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63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八种农药作为测试对象,并选取十种典型耕种土壤作为测试介质;S2、分别通过薄板层析试验、土柱淋溶试验、批量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土壤污染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广泛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和家庭卫生除害防疫、工业品防霉与防蛀等。农药品种很多,按用途主要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农药)、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微生物、抗生素等)及化学合成农药;按化学结构分,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机硫、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酰胺类化合物、脲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苯氧羧酸类、脒类、三唑类、杂环类、苯甲酸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等,它们都是有机合成农药;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乳油、乳膏、糊剂、胶体剂、熏蒸剂、熏烟剂、烟雾剂、颗粒剂、微粒剂及油剂等。
[0003]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残留的农药对生物的毒性称为农药残毒,而保留在土壤中则可能形成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
[0004]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DDT、狄氏剂、氯制剂等农药,并积极研制和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同时讲究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保护益鸟、益虫,做到“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0005]目前我国的农药污染较为严重,但对于各类农药和土壤理化性质与迁移性之间关系及影响的研究依旧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农药污染较为严重,但对于各类农药和土壤理化性质与迁移性之间关系及影响的研究依旧欠缺。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选取八种农药作为测试对象,并选取十种典型耕种土壤作为测试介质;
[0010]S2、通过高效液相吸附试验对在土壤pH值范围内可电离的农药进行迁移规律的检测,并通过各农药的模拟K
oc
值,得到logK
oc
与logK
ow
和logS
w
的关系方程式;
[0011]S3、通过薄板层析试验、土柱淋溶试验对非离子型农药在六种典型土壤中迁移规律进行检测;
[0012]S4、通过薄板层析试验、土柱淋溶试验、批量吸附

解吸试验对pKa值高的离子型农药进行六种典型土壤中迁移规律的检测;
[0013]S5、通过吸附

解吸试验对平衡常数在土壤pH范围的离子型农药进行六种典型土
壤中迁移规律的检测。
[0014]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八种农药为:呋虫胺、噻虫嗪、咪唑乙烟酸、阿特拉津、环丙酰草胺、乙草胺、辛硫磷和毒死蜱。
[0015]进一步地,步骤S1中的十种典型耕种土壤为:东北黑土、安徽红壤、太湖水稻土、南京黄棕壤、杨凌娄土、云南红壤、紫土、陕西潮土、江西红壤、常熟乌杉土。
[0016]进一步地,步骤S2中,logK
oc
与logK
ow
和logS
w
的关系方程式为:
[0017]logK
oc
=0.9591+0.5111logK
ow

0.03795logS
w
,R2=0.9214
[0018]其中,K
oc
为土壤/沉积物吸着系数,K
ow
为化合物水/辛醇分配系数,S
w
土壤水含量系数。
[0019]更进一步地,步骤S3中还包括批量吸附试验,批量吸附试验对象为毒死蜱,介质为九种典型土壤,九种典型土壤为:东北黑土、安徽红壤、太湖水稻土、南京黄棕壤、杨凌娄土、云南红壤、紫土、陕西潮土、江西红壤。
[0020]优选地,步骤S3中的非离子型农药为:毒死蜱、辛硫磷。
[0021]优选地,步骤S2、步骤S3、步骤S4中的六种典型土壤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陕西潮土、杨凌娄土、南京黄棕壤。
[0022]优选地,步骤S4中对pKa值高的离子型农药为:呋虫胺、噻虫嗪。
[0023]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5中平衡常数在土壤pH范围附近(此处需提供范围附近的大小,比如:
±
0.1)的离子型农药为:咪唑乙烟酸、阿特拉津、乙草胺和环丙酰草胺,六种典型土壤为:东北黑土、陕西潮土、常熟乌杉土、太湖水稻土、云南红壤、江西红壤。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薄板层析试验、土柱淋溶试验、批量吸附

解吸试验获取八种典型农药在十种土壤中的迁移过程及特点,能够覆盖到大部分的农耕地用农药的情况,科研工作者能够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获取到各种类型农药在不同土壤的迁移、转化及积累等特征,将其用于我国受农业污染土壤的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前瞻及发展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验例中辛硫磷的土柱淋溶试验结果图;
[0027]图2是实验例中毒死蜱的土柱淋溶试验结果图;
[0028]图3是实验例中毒死蜱的等温吸附曲线图;
[0029]图4是实验例中毒死蜱在9种土壤中的Kd值与有机质含量OM的回归分析图;
[0030]图5是实验例中噻虫嗪的土柱淋溶试验结果图;
[0031]图6是实验例中呋虫胺的土柱淋溶试验结果图;
[0032]图7是实验例中呋虫胺的等温吸附曲线图;
[0033]图8是实验例中噻虫嗪的等温吸附曲线图;
[0034]图9是实验例中呋虫胺的等温解吸曲线图;
[0035]图10是实验例中噻虫嗪的等温解吸曲线图;
[0036]图11是实验例中呋虫胺Kd与有机质的回归分析图;
[0037]图12是实验例中噻虫嗪Kd与有机质的回归分析图;
[0038]图13是实验例中咪唑乙烟酸的等温吸附曲线图;
[0039]图14是实验例中咪唑乙烟酸的等温解吸曲线图;
[0040]图15是实验例中pH对咪唑乙烟酸吸附的影响曲线图;
[0041]图16是实验例中环丙酰草胺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图;
[0042]图17是实验例中环丙酰草胺在土壤中的线性吸附等温线图;
[0043]图18是实验例中环丙酰草胺在土壤中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图;
[0044]图19是实验例中阿特拉津吸附等温曲线图;
[0045]图20是实验例中阿特拉津解吸等温曲线图;
[0046]图21是实验例中阿特拉津吸附pH的影响变化曲线图;
[0047]图22是实验例中乙草胺吸附等温曲线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八种农药作为测试对象,并选取十种典型耕种土壤作为测试介质;S2、通过高效液相吸附试验对在土壤pH值范围内可电离的农药进行迁移规律的检测,并通过各农药的模拟K
oc
值,得到logK
oc
与logK
ow
和logS
w
的关系方程式;S3、通过薄板层析试验、土柱淋溶试验对非离子型农药在六种典型土壤中迁移规律进行检测;S4、通过薄板层析试验、土柱淋溶试验、批量吸附

解吸试验对pKa值高的离子型农药进行六种典型土壤中迁移规律的检测;S5、通过吸附

解吸试验对平衡常数在土壤pH范围的离子型农药进行六种典型土壤中迁移规律的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八种农药为:呋虫胺、噻虫嗪、咪唑乙烟酸、阿特拉津、环丙酰草胺、乙草胺、辛硫磷和毒死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十种典型耕种土壤为:东北黑土、安徽红壤、太湖水稻土、南京黄棕壤、杨凌娄土、云南红壤、紫土、陕西潮土、江西红壤、常熟乌杉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析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与积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logK
oc
与logK
ow
和logS
w
的关系方程式为:log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颖余佳曹莉豆叶枝何健孔德洋张悦清许静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