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电缆及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包括加热电缆,还包括外套管、隔热油管,所述隔热油管置于外套管内,所述加热电缆置于隔热油管内部,所述外套管下端延伸至地下的石油层内,所述外套管顶部设有油管挂件,所述隔热油管向上穿过油管挂件,所述隔热油管通过油管挂件与外套管连接,所述隔热油管底部设有采油孔。优点在于:设有钢铠层的特制加热电缆缆将原来普通伴热带的穿管焊接工艺改为密闭铠装多层结构一次连续焊接成型,进一步提高了伴热带的机械强度、耐腐性等指标;由于加热电缆设置于隔热油管内,有利于对隔热油管进行加热清堵,使石蜡溶解,由于设有筛管有利于初步对原油进行滤。有利于初步对原油进行滤。有利于初步对原油进行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电缆及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具体是指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国内的含蜡油井占比约70%左右,采油过程中因石蜡析出造成的抽油泵频繁的蜡卡,使检设备运行周期缩短,最短的只有1
‑
3个月,由于对设备检修造成的生产耽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检修费用更是油田单位一笔巨大的开支;石蜡的析出时也容易粘附抽油管道上,造成管道堵塞;目前常规的含蜡油井的日常维护方法主要是热洗井、井口加清蜡剂,热洗井需要锅炉车将加热的水从井口的套管注入再从油管返出,将油管加热后融化蜡质来解除蜡卡,需要消耗巨多的热能和费用,热洗液会对油层造成二次污染,排液恢复油井产量又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井口加清蜡剂需要人工经常性从油井的套管加注清蜡剂,药剂漂浮在原油的上面,致使清蜡剂无法与原油混合,药剂效率极低,而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仍无法有效解决管道堵塞的问;因此,亟待研究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增加设备运行周期,使用效果好的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多根导电芯线,所述导电芯线外部依次包裹设有绝缘层一、绝缘层二、绝缘层三、绝缘层四、护套层、钢铠层;所述绝缘层一为耐温氟塑料,所述绝缘层二、绝缘层三均为云母带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二、绝缘层三的云母带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绝缘层四为耐温氟塑料,所述护套层内填充有耐磨玻璃丝,所述钢铠层为耐腐蚀无缝钢管。
[0005]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芯线直径为10~19mm,所述加热电缆抗拉强度≥40KN,加热电缆绝缘电阻为2000MQ/km,加热电缆防护等级为IP68,所述加热电缆伴热温度≤200℃。
[0006]进一步的,所述钢铠层厚度为0.5~2mm,所述钢铠层为不锈钢管。
[0007]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包括上述加热电缆,还包括外套管、隔热油管,所述隔热油管置于外套管内,所述加热电缆置于隔热油管内部,所述外套管下端延伸至地下的石油层内,所述外套管顶部设有油管挂件,所述隔热油管向上穿过油管挂件,所述隔热油管通过油管挂件与外套管连接,所述隔热油管底部设有采油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内部还设有第一封隔板和第二封隔板,所述第一封隔板设置于外套管和隔热油管的下部,所述第一封隔板下侧设有筛管,所述第二封隔板设置于第一封更隔板上侧,两个封隔板之间形成持油仓,所述第一封隔板、第二封隔板外侧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封隔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持油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上部连接有液控线,所述隔热油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位于采油孔上侧。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一次成型的加热电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道流体保温及伴热清堵工艺;设有钢铠层的特制加热电缆缆将原来普通伴热带的穿管焊接工艺改为密闭铠装多层结构一次连续焊接成型,进一步提高了伴热带的机械强度、耐腐性等指标;由于加热电缆设置于隔热油管内,有利于对隔热油管进行加热清堵,使石蜡溶解,由于设有筛管有利于初步对原油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的加热电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如图所示:1、绝缘层一;2、绝缘层二;3、绝缘层三;4、绝缘层四;5、护套层;6、钢铠层;7、加热电缆;8、外套管;9、隔热油管;10、油管挂件;11、采油孔;12、第一封隔板;13、第二封隔板;14、筛管;15、封隔器;16、持油仓;17、液位传感器;18、液控线;19、安全阀;20、导电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16]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多根导电芯线20,所述导电芯线20外部依次包裹设有绝缘层一1、绝缘层二2、绝缘层三3、绝缘层四4、护套层5、钢铠层6;所述绝缘层一1为耐温氟塑料,所述绝缘层二2、绝缘层三3均为云母带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二2、绝缘层三3的云母带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绝缘层四4为耐温氟塑料,所述护套层5内填充有耐磨玻璃丝,所述钢铠层 6为耐腐蚀无缝钢管。
[0017]所述导电芯线20直径为10~19mm,所述加热电缆7抗拉强度≥40KN,加热电缆7绝缘电阻为2000MQ/km,加热电缆7防护等级为IP68,所述加热电缆7伴热温度≤200℃。所述钢铠层6厚度为0.5~2mm,所述钢铠层6为不锈钢管。
[0018]实施例一:本技术加热电缆7采用一次成型工艺,设有多层绝缘层有效起到绝缘的作用,设有的钢铠层6有利于增加加热电缆7的整体防腐性能,有效提高抗拉强度也有利于增加防护等级;采用外部设有钢铠层6的加热电缆7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流体介质管道加热方法,是油田采油管道、油井清防蜡、大型石油化工管道、大型港口输送管道等方面加热截堵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此种加热技术具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适应深井伴热和所有长、中、短距离流体介质管道的伴热和加热,因此被油田企业广泛
推广。本技术加热电缆7具有高耐压、高耐腐、高强度、多层矿物绝缘、耐高温等基本特性;采用电力为能源,不改变介质的化学性质、不造成介质的化学污染和后期的二次介质分离,运行方式可实行远程自动化控制,数据延时存储等功能,加热方式相对节能达到35%。
[0019]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电缆7,还包括外套管8、隔热油管9,所述隔热油管9置于外套管8内,所述加热电缆7置于隔热油管9内部,所述外套管8下端延伸至地下的石油层内,所述外套管8顶部设有油管挂件10,所述隔热油管9向上穿过油管挂件 10,所述隔热油管9通过油管挂件10与外套管8连接,所述隔热油管9底部设有采油孔11。
[0020]所述外套管8内部还设有第一封隔板12和第二封隔板13,所述第一封隔板12设置于外套管8和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多根导电芯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线(20)外部依次包裹设有绝缘层一(1)、绝缘层二(2)、绝缘层三(3)、绝缘层四(4)、护套层(5)、钢铠层(6);所述绝缘层一(1)为耐温氟塑料,所述绝缘层二(2)、绝缘层三(3)均为云母带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二(2)、绝缘层三(3)的云母带缠绕方向相反,所述绝缘层四(4)为耐温氟塑料,所述护套层(5)内填充有耐磨玻璃丝,所述钢铠层(6)为耐腐蚀无缝钢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线(20)直径为10~19mm,所述加热电缆(7)抗拉强度≥40KN,加热电缆(7)绝缘电阻为2000MQ/km,加热电缆(7)防护等级为IP68,所述加热电缆(7)伴热温度≤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铠层(6)厚度为0.5~2mm,所述钢铠层(6)为不锈钢管。4.直热清防蜡降粘解堵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加热电缆(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套管(8)、隔热油管(9),所述隔热油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更芬,李婧芝,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之迪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