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21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9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包括面状红外电热板;所述面状红外电热板包括依次层叠固定的红外面状电热层、红外反射层和保温层;所述的面状红外电热板还包括电源引出线和限温传感器;所述电源引出线与红外面状电热层电连接;所述限温传感器黏贴在红外面状电热层的表面;所述限温传感器与电源引出线的正极电连接;该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只需电加热即可满足复合材料模具温升及热量的需求,其热量可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同时传递给需反应固化的原材料,电热转化效率高,温度均匀,能耗低,无需额外加热设备,设备基础投入小。同时其升降温速度快,可提高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


[0001]本公开属于复合材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等优异性能,在减轻重量有效增加载重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国内复合材料发展相对国外,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高的成本不利于市场的应用拓展。复合材料的高成本有多方面原因,原材料成本随着国内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目前其制造成本具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间。
[0003]目前复合材料生产所用模具有金属(钢、铝)和非金属复材(碳纤)模具,其仅是提供所成产品形状基础,自身不具其他加热能功能,其制造成本均相对较高。
[0004]当前高端复合材料制造常采用热压罐工艺,其辅助材料及其设备、模具(殷钢)等投入较大,且效率较低,制造成本整体较高。对于工业中高端复合材料制造常采用模压、真空袋压,对设备、模具(钢、铝、复合材料)也有较大投入,相对热压罐工艺成本有一定改善,但对于工业化应用来说其成本仍相对常规金属材料制造仍居高不下。热压罐、压机、烘箱等尺寸大小也局限了成型零件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该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只需电加热即可满足复合材料模具温升及热量的需求,其热量可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同时传递给需反应固化的原材料,电热转化效率高,温度均匀,能耗低,无需额外加热设备,设备基础投入小。同时其升降温速度快,可提高生产效率。
[0006]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包括面状红外电热板;所述面状红外电热板包括依次层叠固定的红外面状电热层、红外反射层和保温层。
[000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状红外电热板还包括电源引出线和限温传感器。
[000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引出线与红外面状电热层电连接;所述限温传感器黏贴在红外面状电热层的表面;所述限温传感器与电源引出线的正极电连接。
[00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面状电热层采用碳纤维复合面状电热板、碳素复合面状电热板或二氧化锡面状电热板。
[00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反射层采用铝箔反射膜或光滑面薄质铝板。
[00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板、硅酸铝板、硅酸铝纸、岩棉毡、玻璃棉、或发泡水泥板。
[00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面状电热层、红外反射层和保温层通过粘接、卡接、铆接、螺栓连接或边框封装固定。
[001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面状电热层、红外反射层和保温层的边缘位置对应开设有圆孔,通过子母铆钉和圆孔配合固定红外面状电热层、红外反射层和保温层。
[001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状红外电热板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形成平面、弧面或不规则曲面。
[001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状红外电热板投影形状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形成圆形、方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
[0017]本公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公开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只需电加热即可满足复合材料模具温升及热量的需求,其热量可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同时传递给需反应固化的原材料,电热转化效率高,温度均匀,能耗低,无需额外加热设备,设备基础投入小。同时其升降温速度快,可提高生产效率。
[0019]本公开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及模具特点制备相应的形状和曲面,发热均匀,应用灵活,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公开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公开红外面状电热层、红外反射层和保温层的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3]1、面状红外电热板;11、红外面状电热层;12、红外反射层;13、保温层; 14、电源引出线;15、限温传感器;16、子母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公开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7]参见图1和2,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包括面状红外电热板1;面状红外电热板1包括依次层叠固定的红外面状电热层11、红外反射层12和保温层13。
[0028]的面状红外电热板1还包括电源引出线14和限温传感器15。
[0029]电源引出线14与红外面状电热层11电连接;限温传感器15黏贴在红外面状电热层11的表面;限温传感器15与电源引出线14的正极电连接。
[0030]限温传感器15可采用PTC热敏电阻限制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或固态热传感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深圳敏创电子生产的PTC热敏电阻限制温度传感器。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切换。制造利用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在居里以上急剧增加的特性温度,当环境温度异常升高时,保护电路安装PTC热敏电阻将通过电阻变化打开或切断回路,实现热保护目的。PTC 热敏电阻保护电机,变压器,电源等设备和部件晶体管和晶闸管防止温度过高。
[0031]红外面状电热层11采用碳纤维复合面状电热板、碳素复合面状电热板或二氧化锡面状电热板。
[0032]红外反射层12采用铝箔反射膜或光滑面薄质铝板。
[0033]保温层13采用聚氨酯板、硅酸铝板、硅酸铝纸、岩棉毡、玻璃棉、或发泡水泥板。
[0034]红外面状电热层11、红外反射层12和保温层13通过粘接、卡接、铆接、螺栓连接或边框封装固定。
[0035]本实施例采用铆接方式连接红外面状电热层11、红外反射层12和保温层 13,红外面状电热层11、红外反射层12和保温层13的边缘位置对应开设有圆孔,通过子母铆钉16和圆孔配合固定红外面状电热层11、红外反射层12和保温层13。
[0036]面状红外电热板1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形成平面、弧面或不规则曲面。
[0037]面状红外电热板1投影形状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形成圆形、方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
[00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 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状红外电热板(1);所述面状红外电热板(1)包括依次层叠固定的红外面状电热层(11)、红外反射层(12)和保温层(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状红外电热板(1)还包括电源引出线(14)和限温传感器(1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引出线(14)与红外面状电热层(11)电连接;所述限温传感器(15)粘贴在红外面状电热层(11)的表面;所述限温传感器(15)与电源引出线(14)的正极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面状电热层(11)采用碳纤维复合面状电热板、碳素复合面状电热板或二氧化锡面状电热板。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模具加热的红外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12)采用铝箔反射膜或光滑面薄质铝板。6.如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婼楠全俊成吴亚琪王文波尚建勋马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骏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