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缆对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接合组件,线缆是电力的传输方式,线缆由于线路较长为了方便安装,都是由多个线缆相互组合在一起,而现有的组合方式一般都是工作人员先将两根线缆内的电线缠在一起,再通过用绝缘橡胶将其外部的缠绕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线缆连接在一起,本装置可以在线缆对接时进行校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线缆进行调节使用。同型号的线缆进行调节使用。同型号的线缆进行调节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线缆对接
,具体涉及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是电力的传输方式,线缆由于线路较长为了方便安装,都是由多个线缆相互组合在一起,而现有的组合方式一般都是工作人员先将两根线缆内的电线缠在一起,再通过用绝缘橡胶将其外部的缠绕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线缆连接在一起,但是现有工作方式需要工作人员持续拉住两根线缆直到作业结束,人工作业易疲劳,工作时会产生误差,使线缆对接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具有通过接合组件对接线缆,从而在线缆对接时起到校准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接合组件。
[0005]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接合组件包括转动杆、移动板、齿块、传动齿轮、一号齿轮、转动轴和二号齿轮,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一号齿轮啮合,所述一号齿轮的一端内侧与所述转动轴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两端与所述外壳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二号齿轮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齿块上的齿牙啮合,所述齿块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所述齿块的一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接合组件还包括有限位齿轮、卡扣和一号弹簧,所述限位齿轮的一端内侧与转动杆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齿轮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齿轮的齿牙与所述卡扣的顶端外侧接触连接,所述卡扣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卡扣的底端外侧与所述一号弹簧的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弹簧的底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接合组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的一端内侧通过转轴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滚轮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外侧接触链接。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端内侧还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按压杆、滑动杆、卡杆和滑块,所述按压杆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杆通过开设的卡槽与所述卡杆的一端外侧接触链
接,所述卡杆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杆的底端外侧与所述滑块的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滑动杆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卡杆的一段外侧固定连接,二号弹簧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接合组件还包括有滑动杆和三号弹簧,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外侧与所述滑块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顶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外侧接触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三号弹簧的顶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三号弹簧的底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优选的,所述接合组件还包括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一端外侧与所述滑块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垫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在线缆对接时进行校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线缆进行调节使用。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的接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右视剖视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图4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外壳;
[0021]2、接合组件;21、转动杆;211、限位齿轮;22、移动板;221、齿块;23、传动齿轮;24、一号齿轮;25、转动轴;26、二号齿轮;27、卡扣;28、一号弹簧;29、滚轮;
[0022]3、调节组件;31、按压杆;32、滑动杆;33、二号弹簧;34、防滑垫; 35、卡杆;36、三号弹簧;3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
[0025]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包括外壳1。
[0026]本实施方案中:线缆是电力的传输方式,线缆由于线路较长为了方便安装,都是由
多个线缆相互组合在一起,而现有的组合方式一般都是工作人员先将两根线缆内的电线缠在一起,再通过用绝缘橡胶将其外部的缠绕在一起,从而将两个高压线缆连接在一起,但是现有工作方式需要工作人员持续拉住两根线缆直到作业结束,导致工作人员易疲劳,工作时造成误差,使线缆对接不够准确,借此基础上加入接合组件2。
[0027]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0028]结合上述内容:该接合组件2包括转动杆21、移动板22、齿块221、传动齿轮23、一号齿轮24、转动轴25和二号齿轮26,转动杆21的一端外侧与外壳1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转动杆21的另一端外侧与传动齿轮23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传动齿轮23与一号齿轮24啮合,一号齿轮24的一端内侧与转动轴25一端外侧固定连接,转动轴25两端与外壳1一端内侧转动连接,转动轴25的另一端外侧与二号齿轮26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二号齿轮26与齿块221上的齿牙啮合,齿块221的一端外侧与外壳1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齿块221的一端外侧与移动板2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移动板22的一端外侧与外壳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
[0029]本实施方案中:转动杆21转动,使传动齿轮23转动,传动齿轮23带动与其啮合的一号齿轮24,一号齿轮24带动转动轴25转动,转动轴25带动二号齿轮26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接合组件(2);所述接合组件(2)包括转动杆(21)、移动板(22)、齿块(221)、传动齿轮(23)、一号齿轮(24)、转动轴(25)和二号齿轮(26),所述转动杆(21)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1)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21)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传动齿轮(23)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23)与所述一号齿轮(24)啮合,所述一号齿轮(24)的一端内侧与所述转动轴(25)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5)两端与所述外壳(1)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5)的另一端外侧与所述二号齿轮(26)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齿轮(26)与所述齿块(221)上的齿牙啮合,所述齿块(221)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1)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所述齿块(221)的一端外侧与所述移动板(2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22)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组件(2)还包括有限位齿轮(211)、卡扣(27)和一号弹簧(28),所述限位齿轮(211)的一端内侧与转动杆(2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齿轮(211)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1)的一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齿轮(211)的齿牙与所述卡扣(27)的顶端外侧接触连接,所述卡扣(27)的一端外侧与所述外壳(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卡扣(27)的底端外侧与所述一号弹簧(28)的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弹簧(28)的底端外侧与所述外壳(1)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厂用继电保护线缆对接校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组件(2)还包括滚轮(29),所述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松,王政,
申请(专利权)人:黄青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