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42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控制模块、均衡模块和滤波模块,通过多个滤波模块,尽可能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从而提高电池寿命;通过多个均衡模块使得各单体电池的当前电压趋于一致,使得充放电更加协调,提高了电池寿命。提高了电池寿命。提高了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能源紧张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占全球85%以上,改善动力电池组关系重大。考虑到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和电池产量已列世界前茅的优势,研发高能快充超泛用长行程模块化复合型动力电池组势在必行。
[0003]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较长时间,而采用快速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电压波动较大,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较长时间,而采用快速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电压波动较大,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所述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控制模块、均衡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芯片U1与所述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芯片U3与所述芯片U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均与所述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均衡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06]其中,每个所述均衡模块均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MOS管Q1、MOS管Q2、变压器T1,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均具有Block+接口、Block

接口、GP接口、IP接口、GS接口、IS接口、TB接口和BB接口,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容C4均并联于所述Block

接口和所述Block+接口之间,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GP接口和所述MOS管Q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GP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Block

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7的正极与所述IP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7的负极与所述Block

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IP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所述MOS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Block

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电容C2的正极电性连
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MOS管Q2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和所述电阻R8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8分别与所述IS接口和所述BB接口电性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2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和所述TB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均并联于所述TB接口和所述BB接口之间。
[0007]其中,每个所述滤波模块均包括电阻R9、电容C9和电容C10,所述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9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9的负接接地,所述电容C10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9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的负极与所述芯片U1电性连接。
[0008]其中,所述芯片U1采用LTC6813。
[0009]其中,所述芯片U2采用LTC3300ILXE

1#PBF。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通过多个所述滤波模块,尽可能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从而提高电池寿命;通过多个所述均衡模块使得各单体电池的当前电压趋于一致,使得充放电更加协调,提高了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均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滤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片U1的电路原理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片U2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个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片U3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外接模块和第三外接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外接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所述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控制模块、均衡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芯片U1与
所述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芯片U3与所述芯片U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为六个,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均与所述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均衡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每个所述均衡模块均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控制模块、均衡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芯片U1与所述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芯片U3与所述芯片U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均与所述芯片U2电性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均衡模块的数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均衡模块均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MOS管Q1、MOS管Q2、变压器T1,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均具有Block+接口、Block

接口、GP接口、IP接口、GS接口、IS接口、TB接口和BB接口,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容C4均并联于所述Block

接口和所述Block+接口之间,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GP接口和所述MOS管Q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GP接口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Block

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7的正极与所述IP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7的负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捷程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