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627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属于医药卫生技术领域,通过一次加压后轻松获得持续压迫的止血效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充分提高止血压迫力,对于多种创面及出血情况,均可以起到有效止血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石墨烯纤维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抗病毒能力、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创可贴/敷贴持续提供压力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抑菌抗病毒,提高创口的愈合效率;且石墨烯微片紧紧覆盖于纤维表面,不仅提高了纤维的弹性强度,并且不易脱落,极大降低了在遇到水、血液及其他特殊溶液条件下石墨烯脱落的风险,不易损坏且延长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适于广泛推广。适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卫生
,特别涉及,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皮肤受到切割,或者在注射、抽血等操作过程后,穿刺处皮肤部位创口通常会发生持续出血现象,需要用棉花按压或者附着一次性创可贴来进行压迫性止血。但是现有的一次性创口贴仅能起到包围皮肤上形成的伤口的外部面并附着的功能,压迫性较弱,需要患者或治疗人员在出血部位的垂直方向上持续按压创口贴的外表面,以达到预期的止血效果,对患者及治疗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由于止血时间通常为15至30分钟,如果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止血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患者或女性很难持续进行指压,尤其是对于上肢行动不方便的患者,按压过程往往需要第三方人员协助完成。并且,压迫的强度极为重要,长时间指压很难保持压迫力的一贯性,极易造成创口与止血部的分离与再接触,不仅不卫生,而且会延缓伤口的快速愈合。因此,通过指压的方式消耗长时间进行止血并不经济。
[0003]此外,在出血部位附着纱布或脱脂棉等并在外部缠绕弹力绷带也是一种常用的应急措施。但是,压迫绷带或布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较弱,且在他人的帮助下(需要由他人进行捆扎)才能进行完整的应急措施,并且应用成本较高,对于小型创口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创口按压止血难以长时间保持按压状态,反复接触不卫生,且易延缓愈合速度;由于按压力度不稳定,易出现伤口处血管过压淤血或压力过小止血效果不佳;需要他人辅助使用不易于独自操作使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包括:
[0006]粘结带,一侧设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于与人体粘结;
[0007]膨胀件,一端与所述粘结层连接,所述膨胀件包括膨胀部,所述膨胀部为3D间隔织物结构;
[0008]止血压迫件,与所述膨胀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与创口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膨胀件还包括:
[0010]固定部,同时与所述粘结带、所述膨胀部和所述止血压迫件连接,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膨胀部上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有卡合位;
[0011]压缩件,同时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膨胀部连接,所述压缩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膨胀部的两侧,所述压缩件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位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压缩件用于压缩所述膨胀部。
[0012]优选地,所述膨胀部为聚酯纤维材质;所述粘结带和所述止血压迫件均为弹性材
料。
[0013]优选地,所述膨胀件采用石墨烯复合纤维作为编织体材料。
[0014]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复合纤维包括纤维组分和石墨烯组分,所述石墨烯组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原位生长于所述纤维组分的表面。
[0015]优选地,所述纤维组分包括粘胶纤维、聚酯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6]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组分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纤维组分经过所述石墨烯组分浸渍,得到纤维表面覆盖一层或数层石墨烯纳米微片的所述编织体材料;将所述编织体材料编织成所述3D间隔织物结构,得到所述膨胀件;将所述膨胀件设置于所述粘结带和所述止血压迫件之间。
[0018]优选地,所述编织体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包括: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所述石墨烯组分的分散液;将所述纤维组分放入烘箱中75

110℃恒温烘干2

10h;将烘干的所述纤维组分进行松散处理后,利用dip

coating浸渍沉积工艺在所述纤维组分的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均匀可控的所述石墨烯组分的分散液,75

110℃恒温烘箱烘干2

10h得到原丝;将所述原丝置入蒸馏水中,然后加入水合肼,80

120℃恒温反应2

5h,冷却、干燥处理后得到所述编织体材料。
[0019]优选地,所述水合肼与所述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2:100。
[0020]由上述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通过一次加压后轻松获得持续压迫的止血效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充分提高止血压迫力,对于多种创面及出血情况,均可以起到有效止血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抗病毒能力、不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制备工艺简单、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通过氧化还原法在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石墨烯,使得3D间隔织物三维空间内石墨烯的含量占有率极大提升,大大提高了3D间隔织物结构即膨胀件2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制备得到的创可贴/敷贴持续提供压力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抑菌抗病毒,提高创口的愈合效率;且石墨烯微片紧紧覆盖于纤维表面,不仅提高了纤维的弹性强度,并且不易脱落,极大降低了在遇到水、血液及其他特殊溶液条件下石墨烯脱落的风险,不易损坏且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创口按压止血难以长时间保持按压状态,反复接触不卫生,且易延缓愈合速度;由于按压力度不稳定,易出现伤口处血管过压淤血或压力过小止血效果不佳;需要他人辅助使用不易于独自操作使用的问题结构简单,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膨胀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沿图4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7]图6为压缩状态时,沿图4中B

B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8]图7为使用后膨胀状态时,沿图4中B

B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制备方法中粘胶纤维的SEM电镜照片;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的制备方法中粘胶/石墨烯复合纤维的SEM电镜照片。
[0031]图1

9中:
[0032]1、粘结带;2、膨胀件;3、止血压迫件;21、膨胀部;22、固定部;23、压缩件;211、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带(1),一侧设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于与人体粘结;膨胀件(2),一端与所述粘结层连接,所述膨胀件(2)包括膨胀部(21),所述膨胀部(21)为3D间隔织物结构;止血压迫件(3),与所述膨胀件(2)的另一端连接,用于与创口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件(2)还包括:固定部(22),同时与所述粘结带(1)、所述膨胀部(21)和所述止血压迫件(3)连接,所述固定部(22)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膨胀部(21)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所述膨胀部(21)上设有若干通气孔(211),所述通气孔(211)内设有卡合位;压缩件(23),同时与所述固定部(22)和所述膨胀部(21)连接,所述压缩件(2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膨胀部(21)的两侧,所述压缩件(23)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位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压缩件(23)用于压缩所述膨胀部(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部(21)为聚酯纤维材质;所述粘结带(1)和所述止血压迫件(3)均为弹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件(2)采用石墨烯复合纤维作为编织体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复合纤维包括纤维组分和石墨烯组分,所述石墨烯组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原位生长于所述纤维组分的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膨胀加压创可贴/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组分包括粘胶纤维、聚酯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超瑜张宪胜曲丽君赵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