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防夹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804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控制技术领域,提出了车门防夹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设置在在车门顶端的测距模块,测距模块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车门控制器,控制单元还连接光耦U1的输入端,光耦U1的第一输出端串联继电器KA的线圈后连接VCC电压源,继电器KA的输出端连接车门控制器;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电路和激光接收电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门防夹装置容易损坏和误动作的问题。通过激光测距的方法,当两个车门运行到之间缝隙大约6mm的时候,激光测距工作依旧不会受到影响,使车门仍然具有检测防夹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车门防夹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步提高了车门防夹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步提高了车门防夹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防夹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门控制
,具体的,涉及车门防夹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在车门关闭过程中,由于司机身处驾驶室内,无法实时观测到前后车门的具体情况,因此常常会因关门提前或者乘客临时挤上车,而发生夹伤人的事故。有时甚至会造成骨折、手指断裂等严重后果。汽车车门夹伤人手的现象在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维护等方面比较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0003]目前,现有的防夹装置有两种:

需要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接收器安装在门框下端,人员踩踏、下雨、泥,容易造成损坏;

单独在车门顶端安装超声波收发器,但是由于发射的是锥形的感应场,感应场的范围无法控制,只能在门完全开启后才能开启探头,不然在门动的时候会影响。尤其是在公交车门在开启和关闭的时候会有一段弧形的运动轨迹,这种情况下车门会对超声波收发器产生的感应场造成误差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车门防夹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车门防夹装置容易损坏和误动作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车门防夹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设置在在车门顶端的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车门控制器,
[0007]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光耦U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U1的第一输出端串联继电器KA的线圈后连接VCC电压源,所述光耦U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A的输出端连接车门控制器;所述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电路和激光接收电路,所述激光发射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冲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和激光发射管LED1,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激光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接收管VD、前置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鉴时电路,所述鉴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0008]进一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包括实际芯片U3、或非门U4、U5,所述时基芯片U3的OUT脚连接所述或非门U4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时基芯片U4的OUT脚还依次通过电阻R6、R5接地,所述或非门U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和电阻R5的连接电,所述或非门U4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或非门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或非门U5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时基芯片U3的OUT脚连接所述或非门U5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或非门U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0009]进一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感L1、L2、场效应管Q2、三极管Q1和MOS芯片U7,所述MOS芯片U7的IN脚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所述MOS芯片U7的OUT脚通过二极管D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MOS芯片U7的OUT脚还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
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7连接VCC电压源,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还通过电容C4连接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电阻R10、二极管D2后接地,所述激光发射管LED1并联在所述二极管D2上。
[0010]进一步,所述前置放大电路包括运放U9和运放U10,所述激光接收管VD样机通过电阻R12后连接所述运放U9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9的同相输入端依次通过电阻R13、变阻器RP1后接地,所述变阻器RP1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源,所述运放U9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8后连接所述运放U10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0的同相输入端依次通过电阻R16、变阻器RP2后接地,所述变阻器RP2的另一端连接12V电压源,所述运放U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级放大电路。
[0011]进一步,所述二级放大电路包括运放U11和运放U12,所述运放U1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9后作为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9上并联有电容C10,所述运放U11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运放U1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8接地,所述运放U1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1后连接所述运放U1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1上并联有电容C12,所述运放U12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20接地,所述运放U1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2接地,所述运放U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鉴时电路。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3]当司机按下关门键后,车门控制器驱动车门关闭,车门的电磁阀通电,气路接通,门泵排气,车门就关上了;同时控制单元接收到关门的信号,控制单元内部向脉冲发生电路发送信号并开始计时,经过一段时间接收到鉴时电路的输入信号后停止计时,控制单元计算处理得到距离量,当距离量小于设定值时,判定此时车门处有人,控制单元向光耦U1发送高电平信号驱动光耦U1导通,进而驱动继电器KA导通,断开车门控制器回路,车门停止关闭,避免进一步造成人员受伤。
[0014]本技术的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电路和激光接收电路,通过激光测距的方法,使车门运行到与测距模块较近的距离时再关闭该测距模块,也不会发生误检测的故障,进一步提高了车门防夹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原理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脉冲发生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前置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二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车门防夹控制系统,
[0024]本实施例中,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设置在在车门顶端的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车门控制器,
[0025]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光耦U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U1的第一输出端串联继电器KA的线圈后连接VCC电压源,所述光耦U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A的输出端连接车门控制器;所述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电路和激光接收电路,所述激光发射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冲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和激光发射管LED1,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激光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接收管VD、前置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鉴时电路,所述鉴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0026]在本实施例中,当司机按下关门键后,车门控制器驱动车门关闭,车门的电磁阀通电,气路接通,门泵排气,车门就关上了;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门防夹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多个设置在在车门顶端的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车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光耦U1的输入端,所述光耦U1的第一输出端串联继电器KA的线圈后连接VCC电压源,所述光耦U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A的输出端连接车门控制器;所述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电路和激光接收电路,所述激光发射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冲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和激光发射管LED1,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激光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接收管VD、前置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鉴时电路,所述鉴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包括实际芯片U3、或非门U4、U5,所述时基芯片U3的OUT脚连接所述或非门U4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时基芯片U4的OUT脚还依次通过电阻R6、R5接地,所述或非门U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和电阻R5的连接电,所述或非门U4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或非门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或非门U5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时基芯片U3的OUT脚连接所述或非门U5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或非门U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感L1、L2、场效应管Q2、三极管Q1和MOS芯片U7,所述MOS芯片U7的IN脚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所述MOS芯片U7的OUT脚通过二极管D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MOS芯片U7的OUT脚还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永学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诺贝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