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雅菁专利>正文

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49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设于除尘布夹具上,该单向旋紧结构包含:一轴部,其中段朝外侧延伸至少一卡栓结构;以及一旋转套筒,套接于轴部中段,该套筒内径环设有多个齿部并与该卡栓结构相啮合,且该套筒外径朝二侧延伸有至少一固定装置,用以固定除尘布一端,并带动该端旋转扭曲为具360度螺旋造型的除尘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尤指一种限定除尘布旋 紧方向以及保持其旋紧角度的旋紧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的除尘撢结构主要由一具备吸附灰尘能力的特殊抹布以及一 用以将除尘布撑起并固定的夹具所组成,于清洁时,仅需将夹具前端 套入抹布内部,并使该抹布尾端固定于夹具中段所设的倒勾上,即可 将抹布伸展而拉直,令使用者手持挥动夹具后端,即可令抹布表面吸 附灰尘。然而,前述除尘撢结构达到吸附灰尘的效果,主要是利用抹布表 面所设的带正电荷的绒毛层吸引带负电荷的灰尘,但是, 一般绒毛层 仅能设于抹布的表面(上、下表面),以致清洁物品的各角度面时, 极易产生清洁死角,为避免此情况发生,使用者需随时改变绒毛层与 物品表面的相对角度,不仅耗费时间,长时间操作下手腕容易因过度 使用产生酸痛感等不适症状。为解决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先前提出一种旋转式除尘撢(TW 申请案号第093132036号)专利申请案,该案主要是针对现有的除尘 撢仅可单侧清除灰尘的缺陷,而提出一种可产生360。清洁面的除尘布 及其夹具(如图l至2所示)其中,所述的除尘布50主要以二层平滑 不织布作为里层,里层外侧各叠合一静电不织布,并以热压加工及切 割机,将各层不织布进行热压及切割处理,而形成一具四层条纹网状 不织布,而后,再于其外侧各叠合一可热熔性喷节砂纤维丝以及静电 不织布,并经热压加工处理而形成一具八层不织布及纤维丝材质的除尘布50,而该除尘布50位于中央部位另以热压方式形成一容纳槽51, 用以供夹具60穿置而将除尘布50完整撑起;该案所述的夹具60主要 由一握柄61、 一设于握柄61 —侧的弯杆62、 一用以与弯杆枢接的弯 头卡榫以及一设于弯头卡榫另侧的旋转板63所组成(图中未示);其 中,该旋转板63表面设有螺旋凸纹631 (如图l所示),旋转板63前 端并设有一分岔状造型,用以穿入并咬合于除尘布50的容纳槽底51, 使除尘布50的槽底所对应的前端固定于旋转板63上,而为一固定端, 使用者需以手部调整除尘布50中段,使除尘布50顺着旋转板63的螺 旋凸纹631方向扭曲,而形成一具360。清洁面的螺旋状造型(如图l 至2所示),令使用者仅需手持握柄61并以一角度挥动(图中未示), 即可使除尘布50同时清洁物体的各种角度面而达到高效率除尘效果。前述旋转式除尘撢结构,确实可达到高效率除尘的目的,但是, 实际于清除灰尘时,该夹具结构却有相当大的改良空间,其原因在于 使用者须以手部直接调整除尘布50表面,使其顺着旋转板的螺旋凸纹 旋转,而形成一具360°清洁面的螺旋状除尘布50,此调整过程中不 仅易沾污手部,于清除灰尘时,除尘布50容易因自身张力反转而恢复 原先的平面造型,若再以手部调整除尘布50时,则易使除尘布50的 灰尘掉落地面或沾污手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除 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于夹具的旋转板与握把间增设一单向旋紧结构, 用以带动该除尘布的旋转端旋转,使其扭曲为一具360。清洁面的螺旋 状除尘布。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设于一 除尘布夹具上,该夹具前端固定住该除尘布的一端,并令该端为一固定端,该单向旋紧结构至少包含一轴部,其中段朝外恻延伸至少一卡栓结构;以及一旋转套筒,套接于该轴部中段,该套筒内径环设有多个齿部的 各齿部,用以与所述的卡栓结构相嵌合,而限制该套筒旋转方向,且 该套筒外径朝二侧延伸有一固定装置,用以固定除尘布端部,使其为 旋转端。由此,当旋转套筒朝向正向旋转时,该卡栓结构退出所述的齿部 间,而当旋转套筒卡朝向反向旋转时,该卡栓结构卡掣于所述的齿部 之间,而限制旋转套筒旋转。依据前述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该卡栓结构为一对弹性勾体,各 勾体的指向均为同向,且,当旋转套筒朝向正向旋转时,所述的弹性勾体退出所述的齿部之间,而令旋转套筒顺利地旋转;当旋转套筒朝向反向旋转时,该勾体卡掣于所述的齿部间,令限制旋转套筒旋转,故, 本专利技术的各齿部为棘齿部,该棘齿部的一侧为导引侧并与勾体的指向 侧相对应,而导引勾体退出齿部间,使旋转套筒旋转,而棘齿部的另 侧为限制面,用以顶掣勾体而限制旋转套筒旋转。依据前述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该夹具至少包含一旋转部以及一 握柄,其中该旋转部表面设有一螺旋凸纹,除导引除尘布扭曲外,该旋转部前端负责夹掣除尘布一端,令该端为一固定端,故,旋转部前 端为一分叉状造型,用以咬合于除尘布一端,此外,旋转套筒外侧所 设的固定装置由一对倒勾体所组成,用以勾掣除尘布的后端,并令该 端为一旋转端。依据前述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该轴部前端及后端分别插接于前 述的旋转部以及握柄之间,并通过套接在该轴部的旋转套筒,带动除尘布一端(旋转端),使该除尘布旋转扭曲为一具360。清洁面的螺旋 状除尘布。依据前述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设于旋转套筒外围的固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为一对设于旋转套筒外侧的倒钩体,或是可固定除尘布的 魔鬼黏装置,本专利技术并不加以限定,只要是可将除尘布固定的结构或 是装置皆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定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除尘撢组合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除尘撢除尘布扭曲为螺旋造型的调整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弹性勾体物未受力而啮合棘齿部间;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弹性勾体的指向侧受棘齿部的导引面导引而弹性变形;图7为本专利技术除尘纸的单向旋紧结构的组合示意图,显示旋转部套接入容纳槽中;图8为本专利技术除尘纸的单向旋紧结构的组合示意图,显示除尘布50扭曲为螺旋造型的调整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旋转部11分叉状12螺旋凸纹13插孔131嵌槽20握把21插孔211嵌槽30单向旋紧结构31轴部311槽部312 槽部313 嵌置凸块314 嵌置凸块315 弹性勾体316 弹性勾体 32 旋转套筒321 棘齿部322 第一倒勾体323 第二倒勾体50 除尘布51 容纳槽60 夹具61 握柄62 弯杆63 旋转板 631 螺旋凸纹 Ll、 L2E巨离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上述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余功效,兹 举其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用以将除尘布50在夹具上扭曲而 形成一具360°清洁面的螺旋状造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除尘布50以 多层不织布以及可热熔性纤维丝所叠合而成,且各层布料间以热压方 式热熔而结合为一体,此外,除尘布50中央部位另加压形成一容纳槽 51,前述的除尘布结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亦即,本专利技术并不 限定必须为此种结构或材质的除尘布50,于此先行叙明。请参阅图3至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弹性勾体 物未受力而啮合棘齿部间;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的 剖面示意图,显示弹性勾体的指向侧受棘齿部的导引面导引而弹性变 形;图7为本专利技术除尘纸的单向旋紧结构的组合示意图,显示旋转部 套接入除尘布容纳槽中。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设于一除尘布夹具上,该夹具前端固定住该除尘布的一端,并令该端为一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该单向旋紧结构至少包含:一轴部,其中段朝外侧延伸至少一卡栓结构;以及一旋转套筒,套接于该轴部中段,该套筒内径环设有多个齿部的各齿部,用以与所述的卡栓结构相嵌合,而限制该套筒旋转方向,且该套筒外径朝二侧延伸有一固定装置,用以固定除尘布端部,使其为旋转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设于一除尘布夹具上,该夹具前 端固定住该除尘布的一端,并令该端为一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该单 向旋紧结构至少包含一轴部,其中段朝外侧延伸至少一卡栓结构;以及 一旋转套筒,套接于该轴部中段,该套筒内径环设有多个齿部的 各齿部,用以与所述的卡栓结构相嵌合,而限制该套筒旋转方向,且 该套筒外径朝二侧延伸有一固定装置,用以固定除尘布端部,使其为 旋转端。2.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该卡栓 结构至少为一对弹性勾体,且各齿部为棘齿部,该棘齿部为导引侧, 另侧为限制侧。3.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所述的 弹性勾体指向侧一致,且各棘齿部的导引侧与该等弹性勾体指向侧相 对应。4.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除尘布的单向旋紧结构,其中,该夹具 至少包含一旋转部以及一握柄;该旋转部表面设有一螺旋凸纹,用以导引除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雅菁
申请(专利权)人:杨雅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