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54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包括:阳极电极针,包括针体以及固定在针体底部的针尖;阴极套管,套接在针体外,阴极套管的外壁分为绝缘覆盖段和裸露段;第一绝缘涂层,分布在针体与阴极套管之间;第二绝缘涂层,覆盖绝缘覆盖段;第三绝缘涂层,分布在阴极套管下端与针尖上端之间;握持部,固定于阴极套管和阳极电极针的上端;及尾插,可拆卸地插接在握持部上,尾插上具有两个电极接头,两个电极接头分别与阳极电极针和阴极套管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避免了传统多针型治疗电极难以相互平行而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


[0001]本技术涉及脉冲肿瘤消融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

技术介绍

[0002]纳秒脉冲源于高功率电磁武器技术,是一种脉宽在纳秒级别的高压脉冲电场,近年来作为新兴的非热肿瘤消融治疗手段,在多种不同肿瘤中展现出良好治疗前景。纳秒脉冲可以将上万伏电场能量压缩在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脉冲对肿瘤进行连珠炮式攻击,产生特殊的细胞效应,能穿膜入核,选择性攻击分裂旺盛的肿瘤细胞,同时不借助焦耳热杀伤细胞,可有效保护血管、胆管及神经等结构,尤其在肝癌治疗领域,对邻近肝门、血管和胆管等结构复杂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0003]目前,纳秒脉冲在临床上较为成熟的研究方向是以黑色素瘤为代表的皮肤肿瘤,由于位置表浅,常采用多电极针矩阵点位进行电极的布针,并且电极针的长度较短,相关电极针已有商业化产品上市。但对于以肝癌为代表的深部肿瘤,必须使用更长的电极针以深达病灶进行消融,其消融方案多分为以下两种:1、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直接使用电极针消融肿瘤;2、超声引导下电极针经皮穿刺直达肿瘤病灶进行消融。前者的手术创伤较大,与手术切除肿瘤相比几乎无异,无法体现纳秒脉冲治疗的微创优势,因此经皮穿刺消融是纳秒脉冲治疗深部肿瘤的更佳方案。
[0004]在实际应用中,纳秒脉冲消融肿瘤至少需要两根电极,一根阳极,一根阴极,对于较大肿瘤可能还需要插入更多电极,消融时轮流作为阳极或阴极。根据电场分布原理,当两根电极完全平行的时候,才能最大化消融的范围和效果,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保证先后插入的两根电极相互平行,因此纳秒脉冲消融肿瘤的效果也难以充分发挥。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采用增加模具固定进针方向、使用板状电极等办法。增加模具虽然可以使电极针更加平行,却也固定了进针角度,大大增加了医师的操作难度,使其在进针时难以避开血管等重要结构;采用板状电极增大了两电极间相互平行的面积,但同时也扩大了进针创面,并且板状电极的进针操作相比针状电极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以解决现有纳秒脉冲电极需要至少两根电极针,难以保证电极针之间相互平行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且操作复杂需多次进针,患者创伤较大等存在的不足。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包括:
[0008]阳极电极针,包括针体以及固定在所述针体底部的针尖;
[0009]阴极套管,套接在所述针体外,所述阴极套管的外壁分为绝缘覆盖段和裸露段;
[0010]第一绝缘涂层,分布在所述针体与所述阴极套管之间;
[0011]第二绝缘涂层,覆盖所述绝缘覆盖段;
[0012]握持部,固定于所述阴极套管和所述阳极电极针的上端;及
[0013]尾插,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尾插上具有两个电极接头,两个电极接头分别与所述阳极电极针和阴极套管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阳极电极针和阴极套管采用室温下电导率大于等于1x106S/m的金属材料制作。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6]第三绝缘涂层,分布在所述阴极套管下端与所述针尖上端之间。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绝缘涂层、第二绝缘涂层、第三绝缘涂层均采用电导率小于等于1x10

13
S/m的高分子材料制作,且所述第二绝缘涂层、所述第三绝缘涂层采用具有低电导率且同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自润滑性的高分子材料。
[0018]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为中间向内侧凹陷的圆柱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内装有与所述阴极套管相连的金属导线,所述握持部尾部设有与所述金属导线相连的金属插头。
[0020]进一步地,所述阳极电极针的上端贯穿出所述握持部。
[002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插头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金属导线采用铜材质。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接头为一金属插座。
[0023]进一步地,所述尾插采用工程塑料材质,所述电极接头采用不锈钢材质。
[002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与现有纳秒脉冲治疗电极相比,本技术采用单针型嵌套式电极设计,第一绝缘涂层和第二绝缘涂层的设置确保所述阳极电极针和阴极套管之间相互绝缘,所述针尖和裸露段作为电极针的治疗区,握持部有利于持针操作和固定针体,尾插的设计则保证了进针操作时不受较长电线导致重心偏后的影响。以实现使用一根电极便可进行纳秒脉冲消融治疗的技术目的,有效避免了传统多电极纳秒脉冲消融时,电极针难以保证相互平行的问题,确保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绝缘涂层取代了传统的绝缘套管,解决了传统绝缘套管与电极针连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使电极针结构更紧凑;尾插的可拆卸设计避免了进针时电线较长影响操作时重心偏移的问题。
[0026]本技术仅需一根电极针即可完成纳秒脉冲消融治疗,且一次进针后,在超声引导下变换进针深度和角度即可进行多点位消融,相比于传统的多电极针多点位治疗,治疗时长更短,进针次数更少,患者负担和创伤更小;电极针整体结构紧凑,相比传统含绝缘套管的治疗电极直径更小,并优化了操作手感,降低了穿刺操作的阻力,提高了医师进针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降低了操作时损伤血管等意外风险。
[00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针尖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握持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握持部俯视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尾插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尾插的仰视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仿真模拟组织消融范围二维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仿真模拟组织消融范围三维示意图。
[0037]图中:1、针体;2、第一绝缘涂层;3、阴极套管;4、第二绝缘涂层;5、第三绝缘涂层;6、裸露段;7、针尖;8、阴极金属插头;9、金属导线;10、握持部;11、阳极金属插头;12、尾插;13、阳极电极接头;14、阴极电极接头;15、阴极电线;16、阳极电线;17、阳极供电接头;18、阴极供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电极针,包括针体以及固定在所述针体底部的针尖;阴极套管,套接在所述针体外,所述阴极套管的外壁分为绝缘覆盖段和裸露段;第一绝缘涂层,分布在所述针体与所述阴极套管之间;第二绝缘涂层,覆盖所述绝缘覆盖段;握持部,固定于所述阴极套管和所述阳极电极针的上端;及尾插,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尾插上具有两个电极接头,两个电极接头分别与所述阳极电极针和阴极套管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电极针和阴极套管采用室温下电导率大于等于1x106S/m的金属材料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绝缘涂层,分布在所述阴极套管下端与所述针尖上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型纳秒脉冲治疗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绝缘涂层、第二绝缘涂层、第三绝缘涂层均采用电导率小于等于1x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昱博殷胜勇黄赫辰高星星周原王帅周琳郑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