筒(75)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缀板(74)和所述上承压板(71)、所述下承压板(72)、所述承压钢筒(75)均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钢缀板(74)环绕所述承压钢筒(75)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7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亿叶颜伟王世钊覃早涂绪虎向秋母强富杨鸿伍威林鹏斌杨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