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西好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546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2
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包括工作模块,工作模块包括生命维护组件和报警组件,在车辆落水后,工作模块能手动或自动触发,该系统进一步优选包括依次相连的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工作模块,感应模块通过触水传感器感应车辆外面触水情况,将触水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感应模块反馈的信号控制工作模块进行工作。生命维护组件包括壳体、进气软管和浮体,进气软管布置在壳体内部,壳体安装在车身,进气软管与车辆内部连通,一端连接有防水透气阀和浮体,报警组件能够提供闪光和求救声报警信息。通过生命维护系统,可以在及时报警的同时,为落水车辆内部人员提供可供生存的空气,为救援人员争取救援时间。为救援人员争取救援时间。为救援人员争取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进步,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勤和代步工具,同时汽车技术也不断提高,在增加汽车性能的同时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影响。虽然目前汽车在针对大多数传统交通事故有了很完善的措施,但是对于落水、坠河和暴雨时车辆被淹等情况的安全措施研究较少,在车辆落水后,车内人员大多数都比较慌乱,再加上车辆内外水压差较大,无法及时手动打开车门逃生。
[0003]目前针对车辆落水研究较少,现有的公开技术一种是在在车辆上安装气囊或气垫的方式,依靠浮力将汽车从水中浮起,例如专利号CN201810205587.8公开的一种车辆落水自救系统及方法,就是先根据车辆的车身姿态,控制气体供应单元对车身上的姿态调整气囊充气,当车身姿态恢复正常时,再控制气体供应单元对防沉气囊充气,使车辆处于平稳漂浮状态,增加驾乘人员自救成功率,提高自救系统可靠性;另一种是增加自动工作装置,可以在落水后自动打开车窗,或让车门自动脱落,实现逃生,例如专利号CN202011598014.X公开的一种车辆落水后便于乘员逃生机构,车辆控制单元分别与液位检测装置和车门脱落机构连接,车门脱落机构与车门连接,发生落水后车门脱落机构直接带动车门脱落,使车辆里面的驾乘人员可以快速逃生,又例如专利号201510627620.2公开的一种车辆落水天窗自动开启装置及控制方式,液压传感组件检测到车门受到的水压信号,并将信号传到ECU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端连接天窗执行机构,天窗执行机构得到控制器的信号,自动打开天窗。
[0004]但是现有的公开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气囊带动车辆浮起从而逃生的方式,因为车辆进水后整体重量过大,所需气囊的体积很大才能带动车辆浮起,但是大体积的气囊需要充气的时间较长,这就影响了车辆驾乘人员的逃生时间;(2)采用增加自动装置,自动在车辆上打开逃生通道的方式,虽然提高了车辆中驾乘人员的逃生速度,但是因为在落水后,因为车身身有一定的密封性,车辆内部不会很快充满水,但是若在车辆全部进入水中再把车门或车窗打开时,就会造成因内外水压差原因,造成水流快速进入车中,对车辆内部的被困人员造成心理压迫,影响人员正确逃生;(3)在司乘人员受到冲击昏迷或受伤的情况下,自救根本无法实现,只能等待他救,而上述公开技术均为自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可以实现在车辆落水或沉水后,依然可以给车辆内部的被困人员充足的空气供应,满足基本的生存所需,同时报警组件发出报警信号向外界求救,为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使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得到救援机会。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包括:
[0008]工作模块;
[0009]所述工作模块包括生命维护组件和报警组件;
[0010]所述生命维护组件能够为车辆被困人员提供空气,维持被困人员生存;
[0011]所述报警组件能够向外界提供报警信息;
[0012]在车辆落水后,所述工作模块能够通过手动触发和/或触水感应自动触发,为车内人员提供生命维护;
[0013]当所述工作模块通过触水感应自动触发时,所述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所述工作模块;
[0014]其中,所述感应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水传感器或者包括连接到同一触水传感器的一个或多个触水检测头,能够感应车辆外面触水情况,将触水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
[0015]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感应模块反馈的信号控制工作模块进行工作。
[0016]作为优选,触水传感器为水压传感器。
[0017]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位于车辆内部,其一侧连接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能够为所述控制模块、感应模块和工作模块单独供电。第一电源单元单独供电,不依赖车辆本身的供电,防止车辆落水后,车辆电路短路造成整个车辆电路瘫痪,影响因供电问题影响工作模块工作。
[0018]作为优选,所述感应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水传感器,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水传感器布置在所述车辆顶部和/或四周,所述触水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或者,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连接到同一触水传感器的一个或多个触水检测头,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水检测头布置在所述车辆顶部和/或四周,所述触水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19]作为优选,所述生命维护组件包括壳体、进气软管和浮体,所述进气软管布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安装在车辆车身上,所述进气软管一端与车辆内部连通,一端连接有防水透气阀和浮体,所述防水透气阀能够防止水流进入进气软管,所述壳体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根据控制模块发出的指令释放所述进气软管和浮体。
[002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壳盖,所述进气软管和浮球由所述壳盖封入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锁紧装置通过打开所述壳盖释放所述进气软管和浮体。
[0021]具体所述壳体可以包括工作腔和功能腔,所述工作腔位于中间位置,其内布置进气软管,所述功能腔位于工作腔两侧,所述功能腔上部设所述锁紧装置,所述壳盖尺寸与工作腔尺寸配合。通过控制锁紧装置,控制壳盖与壳体之间的连接,不仅保证整个装置的密闭性,同时进气软管在浮体的带动下,进气软管漂浮到水面上,空气通过进气软管进入车辆内部。
[0022]作为优选,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销,所述电子销的销轴能够朝壳盖一侧伸出并锁紧壳盖。
[0023]作为优选,所述进气软管为进气弹簧软管,垂直布置在壳体底部。采用进气弹簧软管,同时布置在壳体里面,当锁紧装置打开时,在进气弹簧软管的作用下,壳盖会被弹出,同时弹簧软管本身的弹力也会就加快软管末端浮出水面的速度,使被困人员可以更快的得到外界的空气。
[0024]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底部垂直设置有一根或多根弹簧,所述弹簧一端
与壳盖连接,并在壳体内处于受压状态。如此,可将进气软管盘在壳体内部,增加进气软管的长度,为车辆内部提供更充足的空气供应,当锁紧装置打开壳盖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壳盖不会受到外侧水压影响,影响工作模块的打开。
[0025]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设有通气孔,所述进气软管通过所述通气孔与车辆内部连通,所述车辆内部设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一端与所述通气孔连接。在车辆内部设置有呼吸管,被困人员可以通过呼吸管直接呼吸到从进气软管中进来的空气,不会受到车辆内部进水情况的影响,即使车辆内部充满了水,被困人员依旧会通过呼吸管得到外界空气,大大延长生存时间。
[0026]作为优选,所述报警组件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浮体连接,所述报警单元能够发出闪光信号和/或求救声信号。
[0027]具体所述报警单元可以通过一个第二电源单元单独供电,报警单元在浮体的作用下,浮出水面,并且报警单元在控制模块作用下发出求救信号,最好是同时发出上述闪光信号和求救声信号进行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模块;所述工作模块包括生命维护组件和报警组件(5);所述生命维护组件能够为车辆被困人员提供空气,维持被困人员生存;所述报警组件(5)能够向外界提供报警信息;在车辆落水后,所述工作模块能够通过手动触发和/或触水感应自动触发,为车内人员提供生命维护;当所述工作模块通过触水感应自动触发时,所述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所述工作模块;其中,所述感应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水传感器或者包括连接到同一触水传感器的一个或多个触水检测头,能够感应车辆外面触水情况,将触水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感应模块反馈的信号控制工作模块进行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位于车辆内部,其一侧连接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能够为所述控制模块、感应模块和工作模块单独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水传感器(3),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水传感器(3)布置在所述车辆顶部和/或四周,所述触水传感器(3)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或者,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连接到同一触水传感器的一个或多个触水检测头,所述一个或多个触水检测头布置在所述车辆顶部和/或四周,所述触水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落水生命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维护组件包括壳体(1)、进气软管(2)和浮体(8),所述进气软管(2)布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壳体(1)安装在车辆车身上,所述进气软管一端与车辆内部连通,一端连接有防水透气阀(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西好宫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西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