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变体缀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30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48
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缀合物,其包含sCR1变体和a)包含抗原结合域的蛋白质,所述抗原结合域与靶标结合并抑制通过所述靶标或经由所述靶标进行的信号传导;或b)包含与凝血因子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子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子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变体缀合物及其用途
[0001]相关申请数据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12日提交的标题为“Soluble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I variant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第2019902044号和2019年6月12日提交的标题为“Soluble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I variant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第2019902053号的优先权。两者的全部内容据此通过引用并入。
[0003]序列表
[0004]本申请与电子形式的序列表一起提交。序列表的全部内容据此通过引用并入。


[0005]本公开涉及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变体缀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背景
[0006]先天免疫系统是身体对外来抗原作出响应的第一批非特异性防御系统之一,并且其功能是通过产生化学因子、激活补体级联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将免疫细胞募集到感染部位,以及充当感染因子的物理和化学屏障。
[0007]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补体系统由许多细胞表面和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它们在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同时保护宿主免受补体相关的损伤。补体系统的激活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吞噬细胞趋化性、炎性细胞激活、外来颗粒的调理、细胞的直接杀伤以及损伤组织。
[0008]嗜中性粒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最丰富的粒细胞类型和最丰富(60%至70%)的白细胞类型,并且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嗜中性粒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中最早到达感染部位并通过摄入微生物以及释放杀死微生物的酶来帮助对抗感染的细胞类型之一。
[0009]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促进嗜中性粒细胞群体的扩增和成熟。G

CSF是粒细胞产生的主要调节因子。G

CSF由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并由炎症刺激诱导产生。G

CSF通过G

CSF受体(G

CSFR)发挥作用,该受体在早期髓系祖细胞、成熟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上表达。缺乏G

CSF或G

CSFR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证明了G

CSF在稳态粒细胞生成中的重要性。G

CSF增加嗜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和释放,动员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以及调节成熟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化、寿命和效应子功能。G

CSF也可对巨噬细胞产生影响,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吞噬功能的增强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的调节。G

CSF也被证明可以动员内皮祖细胞并诱导或促进血管生成。
[0010]虽然先天免疫系统在保护受试者方面很重要,但该系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在这种失调期间,与先天免疫系统一起工作的是凝血系统。凝血级联的激活限制了病原体的传播并支持病原体的杀灭。
[0011]正常血液凝结是哺乳动物生物学中高度保守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包括凝血因子(或凝结因子(clotting factor))级联的激活,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形成和
血小板聚集。血液凝结级联包括“外部”途径,即凝结起始的主要途径,和“内部”途径,其有助于纤维蛋白凝块的稳定。
[0012]凝血级联中涉及的大多数凝血因子是被称为酶原的蛋白水解酶的前体。这些酶以非激活形式在血液中循环,并且只有在被激活(例如通过蛋白水解裂解)时才参与凝血级联。
[0013]因子XII(FXII,海格曼因子(Hageman factor))是启动内在凝血级联所必需的凝血蛋白。激活FXII以产生激活的FXII(FXIIa)导致激活因子XI至XIa和C1酯酶(C1r,C1s),它们是C1的大分子复合物和经典补体级联的第一组分。FXI的激活导致一系列蛋白水解反应,导致凝血酶生成和止血途径,而补体系统的激活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吞噬细胞趋化性、炎性细胞活化、外来颗粒受调理素影响、直接杀伤细胞和损伤组织。
[0014]尽管因子XII在内在凝血级联激活和经典补体系统激活中起作用,但其缺乏与出血异常无关。然而,这些途径的失调会导致严重的疾患,FXII和补体缺乏都被证明与病理性血栓形成和中风相关联。
[0015]先天免疫系统在疾病的免疫系统中显然是重要的,同样重要的还有因子XII的调节和维持凝血稳态的内在凝血途径。然而,这两个系统都由许多蛋白控制,其中的许多蛋白具有不同且非冗余的作用。例如,补体受体1型(CR1)是补体激活的主要调节因子。CR1(也称为C3b/C4b受体)是存在于红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B细胞、一些T细胞、脾滤泡树突状细胞和肾小球足细胞上的膜结合蛋白。少量可溶性CR1(sCR1)从细胞表面CR1裂解。这种可溶性分子的重组形式以前已经产生,被称为TP10。CR1是C3激活的负调节因子,因此sCR1可以抑制经典的凝集素途径和替代途径中的每一种。补体系统的失调已被证明与缺血

再灌注损伤、哮喘、过敏、癌症和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jogren综合征(SS)、抗磷脂综合征(APS)、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脉管炎、多发性硬化和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联。
[0016]因此,仍然需要开发能够靶向诸如补体介导的病症、嗜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病症和/或凝血障碍等疾病中的多种途径的治疗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本领域需要具有改善的活性,诸如增加强补体抑制性活性,和/或延长的半衰期的此类治疗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17]在产生本公开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产生了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截短变体,例如包含与一个或多个长同源重复(LHR)区域(即,LHR

A、LHR

B、LHR

C和/或LHR

D)对应的确定氨基酸序列的变体,所述长同源重复区域与包含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例如,抑制G

CSF信号传导的蛋白或拮抗因子XII/因子XIIa的激活和/或活性的蛋白)缀合。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对于sCR1缀合物,表达产物是可溶的,以高水平和预期大小表达。专利技术人研究了sCR1缀合物对补体抑制活性的影响。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sCR1变体与包含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例如,抑制G

CSF信号传导的蛋白或对抗因子XII/因子XIIa的激活和/或活性的蛋白)的缀合对补体途径抑制的效力没有有害影响。
[0018]本专利技术人的发现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缀合物提供了基础,所述缀合物包含sCR1变体和含有抗原结合域的蛋白,所述抗原结合域与靶标结合并抑制通过靶标或经由靶标进行的信号传导。
[0019]本专利技术人的发现还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缀合物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缀合物,其包含:(i)包含选自以下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的sCR1变体:a)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939的氨基酸序列;b)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90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和(ii)包含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与靶标结合并抑制通过所述靶标或经由所述靶标进行的信号传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变体包含:(i)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ii)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939的氨基酸序列;(iii)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90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或者(iv)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90至1971的氨基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变体包含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与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序列的sCR1相比,所述sCR1变体具有增强的补体抑制活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与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序列的sCR1相比,所述sCR1变体在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或替代补体途径中具有增强的补体抑制活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变体包含选自以下的长同源重复(LHR)区域:(i)LHR

A和LHR

B;(ii)LHR

A、LHR

B和LHR

C;(iii)LHR

B和LHR

C;和(iv)LHR

B、LHR

C和LHR

D。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所述靶标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中和所述信号传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靶标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或G

CSF受体(G

CSFR)。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与G

CSF或G

CSFR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中和G

CSF信号传导。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含抗体的抗原结合结构域。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选自:(i)单链Fv片段(scFv);(ii)二聚scFv(二

scFv);(iii)双抗体;(iv)三抗体;(v)四抗体;(vi)Fab;
(vii)F(ab

)2;(viii)Fv;(ix)与抗体的恒定区、Fc或重链恒定结构域(C
H
)2和/或C
H
3连接的(i)至(viii)之一;或(x)抗体。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括与G

CSFR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中和G

CSF信号传导的scFv。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与包含选自SEQ ID NO:48的氨基酸残基111至115、170至176、218至234和/或286至300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区域内的残基的表位结合。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含:(i)包含SEQ ID NO:3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H
和包含SEQ ID NO:3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L
;(ii)包含SEQ ID NO:3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H
和包含SEQ ID NO:3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L
;或者(iii)包含SEQ ID NO:4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H
和包含SEQ ID NO:4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L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缀合物包含:(i)对应于SEQ ID NO:49的氨基酸42至1649的氨基酸序列;(ii)对应于SEQ ID NO:50的氨基酸42至1649的氨基酸序列;(iii)对应于SEQ ID NO:51的氨基酸42至1656的氨基酸序列;(iv)对应于SEQ ID NO:52的氨基酸42至1656的氨基酸序列;(v)对应于SEQ ID NO:53的氨基酸42至1648的氨基酸序列;或者(vi)对应于SEQ ID NO:54的氨基酸42至1648的氨基酸序列。16.一种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缀合物,其包含:(i)包含选自以下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的sCR1变体:a)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939的氨基酸序列;b)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90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和(ii)包含与凝血因子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蛋白。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变体包含:(i)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ii)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939的氨基酸序列;(iii)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90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或者(iv)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90至1971的氨基酸序列。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变体包含对应于SEQ ID NO:1的氨基酸42至1392的氨基酸序列。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与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序列的sCR1相比,所述sCR1变体具有增强的补体抑制活性。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与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序列的sCR1相比,所述sCR1变体在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或替代补体途径中具有增强
的补体抑制活性。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sCR1变体包含选自以下的长同源重复(LHR)区域:(i)LHR

A和LHR

B;(ii)LHR

A、LHR

B和LHR

C;(iii)LHR

B和LHR

C;和(iv)LHR

B、LHR

C和LHR

D。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凝血因子选自因子I、因子II(凝血酶原)/凝血酶、因子III、因子V、因子VII、因子VIII、因子IX、因子X、因子XI、因子XII、因子XIII和前述任一种的活化形式。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所述凝血因子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且拮抗所述凝血因子的活性并且/或者拮抗所述凝血因子的激活。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凝血因子是因子XII和/或激活的因子XII(FXIIa)。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与因子XII和/或因子XIIa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且拮抗所述因子XII/XIIa的活性并且/或者拮抗所述因子XII/XIIa的激活。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凝血因子是因子XI和/或激活的因子XI(FXIa)。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或26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与因子XI和/或因子XIa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且拮抗因子XI/XIa的活性并且/或者拮抗因子XII/XIIa的激活。28.根据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含抗体的抗原结合结构域。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选自:(i)单链Fv片段(scFv);(ii)二聚scFv(二

scFv);(iii)双抗体;(iv)三抗体;(v)四抗体;(vi)Fab;(vii)F(ab

)2;(viii)Fv;(ix)与抗体的恒定区、Fc或重链恒定结构域(C
H
)2和/或C
H
3连接的(i)至(viii)之一;或(x)抗体。30.根据权利要求16至25、28或29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含与因子XII和/或因子XIIa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拮抗因子XII/XIIa的活性并且/或者拮抗因子XII/XIIa的激活的scFv。
3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或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含与因子XI和/或因子XIa结合或特异性结合并拮抗因子XI/XIa的活性并且/或者拮抗因子XII/XIIa的激活的scFv。32.根据权利要求16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sCR1缀合物,其中所述蛋白质包含:(i)包含SEQ ID NO:5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H
和包含SEQ ID NO:5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L
;(ii)包含SEQ ID NO:5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
H
和包含SEQ ID NO:59中所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杰特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