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75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壳体两侧分别设为与壳体内部导通的进气室、出气室,在进气室至出气室的气流水平通过方向上,壳体内依次设有气流均布装置、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单元,壳体底部设为储灰斗,壳体内还设有喷吹清灰装置;烟气由进气室进入壳体内,在经过气流均布装置的均匀气流分布后,依次经过电除尘器的电除尘、布袋除尘单元的布袋过滤后由出气室排出;布袋除尘单元中各呈柱状的布袋以等距阵列方式排布,烟气由各相邻布袋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布袋内并最终由袋口吹出,袋口为椭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尘效率高、除尘阻力小,布袋磨损小,更经济实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


[0001]本技术属于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原电袋复合型卧式除尘器,其布袋除尘区现有的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设置,采用的是水平放置的扁形布袋,如图1所示,经过长期实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于:
[0003](1)扁形布袋之间容易夹灰;
[0004](2)阻力大,布袋容易破损;
[0005](3)每个布袋除尘单元需逐个安装,施工周期长,且布袋出口整体平面度难保证;
[0006](4)布袋更换周期短,造成经济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旨在更有利于延长布袋的使用周期,经济实用,除尘效率高。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分别设为与壳体内部导通的进气室、出气室,在进气室至出气室的气流水平通过方向上,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气流均布装置、电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单元,所述壳体底部设为用于接受壳体内沉降灰尘的储灰斗,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通过反喷吹气流对布袋除尘单元的布袋内灰尘进行吹扫操作的喷吹清灰装置;烟气由进气室进入壳体内,在经过气流均布装置的均匀气流分布后,依次经过电除尘装置的电除尘、布袋除尘单元的布袋过滤后由出气室排出;其中,所述布袋除尘单元中各呈柱状的布袋以等距阵列方式排布,烟气由各相邻布袋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布袋内并最终由袋口吹出,所述袋口为椭圆形。
[0009]优选地,该除尘器还包括引风管,该引风管入风端对接出气室的出风口,且该引风管的出风口经过风机后对接喷吹清灰装置,该喷吹清灰装置出风口正对椭圆形布袋除尘单元的各布袋。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椭圆形布袋间隙不易夹灰;
[0012](2)除尘器阻力小,布袋磨损减小;
[0013](3)椭圆形布袋使用的生命周期更长,延长布袋更换周期,解决了人力物力浪费,经济实用;
[0014](4)若干布袋除尘单元组装成整体进行安装,布袋出口整体平面度更容易保证;
[0015](5)相同空间内布袋过滤面积增大,除尘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排布截面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排布截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除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如图1~5所示,图1是现有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排布截面示意图;图2 是本技术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排布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布袋除尘单元中的布袋除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分别设为与壳体1内部导通的进气室2、出气室3,在进气室2至出气室3的气流水平通过方向上,所述壳体1内依次设有气流均布装置 4、电除尘装置5、布袋除尘单元6,所述壳体1底部设为用于接受壳体1内沉降灰尘的储灰斗7,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通过反喷吹气流对布袋除尘单元6 的布袋9内灰尘进行吹扫操作的喷吹清灰装置8;烟气由进气室2进入壳体1 内,在经过气流均布装置4的均匀气流分布后,依次经过电除尘装置5的电除尘、布袋除尘单元6的布袋9过滤后由出气室3排出,其中,所述布袋除尘单元6中各呈柱状的布袋9以等距阵列方式排布,烟气由各相邻布袋9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布袋9内并最终由袋口B1吹出,所述袋口B1为椭圆形。
[00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尘器壳体1设置在钢柱支撑结构10上,该钢柱支撑结构10外部两侧上设有梯子平台11以供工作人员对机器进行操作。布袋除尘单元6的安装、更换通过吊机12来完成。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气室2、出气室3均呈喇叭口状,以利于气流的走向。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布袋除尘是这种结构:气流是吹过间隙,沿袋底到袋口B1方向,不是直接吹进袋子。布袋9的袋底是封死的,袋口B1张开,穿在笼骨上,是一个整体,然后均布排列,布袋与布袋之间有特定的间隙,气流是先从袋底方向间隙吹过,间隙之间在袋口B1方向由花板结构密封,气流通过布袋9外壁进入布袋9内,大颗粒灰尘就被阻挡在布袋9外壁,而干净气体由袋口B1排出。
[0027]除尘器是环保领域大家熟知的除尘设施,技术文献记载就以国标、行标和参考书为例,包括: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B/T6719

2009)、电袋复合除尘器设计、调试、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范(JB/T 11644

2014)、《袋式除尘器设计指南》杨建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最新电除尘器的选型安装和运行极其技术应用实用手册》王宏礼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等,均可以用于解释本技术除尘器涉及到的各种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结构。同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凡能实现本技术所记载气流均布装置4、电除尘装置5、喷吹清灰装置8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现有装置均可以用于解释本技术。具体的,气流均布装置4的作用为利于气流均匀分散。具体的,电除尘装置5主要由阳极系统、阴极系统
构成,阴极系统和阳极系统连接高压供电装置,除尘器壳体1内前半部分形成高压静电场,含尘烟气进入电场,粉尘颗粒荷电后由电场力作用,沉积到阳极板和阴极线上。具体的,喷吹清灰装置8为通过反喷吹气流对布袋除尘单元6的布袋9上的积灰进行吹喷,以使积灰掉落。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气流的高效引用,具体的,该除尘器还包括引风管13,该引风管13入风端对接出气室3的出风口,且该引风管13的出风口经过风机后对接喷吹清灰装置8,该喷吹清灰装置8出风口正对椭圆形布袋除尘单元6的各布袋9。在实际情况中,该喷吹清灰装置8也被称为反喷吹清灰装置8,该反喷吹清灰装置8通常由传动链带动实现反喷吹风口的移动,以对各布袋9进行喷吹。
[002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布袋除尘单元6的各布袋9是安装在由前支撑梁 6

1、后支撑梁6

2组成的支撑框架空间内,由下至上按层排布、横向按列的阵列方式排布。各布袋9的底部是缝死的,为气流进入方向,故称布袋9进口端;各布袋9套在椭圆形笼骨6

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椭圆形布袋的电袋复合卧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器包括壳体,壳体两侧分别设为与壳体内部导通的进气室、出气室,在进气室至出气室的气流水平通过方向上,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气流均布装置、电除尘装置、布袋除尘单元,所述壳体底部设为用于接受壳体内沉降灰尘的储灰斗,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通过反喷吹气流对布袋除尘单元的布袋内灰尘进行吹扫操作的喷吹清灰装置;烟气由进气室进入壳体内,在经过气流均布装置的均匀气流分布后,依次经过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军杨廷文朱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森隆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