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道结构及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13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流道结构及微流控芯片,微流道结构包括基板、至少两个分散流道、连续流道、混合流道、主流道以及止回结构,基板形成有连续相进口、至少两个分散相进口以及微滴出口,至少两个分散流道设于基板,两个分散流道的进口分别与两个分散相进口连通,两个分散流道的出口相互连通以形成混合口,连续流道连续流道的进口与连续相进口连通,连续流道的出口形成剪切口,混合口通过混合流道与剪切口连通,剪切口通过主流道与微滴出口连通,止回结构设于流道,流道为主流道以及混合流道中的至少一种,止回结构相对流道可活动设置,其中,在流道为主流道时,止回结构沿主流道的流道方向贯设有供连续相回流的过流孔。向贯设有供连续相回流的过流孔。向贯设有供连续相回流的过流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道结构及微流控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
,特别涉及一种微流道结构及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载有细胞的微液滴一般利用微流控技术合成。微流控技术作为液体或气体控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在数纳米尺度对流体或样品进行精确操作、处理与控制的技术,一般是在100μm以内尺度范围下对微流道内的样品流体进行操作与控制的技术。微流控技术被用来分离细胞液是基于100μm流道内,且用作生物分析用,对细胞活性没有提出限制和要求。但现有的微流控结构油和样品,样品经油剪切后生成有油包裹样品的微液滴,微液滴与油一起进入储存腔收集起来,储存腔内微液滴与油需要进行分离,以便后续处理,故如何将油与微液滴分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微流道结构及微流控芯片,旨在解决如何将油与微液滴分离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微流道结构,包括:
[0005]基板,形成有连续相进口、至少两个分散相进口以及微滴出口;
[0006]至少两个分散流道,设于所述基板,两个所述分散流道的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散相进口连通,两个所述分散流道的出口相互连通,以形成混合口;
[0007]连续流道,设于所述基板,所述连续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连续相进口连通,所述连续流道的出口形成剪切口;
[0008]混合流道,设于所述基板,所述混合流道的进口与所述混合口连通,所述混合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剪切口连通;
[0009]主流道,设于所述基板,所述主流道的进口与所述剪切口连通,所述主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微滴出口连通;以及,
[0010]止回结构,设于流道,所述流道为所述主流道以及所述混合流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止回结构相对所述流道可活动设置,以能够在微滴朝所述微滴出口流动时打开所述流道、以及在微滴朝所述剪切口流动时关闭所述流道;
[0011]其中,在所述流道为所述主流道时,所述止回结构沿所述主流道的流道方向贯设有供连续相回流的过流孔。
[0012]可选地,所述流道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具有沿流动方向延伸的前后向;
[0013]所述止回结构包括:
[0014]第一挡板,自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
[0015]弹性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后侧,所述弹性板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延伸,所述弹性板的至少自由端在所述流道横截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
弹性板可在外力作用下向后弯折变形;
[0016]其中,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弹性板和/或所述第一挡板。
[0017]可选地,所述流道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沿所述流道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安装槽;
[0018]所述止回结构包括:
[0019]第二挡板,自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以及,
[0020]活动板,沿所述主流道的流动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活动板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延伸;
[0021]其中,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或所述活动板。
[0022]可选地,所述止回结构设置两个,其中之一所述止回结构设于所述主流道,另一所述止回结构设于所述混合流道;
[0023]其中,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主流道的止回结构上。
[0024]可选地,所述微流道结构还包括设于至少一所述分散流道的整流流道结构,所述整流流道结构的进口包括所述分散流道的进口,用以使对应所述分散相进口流出的分散相依次进入所述分散流道。
[0025]可选地,自所述整流流道结构的进口朝所述整流流道结构的出口,所述整流流道结构的管径呈逐渐减小设置。
[0026]可选地,所述分散流道沿流动方向呈多次弯曲设置,多个弯曲流道形成所述整流流道结构。
[0027]可选地,所述弯曲流道的折弯处呈弧形设置。
[0028]可选地,所述连续流道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连续流道在所述剪切口处交汇。
[002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分散流道的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散相进口连通,两个所述分散流道的出口相互连通以形成混合口,所述连续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连续相进口连通,所述连续流道的出口形成剪切口,所述混合流道的进口与所述混合口连通,所述混合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剪切口连通,通过所述分散流道,以使经两个所述分散相进口进入的分散相混合后进入所述混合流道,混合后的分散相在所述剪切口被所述连续流道流出的连续相剪切成微滴,微滴经所述主流道进入所述微滴出口流出,通过所述止回结构,使得微滴自所述剪切口朝所述微滴出口单向流动,同时通过设于所述主流道的过流孔,以使连续相能够回流,如此通过所述止回结构与所述过流孔,以使微滴与连续相分离。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流道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中的微流道结构(含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中的止回结构流通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1中的止回结构流通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
[003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微流道结构3连续流道1基板4混合流道11连续相进口5主流道12分散相进口6止回结构13微滴出口61第一挡板2分散流道62弹性板21整流流道结构63第二挡板211弯曲流道64活动板
[003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1]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道结构,用于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结构包括:基板,形成有连续相进口、至少两个分散相进口以及微滴出口;至少两个分散流道,设于所述基板,两个所述分散流道的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散相进口连通,两个所述分散流道的出口相互连通,以形成混合口;连续流道,设于所述基板,所述连续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连续相进口连通,所述连续流道的出口形成剪切口;混合流道,设于所述基板,所述混合流道的进口与所述混合口连通,所述混合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剪切口连通;主流道,设于所述基板,所述主流道的进口与所述剪切口连通,所述主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微滴出口连通;以及,止回结构,设于流道,所述流道为所述主流道以及所述混合流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止回结构相对所述流道可活动设置,以能够在微滴朝所述微滴出口流动时打开所述流道、以及在微滴朝所述剪切口流动时关闭所述流道;其中,在所述流道为所述主流道时,所述止回结构沿所述主流道的流道方向贯设有供连续相回流的过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具有沿流动方向延伸的前后向;所述止回结构包括:第一挡板,自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延伸至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弹性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后侧,所述弹性板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延伸,所述弹性板的至少自由端在所述流道横截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弹性板可在外力作用下向后弯折变形;其中,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弹性板和/或所述第一挡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坦黄金城焦少灼李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