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99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器件层结构,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一、空穴传输层、接着层二和发光层,色带结构,包括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PET薄膜和背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器件层结构中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等结构,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色带结构,在色带结构中,采用的原材料简单,对环境污染小,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转印色带结构配方
,具体涉及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一些电子器件包括有机层。例如,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多个有机层,并且已经采用各种方法来形成这些有机层。一般来说,这些形成方法大致包括沉积法、喷墨法和激光诱导热成像法。
[0003]在热转印过程中,转印层尤其是其中的发光层,往往与其它层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缺陷,使得OLED特性由于其介面特性不佳而遭受影响。为了在这一问题上持续进行改良,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转印层中的发光层的上方设置一电子传输层,以便该发光层远离转印面;或者,在转印层中的发光层的下方设置一空穴传输层,以便该发光层远离接触面;或者,在转印层中的发光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一电子传输层和一空穴传输层,使发光层同时远离转印面和接触面。但是,转印层上方的给体薄膜通常为电子注入层,转印层下方的给体薄膜通常为空穴注入层,致使上述电子传输层与电子注入层之间的介面仍然为异质介面。
[0004]鉴于上述原因,如何制备一种新的热转印结构,消除上述介面提到的不良问题,是目前业内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器件层结构中加入其它层结构,同时构成一种新的色带结构,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一、空穴传输层、接着层二和发光层;所述接着层一位于背电极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用于增强背电极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附着力;所述接着层二位于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用于增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的附着力。
[0007]优选地,所述背电极层的有效成分为导电填料、树脂、固化剂、促进剂、非活性稀释剂、附着力促进剂;所述导电填料为纳米银粉,所占的质量比为50%~90%;所述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所占的质量比为5%~20%;所述固化剂为酸酐类固化剂,所占的质量比为0.5%~5%;所述促进剂为甲基咪唑,所占的质量比为0~2%;所述非活性稀释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附着力促进剂选自钛酸四乙酯和钛酸正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优选地,所述接着层一和接着层二的有效成分为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0009]优选地,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有效成分为PVC树脂20%、丁酮30%、甲苯30%、二氧化钛20%。
[0010]优选地,所述发光层的有效成分为PVC树脂20%、丁酮30%、甲苯30%、蓝色发光粉
ZnS—Cu 15%~20%、红色染料0~5%、黄色染料0~5%。
[0011]优选地,所述红色染料为1-(4'-磺酸基-1'-萘偶氮)-2-萘酚-6,8-二磺酸三钠盐,所述黄色染料为1-(4
′-
磺基-1
′-
苯偶氮)-2-萘酚-6-磺酸二钠盐。
[0012]一种色带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PET薄膜和背涂层,所述背涂层和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分别位于PET薄膜的两侧。
[0013]优选地,所述背涂层的有效成分为硝化纤维素。
[0014]一种色带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0015]S1、配制背涂层溶液、背电极层溶液、接着层一溶液、空穴传输层溶液、接着层二溶液和发光层溶液;
[0016]S2、用2#线棒将背涂层溶液涂布在PET薄膜上,放入烘箱中,烘箱温度范围为100~130℃,烘置时间为1~5min。
[0017]S3、用3#线棒在PET薄膜的另一面上依次涂布配好的背电极溶液、接着层一溶液、空穴传输层溶液、接着层二溶液、发光层溶液,每涂一次后放入烘箱中,烘箱温度范围为100~130℃,烘置时间为1~5min。
[0018]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器件层结构中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等结构,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色带结构,在色带结构中,采用的原材料简单,对环境污染小,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一、空穴传输层、接着层二和发光层;所述背电极层是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实现导电的作用;所述接着层一位于背电极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用于增强背电极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附着力;所述空穴传输层是在电场作用下,实现载流子或电子的定向有序可控迁移;所述接着层二位于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用于增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的附着力;所述发光层是在给电致发光器件施加100~150V的交流电时发光。
[0022]一种色带结构,包括以上所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PET薄膜和背涂层,所述背涂层和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分别位于PET薄膜的两侧。
[0023]所述色带结构为:背涂层、PET薄膜、背电极层、接着层一、空穴传输层、接着层二和发光层。
[002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和色带结构,器件层结构中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等结构,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色带结构,这种结构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异质介面问题。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电极层、接着层一、空穴传输层、接着层二和发光层;所述接着层一位于背电极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用于增强背电极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附着力;所述接着层二位于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用于增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的附着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层的有效成分为导电填料、树脂、固化剂、促进剂、非活性稀释剂、附着力促进剂;所述导电填料为纳米银粉,所占的质量比为50%~90%;所述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所占的质量比为5%~20%;所述固化剂为酸酐类固化剂,所占的质量比为0.5%~5%;所述促进剂为甲基咪唑,所占的质量比为0~2%;所述非活性稀释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附着力促进剂选自钛酸四乙酯和钛酸正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着层一和接着层二的有效成分为聚乙烯醇缩丁醛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有效成分为PVC树脂20%、丁酮30%、甲苯30%、二氧化钛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热转印的器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有效成分为PVC树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唐国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